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袁崇煥抗擊後金?袁崇煥不死,滿洲人能入關嗎?

小腦袋藏著大智慧

有網友問:如何評價袁崇煥抗擊後金?袁崇煥不死,滿洲人能入關嗎? 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問題,就知道袁崇煥的明末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袁崇煥以遼人守遼土為核心觀念,重新建立起來的遼東明軍,也就是關寧軍是整個明朝後期唯一可以與八旗軍野戰的部隊。我們所說的野戰並不是,擺出車營在哪裡死守,而是野外對陣,而且有勢均力敵的對攻。

如果1對1 ,關寧軍也不是八旗軍的對手。但是,袁崇煥不斷的對這個部隊進行擴充,到後期,關寧軍的人員數量其實已經是八旗軍的2-3倍。如果袁崇煥可以再活5年,那麼關寧軍的數量就會是八旗軍的3-5倍。

八旗軍就失去了野戰優勢,再加上關寧軍的大炮防禦沒有太大問題。只要熬過一些年,皇太極,多爾袞等人死後,八旗軍的整體戰鬥力其實就已經下降1個檔次了。滿洲還拿什麼入關?自己都要被明軍大反攻了。

而且,如果袁崇煥還活著,那麼,洪承疇,曹變蛟,盧象升,祖寬等等部隊,就不需要出關或者去迎擊清軍,而最後全軍覆沒了。那麼,還有李自成和張獻忠什麼事情?祖寬,盧象升這些人打李自成等人都是百戰百勝的存在。

袁崇煥最大的能力就是訓練出了關寧軍,而且在這個部隊出了祖大壽,滿桂,祖可法、祖澤潤、劉天祿、張存仁,何可綱,吳鑲,吳三桂,可以說是名將如雲,如果袁崇煥還活著,這些將領們有統一指揮調度,在遼東防住八旗軍,幾率還是非常大的。

下面,我們可以看看明朝唯一可以與八旗軍野戰的,關寧軍與八旗軍的一次戰鬥全過程。

遼東巡撫黎玉田火牌內奏報:十月初九日午時,準團練總鎮吳總兵飛報:本月初八日午時分,虜大隊精兵排列大炮,繇紅崖子、興水堡向寧突來,已經塘報在案。本鎮隨即密商貴院道公,同嚴飭守城將領官目,各照派定信地,登陴守巷。本鎮率馬步戰兵出西門,分佈堵殺。本日未時分,奴賊馬步六萬有餘,擁載大炮,排山倒海而來,勢甚狠惡。

本鎮嚴陣以待,仍密調大炮列之陣內,賊不知我陣內有炮,蜂擁直前,伺其漸近,本鎮連發數炮,直透中堅,奴賊紛紛落馬,不可數計。賊亦發炮對打,我炮連發不斷,貴院道在城上亦連發大炮,並透奴堅,賊始驚魂,拉屍踉蹌望老營奔回,嚎哭一夜,至次日卯時分,盡開營向東北遁去。《明清史料.乙編.第九本.第五七零》


深度軍事

站在漢人的角度,袁崇煥抗擊後金就是民族和國家保衛戰,國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君不見,清入關後之剃髮易服,揚州八日,嘉定三屠,更實行長期的民族壓制和奴化統治。

袁崇煥作為大明遼東甚至國家的屏障,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清入關的腳步,頗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悲壯和意味。


先後取得寧遠、寧錦大捷,打得清軍不敢越雷池一步,打得清軍不得不避其鋒芒,繞道直取北京,打得清太祖努爾哈赤負傷抱憾而亡,死時還仰天長嘆:我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未逢敵手,這袁崇煥是何人,能耐居然這麼大。


歷史功過自有人評說,我們只看事實,事實是袁崇煥在,清軍不得其門而入;袁崇煥沒,清軍鐵騎入關踏破中原。

古語有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袁崇煥在個人問題上讓後人爭議不休,但亂世就得實非常之事,不用點非常手段,能有名滿天下的關寧鐵騎嗎?大行不顧細瑾,大禮不辭小讓,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就如我們熟悉的嶽武穆不也行了點非常之事嗎,否則何來岳家軍兵強馬壯,糧錢無缺。


