為曾經的基建工程兵部隊點贊

長城鋼廠(簡稱“長鋼”)是20世紀60年代國家進行大規模“三線”建設期間的重點項目之一,是基建工程兵第1支隊組建後承擔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工程建設項目。該廠是冶金工業部直屬,以生產優質合金鋼和高溫合金鋼為主的特殊鋼廠,位於四川省江油縣,下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廠和機電廠、運輸部、修建部及技工學校8個二級單位。第一、第三、第四分廠均為從冶煉到成材,具有配套生產線的生產廠;第二分廠是管、帶、絲的成材廠。

為曾經的基建工程兵部隊點贊

長城鋼廠始建於1965年。由冶金工業部第四冶金建設公司承建。1966年8月,以第四冶金建設公司為主組建的基建工程第一支隊成立後,全支隊5個大隊和汽車、修理、機械區隊,繼續承擔長城鋼的建設任務。

第1支隊在長城鋼廠施工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動亂嚴重階段,地方施工企業系統多處於停滯癱瘓狀態。第1支隊雖然也受到運動的干擾和衝擊,出現了一些混亂局面。但第一支隊黨委努力排除干擾與衝擊,,克服困難,始終堅持施工,較好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建設任務。由於長鋼建設全局上受到“文化大革命”等因素的影響,出現設備、材料供應不足,設計不及時等問題,各分廠建設不同程度地推遲完工。

在長鋼施工期間,第1支隊不僅承擔了國家經濟建設者的責任.,還自覺地擔負起國家財產保衛者的義務。1967,1968年,社會上因造反奪權導致武鬥和打、砸、搶盛行,為防止打、砸、搶分子進入停產的廠區破壞生產設施和正在施工的建築成品,,第1支隊主動承擔起保護責任,在近兩年時間裡派出3個連隊的兵力,晝夜警衛全面停產的第一、第二外廠。同時,還派出若干小分隊,定崗、定人、定責,對長城鋼廠4個外廠廠區內外的建築物、構築物、各種管網等設施實行重點保護,保證國家財產不受損失。

一、長城鋼廠第一分廠的建設

長城鋼廠第一分廠是一個從冶煉到軋製成材的特殊鋼生產分廠,位於江油縣中壩地區。第一分廠主要生產不鏽鋼、耐熱鋼、滾珠鋼、彈簧鋼、合金結構鋼、合金工具鋼、高速工具鋼等9大類鋼種產品。主要產品有熱軋型材、鍛材、棒材、冷軋(拔)無縫管等。第一分廠有鍊鋼、鍛鋼、軋鋼、鋼管4個主要生產車間,以及動力、檢修、廢鋼3個輔助生產車間等。其中鍊鋼車間主要冶煉殊鋼,由電弧爐車間、特殊鍊鋼車間和機修工段三大部分組成間建築面積2.8萬餘平方米,有生產設備211臺。第一分廠於年初在原江油鋼鐵廠的舊址上動工建設。當年12月特冶車間建成試產,從此形成邊生產邊建設邊移交的局面。組建基建工程兵後,由隊第5大隊繼續承擔第一分廠的土建工程施工,機電安裝由第四大隊負責。部隊除承擔了第一分廠廠房建設外,安裝的主要設5噸電弧爐、真空感應爐、真空自耗爐、非真空感應爐、10噸6噸及3噸鍛錘、500/300軋鋼廠、冷軋冷拔廠、氧氣站、氫渦氣站、電渣爐等。

1966年10月18日、11月15日,鍊鋼車間4號電弧爐(3噸)2號電弧爐(5噸)外別投產,當年產鋼3592噸。1967年1、5月,鍛鋼車間、軋鋼車間分別建成投產,試軋出鋼材267噸。1969電弧爐(5噸)投產,1970年7月鋼管車間正式投產,11月1日鍊鋼車間3號電弧爐(3噸)投產。至1970年底,第1支隊承建的第一分廠,主車間除了極薄壁鋼管車間部分設備未到不能試車外,其餘全部交付生產。

