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袁崇煥,他是真有才能,被人構陷;還是鉅奸大惡?

輕風拂塵


如何評價袁崇煥,他是真有才能,被人構陷;還是鉅奸大惡?我是竹沐春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袁崇煥是愛國領袖人物,不容置疑!1952年2月,北京城市改造,擬遷袁墓,5月,毛澤東回信說:“明末愛國領袖人物袁崇煥先生祠廟事,已告彭真市長,如無大礙,應予保存。此事嗣後請與彭真市長接洽為荷。”在毛澤東親自幹預下,祠堂得以保存。毛主席乃歷史唯物主義第一人,他的眼光毋容置疑。

        那麼為什麼現在評袁崇煥為漢奸的說法甚囂塵上?這和袁崇煥本人的性格和能力有關係。

         漢奸說無非以下幾處觀點:

1、擅殺毛文龍;2、大話五年復遼;3、私賣軍糧有間接資敵之嫌;4、居然讓後金軍繞過其防線直達京城。此幾點均為死罪,但是由此就誣袁崇煥為漢奸則大失偏頗。

         首先,袁崇煥不是軟骨頭,《明史》記載:自努爾哈赤攻陷撫順以來,明朝在遼東的總兵官,陣亡者共14人。而袁崇煥亦願獨往;其次,袁崇煥官居薊遼督師,明代最大的地方官,而且崇禎對袁崇煥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後金能給什麼?理想嗎?不好意思,袁督師的理想就是滅了後金。第三,擊斃賊酋,無降之空間。

           所以袁崇煥被詬病的幾點是無法支撐他是漢奸這一說法的。這幾點只能說明:1、性格有缺陷,太跋扈且自以為是,連帝師孫承宗的話都不以為意,遑論武將毛文龍;2、對遼東形勢的困難性估計不足,僅僅憑藉一腔熱情和在京述職期間單騎出閱關內外就誇下‘五年復遼’的海口;3、戰略眼光有侷限性,看不出皮島諸島的戰略作用,更想不出‘’南拉北打,北拉南打‘’的設想;4、根本沒有為大明全國局勢著想,未謀全局。

         我們不能苛求古人,但是也不能任意詆譭古人骨子裡的‘’忠‘’

        





竹沐春風


如何評價袁崇煥,他是真有才能,被人構陷;還是鉅奸大惡?

袁崇煥一生剛直不阿,忠心為主,到頭來還落得被凌遲處死的悲慘下場。不得不說,歷史上的這些重臣,往往構陷於小人,既是人生之大不幸,也是國家之大不幸。但話分兩頭,袁崇煥的死,也是為自己在那個時代犯下的嚴重過失而買單。從三個維度加以分析。

一、袁崇煥的“劫數”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公元1630年,也就是明末崇禎三年,袁崇煥此時此刻正待凌遲處決。這是他赴死前口裡唸叨的絕命詩。上到崇禎皇帝,下到黎民百姓,袁崇煥此時都不被待見,都被老百姓恨之入骨。

作為大明曾經的功臣和英雄,為什麼袁崇煥會有如此下場呢?當時安在袁崇煥頭上的罪名主要有兩大項:一是擅自殺死抗後金大將毛文龍,二是通敵叛國,有謀逆背叛之嫌。這些情況到底屬實與否呢。

袁崇煥確實犯下了嚴重的過失。據史料記載,蒙古曾經發生饑荒,崇禎為了拉攏蒙古,要求袁崇煥要以接濟口糧的方式代替“市粟”,以防止蒙古將糧食送給後金,可袁崇煥在這一點上,我行我素,仍然將糧食大肆賣給蒙古,結果,後金的吃飯問題被袁崇煥無形中解決了。此外,他瞞著崇禎私自與後金議和,斬殺大帥毛文龍。凡此種種,崇禎給袁崇煥定的罪名當屬無疑,所以在這些方面,袁崇煥給自己的“罪名”坐實,當然也不得不為自己的“任性”買單。

袁崇煥被押赴刑場。面對死亡,即便是凌遲極刑,袁崇煥也面無懼色,任憑刀尖在自己身上剜割。

二、大明的“氣數”

明末,烽煙四起,朝綱腐敗,崇禎帝很想勵精圖治、重整山河,但他不善用人、剛愎自用,加上社會矛盾突出,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

公元1625年(天啟五年),朝綱紊亂、宦官專權之際,遼東能臣孫承宗被誣陷而遭免職,隨即,依附宦官的高第走馬上任。高第則主動放棄關外四百公里的軍事重地,盡撤錦州等重要關隘守軍,一度置遼東為孤境之地。