自古以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至上的用人之道。陣前換將為不智,臨陣斬將為不祥。雖然時勢造英雄,歷史的進程不以個人推動,但縱貫古今,每每在歷史的關鍵節點,傑出的個人對歷史的推動作用都是巨大而明顯的。


袁崇煥如果還在,清軍能不能入關不好說,畢竟這是假設性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不會如此輕易入關,就如北宋、南宋以如此羸弱之勢,也堅守了那麼長的歲月。


而明亡更大的問題在於內耗嚴重,清軍在很大程度上是撿了個便宜,資源的缺乏和人員的損耗使遊牧民族只能打閃電戰,他消耗不起,時間越長對他只會越不利。


如果袁崇煥真的如此不堪,清軍早就入主中原了,又何必費盡心思用反間之計千方百計將其除去而後快呢?


袁崇煥做為關寧鐵騎的靈魂和領軍人物,是凝聚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其重要性好比岳飛之於岳家軍,戚繼光之於戚家軍。如此人物一去,關寧鐵騎立即陷入分崩離析,軍心不穩,士氣低迷,關寧鐵騎其實已名存實亡了。


而當時關寧鐵騎的戰力是毋用置疑的,為了對付清之騎兵,甚至裝備了先進的熱兵器如大炮,火槍等。

做為明朝最有戰鬥力及精英所聚的團隊,魂已經丟了,再無與清軍一爭長短之勢。其後更人人自危,擔心與袁一樣慘死在自己人手上,被皇太極個個擊破,甚至乾脆投靠滿清,淪為鷹犬。


以曹操曹孟德一世梟雄之雄才偉略,中反間之計殺了水師提督蔡瑁、張允二人,也遭至赤壁之戰敗北,何況朱由檢呢?


可以說,袁崇煥之死對整個明清勢力對比態勢、後續的事態發展影響極其深遠,而且是多層面的,甚至可以稱為改變戰局及形勢的事件。


這裡,我們看兩個例子來對比一下就可看出:


趙國時李牧一人守一國,在經歷了長平之戰的趙國幾乎以一已之力大敗秦軍,成為趙國最後一道屏障。當是時,王翦不敢與之對敵,行反間之計害死李牧。李牧既死,趙國立亡。


楚漢爭雄之時,韓信擁兵在外,恃功邀賞,請封假齊王。劉邦不以為意,反封其為真齊王,以表其功。後韓信助劉邦破項羽,立東漢成不世之功業。


由此可見,袁崇煥之死實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整個明王朝的存亡之事,也對整個歷史的進程和發展造成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八零印記

我是“靜Yes”,我的觀點是:袁崇煥是明朝末期唯一能抵擋後金入侵的將領,沒有之一。

作為袁崇煥的師傅,孫承宗提拔和培養了袁崇煥,但是在軍事素養上,孫承宗明顯不如袁崇煥。在《明朝那些事兒》中,作者對孫承宗大加褒揚,譽為挽狂瀾於既倒的戰略型人物,但是縱觀孫承宗就任薊遼督師後的軍事表現,不難發現,其實勝仗很少甚至基本沒有,孫承宗只是在戰略上推行封鎖政策,以屯田等溫水煮青蛙的形式蠶食努爾哈赤侵佔的土地,如果不出意外,幾年後努爾哈赤就會被明朝的封鎖戰術困死,最後不戰而亡。

但是女真人能乖乖和你玩嗎?不可能,事實上,從努爾哈赤起兵,女真人基本上都在不斷征戰,和明朝軍隊不同。沒有社會福利的女真人只有通過不斷去搶掠明朝的土地人口才能獲得他們生存和壯大所需要的財富,所以強大的驅動力促使他們不會停下來。

孫承宗沒有太多時間。在還沒有完成大淩河城的修築時,努爾哈赤來了,城池修築不得不放棄。利用努爾哈赤游擊戰的漏洞,女真騎兵走了,孫承宗再繼續修,繼續屯田。貌似一切都恢復如初,但是每一次的進退,努爾哈赤基本是滿載而歸,而孫承宗則是損兵折將,在袁崇煥上位前的幾年時間,明朝在遼東的軍費每年高達400萬兩,屯田收入14萬兩,而明朝的國庫收入每年也不過700萬兩。