二、長城鋼廠第二分廠的建設

第二分廠為鋼材加工生產分廠,位於江油縣厚壩鎮。第二分廠主要生產高頻焊管、鍍鋅管、冷軋鋼帶、鋼絲,共計4大類40餘個鋼種1200多種規格產品。1965年1月動工建設,同年12月建成第一個車間--熱帶車間。同月,焊管車間建成投產。1966年2月,冷帶車間建成投產。成立基建工程兵後,以第1支隊第1大隊為主繼續承擔第二分廠的土建工程任務,設備安裝由第4大隊負責。

1966年4月,開坯車間開始籌建。車間建築面積6327平方米,,主要生產設備有:400毫米三架橫列式軋機1套,300毫米三架橫列式軋機1套,30噸推鋼機2臺,摩擦式頂鋼機1,80噸熱剪機1臺,2.5x3平方米連續式加熱爐一座,8x12平萬米、6x12平方米冷床各1座等。1967年10月設備安裝完成,開空載試車。1968年又將主體廠房整體升高1米後正式投產。之後,以第1大隊為主,還承擔了第二分廠新增項目--管接頭車間,至1968年基本建成。1969年又擴建了機械化造型生產流水線。

三、長城鋼廠第三分廠的建設

長城鋼廠第三分廠是位於江油縣山區含增鄉境內,以生產高溫合金為重點,兼生產特殊鋼和優質碳素鋼;研究試製現代科學技術所需的新合金材料。產品主要有薄板、型材、餅材和環代科,國新合金材料的發展中佔有一定的地位。該分廠四周群山環抱,;廠房就建設在山腳下。部隊施工條件十分艱苦,居住需要自己搭帳篷,,或者上山砍竹子蓋簡易蓆棚房子,洗、飲用要到山澗井坑中用盆端。1966年10月,第三分廠開始建設,由基建支隊第3大隊承擔土建施工任務,機電安裝由第4大隊施工。

第三分廠有從多個國家引進的先進設備,在國內同行業中屬於一流水平。有冶金部重點控制的生產設備和冶金部一般控制生產備數十臺(套)。基建工程兵承擔建設安裝的主要設備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進口的200千瓦電子轟擊爐和1200千瓦電子轟擊爐各一座,日本進口的帶工業電視的2噸真空自耗爐一座,英國進口的3000磅連續式真空爐一座,日本進口的非真空感應爐兩座、電渣爐一座,以及200噸快鍛機、500/300軋鋼機、1200M/M冷熱軋鋼屬於煤氣發生站等等

1966年10月鍊鋼車間開工建設,至1969年6月,3噸電弧爐建成,1970年8月投產。1970年9月,3000磅真空感應爐及空感應爐,2.5噸電渣爐建成。至1972年9月,3-5噸非真空感應爐、1.36噸半連續式真空感應爐、7噸真空自耗爐相繼投入生產軋鋼車間於1967年1月開工建設。1970年9月,基建工程兵完該車間建設交付生產。熱軋薄板車間是1967年4月開工建設,1970年11月建成,交付生產。鍛鋼車間於1968年1月開工。1970年年10月,3噸汽錘安裝完成,,並交付使用至1972年2000噸9月噸快鍛主機已安裝完成。正在安裝高壓泵潤滑油管路及高壓泵和電氣控制設備安裝清洗調試期間,,第1支隊接受新的任務,奉命撤離長城鋼廠,,2000噸快鍛的機電安裝收尾工程交付第五公司繼續施工。

在第三分廠的建設中,第4大隊克服兵員新、技術力量不足等困難,努力完成各項任務。第三分廠1200千瓦電子轟擊爐,是中國引進該型設備中的第一臺。1970年第4大隊13中隊擔負了安裝轟擊爐的任務,,連隊85%以上是人伍不到一年的新戰士,安裝如此“高精尖”的設備,難度較大。廣大指戰員在技術人員帶領下認真研究、最終攻克了這個龐然大物。1972年第一季度,1200千瓦電子轟擊:爐進行了無負荷試車和技術竣工。在設備安裝中,第4大隊處理設備上存在的問題,千方百計完成安裝任務。500千瓦真空感應爐,,原系太原冶煉廠使用過的搬遷設備,變形較為嚴重。1972年9月部隊基本安裝完成後,又對其進行清洗和設備變料真空大閥門變形處理,上料真空大閥門變形一個毫米之多,爐子真空室大蓋子誤差10毫米經過指戰員反覆調試,1972年底基本處理完畢,具備了抽真空的條件。