我們知道,袁崇煥自幼聰明,善辯能言,表現出來的大志與抱負與明廷中的一些人迥然不同。當時的他,毛遂自薦到遼東邊關,他極力反對撤兵,誓與寧遠共存亡。

後金的努爾哈赤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整頓軍馬揮師南下,直奔寧遠城。努爾哈赤的雄才大略在歷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可此時面對袁崇煥銅牆鐵壁般玩命的抵抗,始終攻而不得。無奈,努爾哈赤不得不撤兵而去,但在撤圍途中,他不幸中炮,後來傷勢嚴重而死去。寧遠大捷,讓袁崇煥威名遠揚,震懾朝綱,也讓自己在仕途的道路上位高權重、風光無限。

翻看古代歷史不難發現,作為臣子,功高震主的時候,就要反思自己是誰,畢竟江山不是靠你一個人,地球離開誰都照樣轉。袁崇煥在接連勝利以後,也許已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有些事情擅作主張,而且在朝堂上還樹立了一幫異己之人。公元1629年(崇禎二年),後金皇太極吸取努爾哈赤的教訓,他沒有從正面山海關進攻,而是選擇了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此舉讓崇禎為之膽兒顫。後來隨著袁崇煥等勤王大軍趕到,解除了京城之困,但這次後金的進攻,給了有心之人留下口舌。他們說袁崇煥與後金有暗地勾結,是袁崇煥私自放皇太極入關,後來,後金又設計離間,眾口鑠金之下,加上袁崇煥擅權、斬殺毛文龍,都加速了崇禎對袁崇煥的不滿。最終,在魏忠賢餘黨的推波助瀾攻勢之下,袁崇煥被推入萬劫不復之地。袁崇煥不但毀了自己,也毀了家人。

《明史·列傳一百四十七·袁崇煥》: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

三、乾隆為袁崇煥“天數”正身

乾隆《清高宗實錄》:“昨披閱《明史》,袁崇煥督師,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昏政暗,不能磬其憂悃,以致身羅重闢,深可憫惻。”

袁崇煥的種種罪名、罵名,已經在大明朝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而無法洗清,然而誰也不曾想到,清朝乾隆皇帝為了讓世人瞭解真相,讓冤死的英魂得到安息,他在“實錄”中如是說。

不同的歷史時期,一樣的朝代更迭。大明後期,崇禎帝昏聵無能,讓無能小人和一幫宦官弄權之人迷惑心志。崇禎帝曾說:“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他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大臣身上,洗白自己,這樣的皇帝,又怎能不亡國呢。袁崇煥遇到這樣的皇帝,才能不能盡顯、抱負不能盡展,只能怪他錯生了時代而得罪了小人。

努爾哈赤:“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康有為:“夫袁督師之雄才大略,忠烈武稜,古今寡比。
金庸:“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

(對於袁崇煥這位飽受歷史爭議的人物,您有何看法呢,歡迎關注@山城小哲,歡迎點評。)


山城小哲


生活在封建君主社會,個人的成長在於當權者的認同和扶植,袁崇煥的成功得益於張居正的大力支持,在張居正死後,袁崇煥倒臺日子也不遠了。

第一,邀功要權,鑽營權位,膽大妄為。袁崇煥說5年平遼,其目的就是要財權、人權,根本還是要當大官。他向崇禎提出條件,第一要戶部保證錢糧,第二要兵部保證武器,第三皇帝要保證他有生殺予奪的尚方寶劍。崇禎為緩解朝廷危局,居然相信袁崇煥,真的賜給他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

袁崇煥拿這把尚方寶劍,第一個殺的人,就是另一員大將毛文龍,這其中有沒有嫉才妒能的嫌疑呢?毛文龍雖然貪腐、狂妄,但也的確是一員悍將,他駐守皮島,趴在後金背上,讓女真人飽受騷擾、痛苦不堪,完全可以起到牽制後金的作用。毛文龍雖然該殺,但殺的時機顯然不對。袁崇煥不考慮作戰大局,以自己的道德潔癖進行法律審判,不報告不請示,便將高級將領毛文龍梟首。

第二,軍事短視、戰略失當、調度不力。就在袁崇煥處心積慮除掉毛文龍、精力完全分散的時候,後金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由皇太極親率10萬大軍,繞開袁崇煥重兵防守的寧遠和錦州,從薊門一帶明軍防守的薄弱地帶入侵,迅速推進至距北京只有二三百里的遵化城下。

袁崇煥至此才如夢初醒,從關外星夜調兵回防。然而他本應在京城外與後金軍隊決戰,但他卻直率大軍直抵京師門外要求入城。我們讀《三國演義》都知道,在古代最好的戰術就是內外夾擊,你袁崇煥不和敵人打仗,卻帶著部隊進北京,你到底是勤王還是逼宮?