孫承宗的經營看似有效,實則貽害無窮,在那個捉襟見肘的明朝末期,這樣的做法將明朝拖入財政的無底洞,加速了明朝大廈的倒塌。

而袁崇煥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和騎兵對付騎兵的務實套路一樣,在繼續進行屯田築城的同時,袁崇煥也在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關寧鐵騎。既然努爾哈赤不想消停,那明朝這邊也不消停,關寧鐵騎由失地遼人組成,殺敵心切,袁崇煥又許以土地的回報,因此戰鬥力爆表。這是袁崇煥能夠整死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還能死磕的原因。

因為有關寧鐵騎的王牌,袁崇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給,對朝廷的依賴相對而言減小很多,因此袁崇煥才被閹黨所容,這對於明朝內部的穩定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很多人說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是自尋死路,自毀長城。說實在的,有這一點看法的人,多半是缺乏思考的。因為首先,毛文龍就不聽話,這是戰略協調的大忌,崇禎將整個遼東交給自己,如果連地頭蛇都鎮不住,那麼袁崇煥的經營必定失敗。其次,對於毛文龍這樣的人,如果只是警告,多半收不到效果,反而會導致其投敵反叛,給明朝造成更大損失,所以袁崇煥殺毛文龍想法沒錯,但錯的是方法和善後。

最後,崇禎二年的皇太極叩關,成為袁崇煥的謝幕之戰。在北京城下,關寧鐵騎和女真騎兵進行了死磕,充分證明袁崇煥是可以擋住女真人的。

如果不是明朝刀光劍影的黨爭,袁崇煥不會成為犧牲品。黨爭才是明朝真正的自毀長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靜Yes

完全可以。就算不可以也要假設他可以。

為何,因為袁崇煥是漢人,是漢人民族英雄,是大明抗擊滿清韃子的有力戰將。

袁崇煥字元素,廣東東莞人,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有勇略任職遼東邊關抗擊後金,智謀過人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滿清韃子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崇禎二年親自率軍擊退包圍京師的皇太極,解除了京師之圍後,卻被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滿清狗賊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智障皇帝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無知百姓被朝廷輿論導向,爭相食用袁崇煥的血肉,場面極其血腥悽慘。

那麼袁崇煥不死的話,滿清韃子能入關嗎?答案是絕對不可能入關,只要袁崇煥在一天,滿清韃子就要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止步關外,除非袁崇煥死了,異族才有可能入侵關內。

大明末期政治黑暗,軍隊腐敗,兵士毫無戰鬥力,地面陸軍跟滿清韃子的鐵騎根本無法抗衡,袁崇煥以一個三尺書生拜將靠的就是智慧過人提出的大炮堅守之法,堪稱大明最會防守的武將。先來看看袁崇煥的功績。

有兩件事就可以看出袁崇煥的忠君愛國和過人膽量。身為一介書生膽子比武將都大。

第一件事單槍匹馬闖塞外。天啟二年,廣寧城被滿清韃子攻破屠城,危急關內,滿朝文武膽戰心驚,這時候書生袁崇煥單槍匹馬獨闖塞外偵察地形,(就憑這份膽量和氣魄傲視明清六百年無一人由此魄力!)回來後袁崇煥豪言上書:給我足夠錢糧我一人就可以鎮守邊關。朝廷大喜撥給帑金二十萬,並讓其招兵買馬。

第二件事單槍匹馬夜奔叢林。一次經略王在晉命袁崇煥前往前屯安置遼東的失業人群,袁崇煥當即於夜間獨自出發,冒著被虎豹襲擊的危險穿梭於荊棘密林之間,夜行60裡到達目的地!(這份膽量身為一個文人古今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試想在古代半夜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一個人在深山密林裡面行走一晚上,周圍到處都是狼蟲虎豹,就算是武松也沒有這個膽量)

