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粥面上的皮,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看完可要当心了!

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煮好的粥如果没有趁热喝。放久了,表面会出现一层皮。小时候家里人都管这个皮叫做米油。这个米油到底是什么呢?营养价值究竟有多高?


经常吃粥面上的皮,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看完可要当心了!

一: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叫做“米油”,俗称粥油。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常温下的大米不会溶于水。在煮粥的时候高温会让大米中的淀粉你上葡萄糖的中间物质,也就是糊精。大米熬制的时间越长,糊化程度越充分,粥在盛出的温度是很高的。随着表面水蒸气蒸发。温度下降,粥的表面就会结成一层粥皮。
经常吃粥面上的皮,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看完可要当心了!

二:小时候老人常说:米油有营养,其实米油淀粉含量高,还含有一些单糖,肥胖人群和尿病患者,没有必要去吃米油。但是米油多的粥比较的粘稠。可以减轻消化的负担。一些发育中的婴幼儿,消化吸收比较差的老年人,或者是吃流食的病人,更加适合食用,除了米油,我们还经常看到热牛奶表面会结成奶皮。形成过程和米油差不多。都是因为表面水分丧失,结成奶皮,在牛奶中脂肪是一个个乳滴颗粒,当牛奶加热到80℃以上的时候,乳滴颗粒会加速上浮,最后会形成富含脂肪的奶皮。
经常吃粥面上的皮,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看完可要当心了!

三:奶皮的成分和牛奶差不多。只不过是脂肪和蛋白质高了一点。所以在减肥当中的人尽量少吃奶皮。一些浓肉汤,鱼汤,随着表面水分蒸发也是会形成皮,这些皮并不是胶原蛋白。而且是食材中的溶解出的油脂。喝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或者是肥胖。所以喝汤的时候,建议把表面的油皮捞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