這一點,實在說不清楚。當時袁崇煥投降的消息,已經滿城風雨。袁崇煥如果真的是抗遼名將,就不會不加強巡防、強化軍事防禦部署、加強信息獲取和研判,怎麼可能在敵人兵臨城下才匆忙回防,而回防時又是直殺京師而來!這裡面實在可疑。

雖然袁崇煥曾經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袁崇煥性格衝動、暴躁,喜歡吹牛、政治上也不成熟,這樣的性格缺陷,怎麼可能得以善終呢?

幾百年來,袁崇煥一直是個爭議很大的人物。

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者之一的朱舜水,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

明末將領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於清廷。

清朝學士張廷玉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

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裡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歷史的真相,我們終究不清楚。袁崇煥有其“忠”,也有其“奸”,否認任何一個方面,看來都不是客觀準確的,這才應該是科學的歷史態度。





文史紅塵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博古通今,以史為鑑。大歷史,事實派。

袁崇煥明末大臣,薊遼督師,生於萬曆12年卒於崇禎三年(1630年),享年46歲。袁崇煥在明崇禎皇帝在位得到重用,於崇禎二年擊敗皇太極。崇禎三年,崇禎認為其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

崇禎皇帝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名將。對於袁崇煥的評價後人有不同的見解,爭議比較大。有的人認為袁崇煥是明末抗擊後金的中流砥柱,有的人認為 袁崇煥是徒有其表,並沒有什麼才幹,正是因為袁崇煥的空言,才導致了遼東的潰敗。

我們現代人應該怎麼評價袁崇煥呢?首先我們應該承認的是,袁崇煥絕對不是後金的奸細,袁崇煥是忠於大明的。袁崇煥被皇太極施一反間計,導致了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的不信任,以為袁崇煥是奸細勾結後金,其實並沒有。袁崇煥是忠臣,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袁崇煥不能稱為能臣。所謂能臣者,譬如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具有雄才大略,用兵如神,軍事政治才能卓越,在整個三國時期也是頂尖的。但是袁崇煥卻不是,袁崇煥是文人出身,他是通過科舉考的進士才進入官場,然後毛遂自薦,來到遼東任職。由於自從宋朝文人治國以來,文人的地位很高,武人的地位很低。明朝同樣也採用了宋朝的這個做法,所以導致明朝的將領大部分也是文人出身和秦漢唐朝時期的一些將領軍事才能是沒法比的。所以袁崇煥的軍事才能有限,政治才能更加高一點。袁崇煥對崇禎皇帝說的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只不過是一句空話並沒有把握,正像他自己所說的聊慰上意。

但是又不得不承認袁崇煥的忠誠。袁崇煥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背叛明朝而投降後金,這一點是洪承疇等其他叛將所不能比的。所以說袁崇煥總體來說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人們學習的。雖然他個人的一個軍事才能不足,但是他也盡力了,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終以自己的生命兌現自己的承諾。袁崇煥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正是因為袁崇煥的這種精神和忠誠,才有了後世文人的對接的讚揚。

李敖曾經寫過一部小說叫北京法源寺,寫的就是大刀王五的故事,其中就提到了袁崇煥,基本的基調是對袁崇煥的一種一種讚揚。還有金庸先生的碧血劍。也是寫的袁崇煥的後代袁承志在明末清初發生的故事,基本的基調都是對袁崇煥的一種讚揚,說明文人對袁崇煥明明朝忠臣的一種認可。

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句話或許最能夠恰當的評價袁崇煥的一生。








歷史課本明確袁崇煥是抗清英雄。

1、忠於國家。袁崇煥在國家危亡之際,毅然決然的到抗清前線同敵人戰鬥,這是不爭的事實,於國家他無愧英雄。

2、才能突出。他在遼東同後金的戰爭中互有勝負,並且牽制後金的主力,雖然後金繞過袁崇煥進軍京師,同樣說明他在遼東的作用不容置疑。

我認為袁崇煥至死,都沒有背叛國家,無愧國家英雄。



zhaoguang371


縱觀明史,袁崇煥備受爭議,有說大奸叛國,有說忠於大明,民族英雄。其結果是被凌遲而死,甚至百姓吃其肉為快,並且被歷史黑了一百多年,直到清乾隆皇帝時期才被平反,但對他的爭議始終不斷,那麼歷史上的袁崇煥到底怎樣?