天啟四年,袁崇煥鎮守寧遠,因為政治清明,做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將士們樂於為其效命,商旅百姓以及流民將寧遠視為樂土。袁崇煥深思熟慮分析敵情,認為滿清韃子鐵騎強橫,明軍無法抵擋,只有發揮堅城防守,用先進火器紅衣大炮轟炸落後的滿清異族才能有效果。於是修築了堅固的城牆。

寧遠大捷。天啟六年,滿清劊子手努爾哈赤率領大軍西渡遼河進攻寧遠,在總兵楊麟擁重兵于山海關不去救援的情況下,袁崇煥歃血為盟誓死守衛寧遠。袁崇煥指揮西洋巨炮,炮轟滿清韃子,異族在巨炮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連續攻城兩天,損失慘重,滿清韃子被迫撤退。寧遠大捷舉朝慶賀。

寧錦大捷。天啟七年,滿清劊子手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率兵直抵錦州,攻勢越來越猛。袁崇煥派騎兵四千繞到大軍後面決戰,另派遣水軍從東面進行牽制,兩面作戰,內和外應,在袁崇煥的周密指揮下,滿清韃子幾個月也不能攻克錦州,傷亡十分慘重被迫退軍。

己巳之變時,滿清劊子手皇太極舉兵數十萬進入龍井關兵臨中原,袁崇煥聽聞後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京師,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面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在西面列陣以備戰。清騎兵從東南面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滿清韃子軍力戰祖大壽不下敗退,明將劉應國、羅景榮等人率兵進行追擊,殺傷後金軍千餘人,袁崇煥又派遣任守忠率領五百人用火炮轟打滿清韃子大本營,韃子死傷慘重被迫撤退。

擊退了韃子後,悲慘的故事發生了,無知皇帝崇禎聽信小人讒言認為袁崇煥通敵!袁崇煥被皇帝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抄沒家產,死的極其悽慘。

當時的明朝大肆宣傳袁崇煥通敵,把百姓誤導的一愣一愣的,當時的大明百姓非常痛恨韃子,只要聽說你通敵就恨不得生吃你肉,就這樣袁崇煥被大明百姓一口一口生吃!

沒有死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死在了自己包圍的國家百姓口中!可悲可嘆!

袁崇煥身為一介書生卻做到了大將軍,其有很多過人之處和超前的思維。

由袁崇煥的戰績和戰略思想就可以看出來,袁崇煥的戰術是非常符合當時明朝對陣韃子使用,只要袁崇煥在,滿清韃子絕不可能入關,後面的揚州屠城,嘉定屠城,四川屠城,廣州屠城等也就不會發生,也就不會有幾千萬漢族百姓慘死在滿清噠子的鐵騎之下。

所以說袁崇煥是絕對可以守住寧遠,防止韃子入關的。


中國人文歷史

袁崇煥不死,不是後金能不能入關問題,而是後金能不能存在問題。從當時對後金封鎖造成的壓力來看,從袁崇煥的軍事準備來看,從己巳之變作戰來看,在袁崇煥帶領下的關寧軍已經達到甚至超過關寧軍

1、袁崇煥對後金的封鎖

寧遠與寧錦作戰的失敗,清軍處在明朝的三方包圍之中,形勢並不是很好,大量的人員逃到明朝方面。

(寧遠之戰與之後的寧錦作戰對戰局影響很大)

畢自肅專門設置了招虜營“如桑昻而介之例,以動其心而鼓其氣,不為無益,其東兵此後之來者 ,或仍解而分插於內地,或姑受而共聚於邊堡”。袁崇煥後來也是。據《盛京滿文逃人檔》所記載,天命十一年十月至天聰四年十一月發生了148起逃人事件;其中不乏滿洲人,甚至有的規模已經到了守邊部隊不敢阻攔的程度,劉光祚的無疑是最大的一次事件。其逃往明朝方面,對清朝的政治軍事社會現狀,都會洩露給明朝。

