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口中常说的周公礼乐,是奠定一个王朝的基础

周武王姬发42岁时才有第一个儿子,姬诵出生后不久便被他立为世子。武王四年姬发病重,立姬诵为太子,同年周武王去世,群臣在周公旦的主持下,拥立姬诵为王,号周成王。

人们口中常说的周公礼乐,是奠定一个王朝的基础

姬诵即位时年仅13岁,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姬旦是姬发的弟弟,武王在位时封他为鲁侯。周公为了辅佐武王,没有去封国,而是由他的儿子姬伯禽治理鲁国。周公摄政后,他的很多兄弟不服,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殷商旧地“三监”的管叔、霍叔和蔡叔,他们认为周公摄政意在篡权,于是便利用“三监”的便利条件,与商侯武庚(纣王之子)和东夷人联合谋反,声讨周公旦。

人们口中常说的周公礼乐,是奠定一个王朝的基础

三监联合奄国、徐国和淮夷,共同起兵支持商侯武庚复国。消息传到西周,周公旦奉王命率大军东征,他命他的儿子伯禽在鲁起兵,联合东部诸侯,经过数月西周彻底摧毁了三监叛军,将管叔处死,把蔡叔逮捕流放,把霍叔降为庶人,商侯武庚逃往北方,被西周军捉获,处以极刑。周公旦继续率军征讨参与叛乱的东夷各国,将其首脑人物尽数处死。历经三年的动乱,西周的政局逐渐稳定下来。平定三监之乱后,为阻止戎狄向中原扩张,在太行山以东建立邢国北连燕国,南接卫国,形成紧密相连的防御屏障。

周公旦遵照武王生前的规划,在洛邑营建新都,以洛邑为新都,史称“新邑”,并为此举行极为盛大的诸侯集会。这是成王即位以来第一次会盟诸侯,各方诸侯都以其方物进献西周王室。史书记载,这场检阅诸侯的盛会规模极为壮观。

人们口中常说的周公礼乐,是奠定一个王朝的基础

周成王在为政期间,大力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用以缓和各阶级矛盾,对外用武力控制边境少数民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还命令周公制作礼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成王时期,人民和睦,社会安定,赞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