四、長城鋼廠第四分廠的建設

長城鋼廠第四分廠是從冶煉到軋製成材,具有配套生產線的特鋼生產分廠,位於江油縣武都地區。第四分廠共有6個主體車間,22個輔助設施以及礦山工程,工業建築面積19.6萬多平方米,施工總面積19.2萬多平方米,設備安裝量2.6萬噸1966年10月,由第1支隊第1、第4大隊動工興建。由於"文化大革命"動亂的干擾,建設施工進度遲緩,至1970年,長城鋼廠第一、第二、第三分廠的生產性建設基本結束,第1支隊將主要施工力量集中會戰第四分廠。至1972年7月,完成了總施工面積的99%,安裝設備93.7%,形成從鍊鋼到軋鋼生產能力,並向國家交付產品。

825軋機車間。1969年動工建設。土建施工中,最艱苦、最難啃的硬骨頭是該車間的初軋工程。僅3150噸擠壓機設備基礎就深40米。當土方開挖到海拔零下15米以下時,由於大量的地下的流沙不斷湧入坑內,一使坑內形成了大面積泥漿、加之流沙產生側壓力,,經常出現塌方危及安全的現象。機械根本無法進行施工,即使採用機械開挖,也將大大擴大土方開挖工作面,增加大量的土方挖填工程量。為此,第1支隊黨委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採取肩挑人抬的方式打一場攻堅戰。戰士們在坡陡路滑苦、泥漿纏腿的艱苦環境中,晝夜不停地來回穿梭在40多米深的大坑中天苦戰,提前完成了兩萬多立方米的土方挖掘任務。1970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成。隨後粗軋、槽軋、均熱爐等機電工程裝,並進行了局部試車。1971年10月,正式建成投產並交付使用。

複合中小型軋鋼車間。1969年動工興建,至1971年,完成土建工程及引進的機電設備和國內配套設備以及一部分冷拔材設備安裝,並於11月份投產。至1972年上半年,21架軋機先後投產,其中精軋機8架完成了無負荷聯動試車。

鍊鋼車間。始建於1969年,1970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工。1號20噸電弧爐於1972年5月投入生產;3號20噸電弧爐於1972年10月安裝調試完畢。

700M/M熱軋帶鋼車間。1966年10月動工建設,至1970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工,立輥、四輥軋機等機電工程安裝完畢。整個車間按原設計於1972年5月安裝完畢並完成聯動試車,但由於部分單機潤滑點設計上有缺陷,推遲至10月完成修改。

3150/1600擠壓車間。1970年動工建設,至1972年9月,土建工程基本完成。3150部分的高壓水泵房、穿孔機、擠壓機、定徑飛鋸和矯直、試壓等輔助機電設備以及國內配套設備均已安裝完成。1600部分由於設備不全及設備缺陷較多,第1支隊撤離長城鋼廠時還沒有完成安裝。

600M/M冷軋帶鋼車間。1966年10月動工興建,1972年,土建工程基本完成。第1支隊撤離時,基本完成了主電機組的安裝調試和兩臺軋機的調試。

22個輔助設施,至第1支隊撤出時間,電修車間,檢驗室,汽車修理車間,倉庫,鍋爐房,石灰石、白雲石焙燒車間,焦油鎂砂磚車間,保溫帽車間,煤氣站,1號、2號總降變電所,1號2號空壓站,電訊、儀表修理間,一淨化站等。

五、開展技術革新,突破施工困難。

第1支隊在長鋼施工中廣泛通過技術革新,積極創造條件,突破施工難關。部隊經常遇到的難題是缺乏吊裝設備和運輸工具,長期處於靠肩挑人扛解決垂直運輸和水平運輸的落後狀況。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勞動效率,指戰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群策群力,攻克了一道道施工難關。如在安裝四○一工程長24米、單重12噸的鋼筋混凝土屋架時,在沒有相匹配吊車的情況下,部隊因地制宜,在利用僅有的一臺電吊的基礎上,通過充分論證,自制成40米長的加長吊杆,不僅解決了安裝技術困難,而且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安裝任務。