皇太極在內部逃人,外部包圍的情況下壓力越來越大。

到了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後,封鎖線完全形成,皇太極必須要一博了。

2、袁崇煥的軍事準備

袁崇煥除了嚴格封鎖之外,也在積極整頓部隊。

袁崇煥在1628年8月上任,12月釐定編制,強化部隊的節制,統一事權。在己巳年二月份,皇太極已經感受到袁崇煥的壓力,專門巡視西南,強調要加強城防。

甲辰(18)上南巡,閱視邊境城垣頺壞者。
乙巳(19)車駕次穆家堡,環視城郭傾圯者 ,命葺之。
丙午(20) 車駕次牛莊,環視城郭,命築新城,高二丈二尺有五,加雉堞,除四隅外,毎面建腰臺四座。
丁未(21)上巡行至耀州,周視城垣,有不堅者,命修之。
戊申(22)車駕次海州,閱視城垣,命葺其傾頺者。《清太宗實錄》

這樣頻繁指示修城,絕非偶然皇太極在巡視完西南後,已經開始聯絡各部、確定軍紀戰術等,籌備對明作戰。

(處在三面包圍中,南哈)

明朝廷上下“首屬意於邊功”。五年平遼計劃有條不紊的執行者。遼東軍的實力愈加強大。15萬士兵,8萬戰馬。財政、軍政、驛站都在整頓。明朝遼東軍事力量進一步增強,已經可以與後金一較高下 。

3、己巳之變關寧軍的表現

在廣渠門外,袁崇煥率關寧軍與八旗兵近戰取勝。戰時八旗兵都衝到了袁崇煥面前。

在袁崇煥下獄後,關寧軍東潰整個戰局迅速惡化,在馬世龍率近兩萬關寧軍到達壩上的時候,皇太極開始東撤。

(己巳之變表明關寧軍毫無遜色與八旗)

在薊州城外,八旗軍與關寧一個5000人的車步營遭遇,在攻擊時,八旗護軍(精銳)竟然退卻,且傷亡數名高級將領。

在薊東拉鋸戰,與收復關內四城作戰中,關寧軍被分割在東西兩邊,依然可以取得勝利。

如果要是傑出統帥袁崇煥負責,你覺得會如何呢?

總結:

袁崇煥的統帥才能我在很多地方都寫過,他就明季首屈一指的軍事統帥。他的五年平遼戰略、對皇太極的全面封鎖、對部隊的整頓與總攻作戰計劃,如果能夠執行,大明在事實上是可以續命的。

畢竟歷史進程中,有人可以改變時勢。

參考文獻

遼東疏稿。清太宗實錄。王榮湟:袁崇煥全傳。崇禎長編。 籌遼碩畫。度支奏議。明會典。雪汀先生朝天日記。中國明朝檔案總彙。(其實就是畢業論文摘錄。)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袁粉的自嗨自樂、自問自答!

請問袁粉知道袁的第一次議和期間的丁卯之役?可知道丁卯之役和寧錦之戰是緊密相連的?知道袁議和弔孝如何在蒙古部落產生不良影響?

如此的捧袁崇煥,不過是你們的奇葩民族意淫心,活在“滿清誤我中華”中無法自拔!活在拔高誤國奸臣為民族英雄的幻想中!

王之臣(天啟六年袁的上級)怎麼評價袁的第一次議和?——

“年來奴酋求和於西虜,而西虜不從,屈服於朝鮮,而朝鮮不受,一旦議和彼必離心,是益敵以自孤也。近日通官過都令處夷鞭其背雲:‘你漢人全沒腦子,終日只說我們不助兵,你自家馱載許多金帛,著哈喇替他弔孝求和,反教別人與他為仇,我們也不如投順也罷了。’據此我將何辭應之。且此議一倡,奴子愈得意,不西攻虜則南攻鮮,先逞晉人伐虢之謀,而徐為取虜之計,此勢之所必至者。況奴父子極惡,今欲以咫尺之書,一介之使致殷勤禮幣,謂可必得其懼心,而終信其無異志乎。”

並且王之臣還撇清關係!——“撫臣題稿內稱,遣使偵虜備敘將命反命種種交接事情,頗與傳報各官所報於臣者兩不相同。至於哈嘛東去時,臣在關上竟不知其根因,後知而急止之則行已遠矣。疏稱與臣會議僉同,又謂合詞上聞,臣實未知,何敢謬認為知,而自欺欺人也。”

袁崇煥的弔孝議和一直都在欺瞞王之臣!最後霍維華申請移蔭給袁(把寧錦之戰封給霍維華的蔭賞轉給袁),皇帝聖旨是這麼說的:“得旨:袁崇煥談款一節,所誤不小,朕不加譴責,尚著敘賚,分明念久在危疆,姑使相準耳。”我們假設王之臣沒有及時給自己辯解,被袁崇煥拉下了水,那麼這個聖旨很可能是“王之臣、袁崇煥談款一節,所誤不小”,甚至是“王之臣談款一節,所誤不小”也很有可能。

再換個話題,老奴死了,偽大的天才不是靠的專業間諜而是喇嘛去辨別!這方面和毛文龍天差地別!毛文龍的塘報誤差僅一個時辰!

天啟六年九月初二具奏 :……至今年八月初二日急歸報臣:老奴背生惡瘡,帶兵三千,見在威寧堡狗兒嶺湯泉洗瘡……前往細偵,老奴背果患瘡,帶兵下營狗兒嶺湯泉洗瘡……初十黑夜,槍炮喊吶,以寒奴膽,奴賊驚恐,次早上船順水西去。此石景選、毛永科差回報也。又差千總毛士德入瀋陽探聽奴情,歸報在狗兒嶺病體虛弱……十一日,急急要回瀋陽,上船行至遼陽西古城堡河邊,本日午時命絕。——《東江疏揭塘報節抄》

帝不豫,詣清河溫泉坐湯。十三日大漸欲還京,遂乘舟順太子河而下,遣人召後迎之於渾河。相遇至艾家堡,離瀋陽四十里,八月十一日庚戌未時崩。——《滿洲實錄》。

至璦雞堡,離瀋陽四十里,八月十一日庚戍未時崩,在位十一年,壽六十八。——《清太祖實錄》

丁卯之役時,朝臣怎麼評價袁的議和?

“奴既求款,何以東江之兵銜枚而疾趨?則方金納等九人尚可使之揚去哉?”——兵部尚書馮嘉會,二月

“昨者方金納之來,人人皆知其詐,豈寧撫而知不及此。第欲因而用之,以行吾間,而不意奴因用我之間,以間我也。”——兵部李魯生,四月

所謂議和,不過是袁的幻想!通過議和,後金太極得已東攻西討,先略東江和朝鮮——暫時解除毛文龍的威脅,後破錦右築城!

寧錦之戰,可憐了在大淩河右屯等地築城的幾萬班軍,逃到錦州都沒用——只能被收割人頭!

第二次上臺,先削減關內防務,再東江斬帥,大明防務被一再破壞!最後在北京城下,牛皮現行了!

醒醒吧,有袁在後金入關更快!


晃天下

關於袁崇煥的問題,我已經回答了很多次了。的確,袁督師善於練兵,比較有一點的戰略思想,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厲害。寧遠大捷,袁崇煥是依仗著明軍一腔熱血,城堅炮利,才擊退了後金軍。雖說保住了寧遠城,但是卻救不了覺華島。寧錦大捷,袁崇煥還是打堡壘戰,就是不出去,最後是皇太極啥也沒有搶到,被耗走了。


關於袁崇煥的名聲,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並沒有多麼高漲,大概是乾隆四年,明史修完之際,在論述大明為何滅亡的問題上,為了說明大明確實是亡於崇禎之手(說他是個剛愎自用、用人不信的君主),被捱了刀子的袁崇煥成了這個觀點很合適的代言人,於是對他吹捧一番,就可以說明原本俺們是入不了關的,都是你崇禎被我們的反間計騙了殺了袁崇煥,我們才能入關。這樣一來,大清入主中原就又多了幾分合法性和正義性。那袁崇煥究竟有沒有這個實力來擋住後金呢?