在施工中,部隊大力開展自制、改造、修復小型施工機具活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2大隊接受了一次性加工60多噸屋面瓦楞鐵皮的任務,要求3個月時間完成。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承擔這項任務的分隊成立一個技術小組,試製成功1臺壓制瓦楞鐵皮的機具,提高工效20多倍,最後只用6天時間就完成了加工任務。

爆擴短樁基礎的施工中,在回填土中成孔是一個技術難題。由於參加這項革新的人員與工人戰士們一起勞動,發動大家出主意想辦法,最後研製出一種頭小肚子大的新鑽頭,每5分鐘就能成孔一個,為以後推廣採用爆擴短樁基礎闖出了新途徑。

為了改變大面積使用的混凝土預製構件多為肥柱、胖梁、深基、重蓋的落後狀況,第1支隊組織技術部門牽頭,加強對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和實驗,取得了明顯效果。尤其是通過吸收、消化、再創新,在長鋼開始採用鋼筋後張拉、錨具製作和鋼筋“三冷一焊”新技術、新工藝以後,鋼材綜合節約率達到20%左右。1970年,長鋼各車間土建施工進入高峰急需一大批鋼筋混凝土預製構件。為了解決木材使用量大且集中的突出矛盾,在借鑑、推廣類似鑄造翻砂式的土模代替木模先進經驗。

在借鑑、推廣類似鑄造翻砂式的土模代替木模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大膽反覆試驗,總結出切實可行的地坑式、培土式、重疊式,同時包括各種現澆混凝土地坑和設備基礎在內的各種類型的土模施工方法。僅半年時間,就推廣了用於預製構件的土模達4.2萬平方米。為國家節約了2700多立方米的木材資源,而且因為現場製作,還解決了預製構件超長、超寬、超重的運輸快了施工進度,又節省了大量的遠距離運輸費用。

施工中,第1支隊還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並修改了大量的設位、設計滯後、設計漏項等問題。僅第四分廠施工中就修改51項.,在不影響產品數量、品種和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合併生藝,減掉建築面積為1萬平方米的擠壓車間,減少設備1200噸佔農田55畝,節約投資1200萬元,,加快了長城鋼廠的建設速度。

602車間設備基礎修改,開工時間與設計修改交圖時間發生矛盾。為了解決問題,部隊吸收一些工人戰士參加設計修改工作,進行了圖紙簡化,使原來需要20張圖紙才能解決的問題,僅用6張圖紙就滿足了施工急需。

第1支隊在江油期間,,還為長城鋼廠建有住宅8.78萬餘平方米,其他生活設施1.74萬平方米。

1972年底,基建工程兵第1支隊接受新的施工任務後,撤出長城鋼廠。從1965年第四冶金建設公司開始承建長城鋼廠至第一支隊撤離長鋼的8年,是長鋼的基本建設時期,基本建成了第一、第二、第三分廠、第四分廠基建項目基本完成。共完成建築面積51.3萬餘平方米,建築安裝工作量1.57億元,土石方工程384.6萬立方米、機電設備安裝3萬噸、混凝土工程23.79萬立方米、砌築工程22.68萬立方米,廠區鐵路專用線43.5公里、金屬結構安裝1.19萬噸、各種工業管道鋪設125公里。全部工程建成後能夠實現年22萬噸合金鋼的生產能力,為發展國家特種鋼材,加強國防建議有重要意義。

第1支隊承建長城鋼廠的同時,抽調第2大隊承擔了位於四川峨嵋的冶金工業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第一研究所(代號七三九廠)建設。這是我國第一個廠、所結合,集半導體材料的研究、試製和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單位,也是有色工業重點骨幹企業。該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從1964年開始,1966年部分工程竣工。期工程從1966年開始建設。第2大隊承擔了該工程一期工程的02、03、06、09車間,04氫氣站,供排水系統,廠區公路等完善配套工程,二期工程的04、05、07、08、17車間,多晶硅車間,廠區公路,職工宿舍等工程。共完成建築安裝工作量907萬餘元,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於1970年全部建成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