答案是沒有。為啥呢?不得不說袁崇煥確實有能力,前面咱們也說了,練兵思想很高超,把關寧軍改組成以騎兵為主的超強軍隊,另外對火炮和步兵戰車的運用也有自己的合理規劃,還比較會打守城戰。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難當重任。還記得在廣寧大戰之前,大明的熊廷弼也是個大能人吧,他在的時候,把努爾哈赤整得一愣一愣的。但最終還是幾乎丟掉了整個遼東,為啥?做人太隨性。熊廷弼因為和王化楨鬧彆扭,關鍵時刻只想著自己的方略不能實施而刷脾氣,卻白白丟了國家的土地。


袁崇煥這點和熊廷弼一樣,太任性,政治覺悟低。為了說明這一點,就不得不說皮島總督毛文龍了。毛文龍以皮島為大本營,在遼東半島沿海地區建立了很多的根據地,這就如同在後金的肚子上插了一把刀,如果你有大動作,我就給你攪一攪。所以努爾哈赤、皇太極出兵打寧錦防線的時候從來不敢出全力。本來這樣也是挺好的,但是偏偏趕上袁崇煥在施展自己的方略時,毛文龍在旁邊搗了搗亂。1627年,袁崇煥在跟皇太極和談,雖說邊將和敵人和談是重罪,但是袁督師也沒打算真和談,只不過是希望拖延時日,可以抓緊修築大淩河和松山的城池,以便繼續向廣寧推進。本來雙方談的挺好,突然後金就兵峰直指江東鎮,但是被毛文龍擊退,隨後毛文龍又出援李朝,不斷的向後金髮起進攻。這就打亂了袁崇煥的計劃,於是乎對於不聽號令的毛文龍,袁督師打算除了他。在經歷了一番周折之後,袁督師斬了毛文龍,這一下子,遼東半島的明地盡失,皇太極不再有後顧之憂,隨即全軍越過薊北長城衝向北京城,給大明一迎頭痛擊。

如此一來就很明顯了,袁督師是個好參謀,但不是那種可以扭轉歷史的帥才,相比之下真正能決定大明命運的確實孫承宗、盧象升和孫傳庭。明史雲:傳庭死,大明亡。


火器工坊

袁崇煥活著的時候,滿清已經入過關,並且打到了皇城根下。事實證明,袁崇煥所謂的抗擊,是多麼可笑。

袁崇煥死了,滿清也沒有能夠入關,直到吳三桂帶著滿清入關,才有了滿清把李自成和南明政權一鍋端的後果。

關於袁崇煥,評價的人太多,評價為民族英雄的有之,評價為民族罪人的有之。

對待歷史和歷史人物,還是要在那個時候的背景和環境條件下進行客觀的評判。

首先,明朝的興亡,絕不是一個袁崇煥能夠左右的事,有他和沒他興亡之事的大趨勢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說非要讓袁崇煥揹負一點什麼的話,最多是加速明朝滅亡或延緩明朝滅亡的“添加劑”而已。因為明朝的滅亡是由於“內患”,而不是“外憂”。

袁崇煥抗金,從主觀上講態度是堅決的,也是有決心抗敵於國門之外的。但是,積極堅決的態度並不能轉化為堅強能力和現實的效果,這就是中國文人的通病之一“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袁崇煥在孫承宗的手下抗金的時候,的確是既有決心,又有辦法,效果也是很理想的,取得了幾次大的勝利,袁崇煥的名聲大振。但是就連袁崇煥自己也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當時他只是孫承宗手下的一員大將(文職)。事實證明,有打好局部戰鬥能力的人,並不一定就具備把握全局戰略的人。

袁崇煥就是這樣,他是一個優秀戰鬥指揮者,並不是一個好的戰略領導者。

三件看似不相關的事,就已經決定了袁崇煥這個抱有“精忠報國”之心,胸中充滿正能量的“精神愛國者”最終一步一步的把自己送上斷頭臺,並且非“凌遲”不解崇禎之恨。

第一,在毫無人財物有力支撐,沒有進行深思熟慮,僅靠自己不多的成功經驗的前提下,盲目自大,向崇禎皇帝打下了保票“五年平遼”。

五年平遼方略幾乎沒有進過一點實踐的檢驗,甚至是理論上對敵我雙方的推演,僅靠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對滿清的蔑視就能得出“五年平遼”的結論,這事只有“滿腹經綸”的文人能幹的出來。

在袁崇煥提交五年平遼方略的時候,按照當時朝廷的亂像,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暗自冷笑,有多少人等著看袁崇煥的笑話。

第二,平遼方略不是“堅壁清野”式的防禦方略。關寧防線固若金湯,這一點就是皇太極也很清楚,並且,皇太極的軍隊還不至於傻到去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扔一堆屍體然後什麼也搶不到,袁崇煥應該知道,對於當時以搶劫為主要目的滿清軍隊,消滅有生力量才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平遼方略”。袁崇煥的做法就是十足的“書呆子”打仗,兵書看多了。

果然,人家不跟你在你認為固若金湯的關寧防線硬碰硬,人家“遇到石頭繞著走”,繞道奔襲,一路到了京城,要不是皇太極沒有準備好,估計就不是搶完東西在擄走人口就完事了。因為等袁崇煥趕到背景來救駕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讓皇太極當猴耍了。

第三,作為手握尚方寶劍,承擔整個遼東軍政事務管理的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欽差大臣”的地方最高長官,無論是協調地方還是協調軍地關係,袁崇煥都是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意淫”當中,不知道是不是戲看多了,真的就把自己當成上馬官軍,下馬管民的威風凜凜的“青天大老爺”。在處理和毛文龍的關係以及義憤填膺的以“十二當斬”殺了毛文龍這件事上,充分的反映出袁崇煥根本不具備哪怕是基本的“政治素質”。

袁崇煥抗金,在孫承宗手下時,取得了幾次大的勝利,但是復出之後的袁崇煥,忠君之心沒變,愛國熱情依舊。但是,第一過於高估自己,第二,開始有私心。

有了這兩條,註定他不會有好的結果。

遇到一個刻薄的皇上,周圍再有一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大臣,這個袁崇煥居然沒想到,他根本沒有任何出現差池還能全身而退的機會。

愛國之心要有,愛國之能要配得上愛國之心,才會“萬古流芳”。


步武堂

我們先看看袁崇煥的簡歷,他是進士出身,在地方任過官,之後因好言邊事加上明朝關外壓力大,獲得了機會,由地方行政官成為邊疆的事務官。

明朝和後金戰爭的根本問題是因為方面官不給力嗎?不是吧。根本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明軍打不過八旗軍,一個是明朝財政崩潰了。這兩點究竟袁崇煥能解決哪個?

再往深點說,假設關寧軍強到了能擊敗後金軍的地步,那麼他們其實已經無敵於天下了,為什麼還要受你朱家皇帝管制?為什麼還要受你文官的腌臢鳥氣?毛文龍說殺就殺,這是個人就不能忍吧,何況還是最需要血勇的軍隊?

可以想象,如果關寧軍真的那麼強,那麼他們最起碼也會像唐朝的魏博鎮那樣處於實質獨立狀態。朝廷用合法性和財富供給換取忠誠,但這種忠誠極其不可靠,農民軍打到北京城下,關寧軍勤王,結果很可能是擊敗農民軍自己做曹操。

所以,朝廷並不真的希望關寧軍非常強,那不符合王朝統治的邏輯。


尋常味

袁崇煥沒死時滿清都打到北京城下了,這也是身為遼東總督死罪的最大起因,何來建奴不能入關。

明亡於李自成,而李自成能贏是明財政破產。收不上稅的國家,沒有生存的可能。

不管是多麼民族情緒,吹袁還是黑袁,都改變不了一件事,那就是袁實際起不到任何決定性作用。他活著,滿清照樣掃蕩關內搶劫。他死了,滿清依然只能進關搶劫。

滿清實際是自古以來入中原最弱的一個蠻夷之國。入關奪了天下,滿八旗加蒙八旗,總計兵力也僅有不到九萬。

他們得天下,大明自作死佔了九成,到哪說理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