袁崇煥是一個勵志青年,高中進士後去南方做了知縣。但他熱衷軍事,在明未邊關危急的情況下,從一個縣令到朝庭大員,督師薊遼,從一個文官到指揮千軍萬馬,不得說是不奇。

袁崇煥的功以寧遠大捷為最,迫努爾哈赤氣鬱而亡。明思宗朱由檢上臺,清除魏忠賢勢力,重新啟用袁崇煥抗金,袁崇煥也在新皇帝面前表態:五年平遼東。這樣的豪言可令皇帝高興,賜尚方寶劍,先斬後奏。但也為他杯具埋下了隱患,一旦目標實現不了,多疑的皇帝就會起殺心。

崇禎1627年繼位,袁崇煥1630年被凌遲,短短三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袁崇煥以九宗罪被殺,重要的就是私自議和,殺毛文龍,其他很牽強。

袁崇煥高調抗金,但他的對手皇太極卻十分了得,抗金三年收效不大,還談不上五年平遼了,所以私下和金議和,這在當時文臣掌握輿論制高點的的明朝可謂大逆不道,議和意味投降,皇帝也不能忍受。特別是殺毛文龍後,皇太極軍隊繞過山海關逼進北京,這著實把崇禎嚇了一跳,所以多疑的皇帝把怨氣撒向袁崇煥,五年平遼的豪言卻落得金兵逼京,所以金兵一撤退就逮捕了袁崇煥。

誅殺毛文龍卻是袁崇煥的大錯,毛文龍在後金東北,是牽制後金重要力量,袁崇煥以個人恩怨,剷除政敵,卻悔了抗金一盤大棋,先斬後奏,目無皇帝,崇禎帝表面支持,卻恨在心裡。

所以,袁崇煥之死是必然的,說話高調,議和挑戰大明道德底線,殺毛文龍足以制他死罪。

但袁崇煥是忠於大明的,多疑的皇帝殺了他等於自悔長城,落得甲申年吊死於煤山的下場。

個人粗解,歡迎雅評!


金烏木木


關於袁崇煥功罪的爭論,從明清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現在依然存在著爭論不休的“挺袁”和“倒袁”兩派。

  倒袁派以草根為主,多是依據各種史料證據中袁崇煥寡謀、損兵、丟糧、不救、議和、獻媚、暮氣、資敵、斬帥、縱敵、敗陣、苟且等劣跡對其提出質疑。

  挺袁派中不乏名人,如康有為、梁啟超、金庸、閻崇年等,挺袁派的套路則多以《明史》為依託,一再提及《明史》中許多尚存爭議的事件鼓譟氛圍,其中最為犀利的就是“反間計”和“冤殺”,最後再抒發悲涼之情以博取同情。我們現代人應該怎麼評價袁崇煥呢?首先我們應該承認的是,袁崇煥絕對不是後金的奸細,袁崇煥是忠於大明的。袁崇煥被皇太極施一反奸計,導致了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的不信任,以為袁崇煥是奸細勾結後金,其實並沒有。袁崇煥是忠臣,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袁崇煥不能稱為能臣。所謂能臣者,譬如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具有雄才大略,用兵如神,軍事政治才能卓越,在整個三國時期也是頂尖的。但是袁崇煥卻不是,袁崇煥是文人出身,他是通過科舉考的進士才進入官場,然後毛遂自薦,來到遼東任職。由於自從宋朝文人治國以來,文人的地位很高,武人的地位很低。明朝同樣也採用了宋朝的這個做法,所以導致明朝的將領大部分也是文人出身和秦漢唐朝時期的一些將領軍事才能是沒法比的。所以袁崇煥的軍事才能有限,政治才能更加高一點。袁崇煥對崇禎皇帝說的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只不過是一句空話並沒有把握,正像他自己所說的聊慰上意。但是又不得不承認袁崇煥的忠誠。袁崇煥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背叛明朝而投降後金,這一點是洪承疇等其他叛將所不能比的。所以說袁崇煥總體來說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人們學習的。雖然他個人的一個軍事才能不足,但是他也盡力了,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終以自己的生命兌現自己的承諾。袁崇煥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正是因為袁崇煥的這種精神和忠誠,才有了後世文人的對接的讚揚。



穩穩的幸福6174


袁崇煥無庸置疑的明朝一代智勇兼備的抗清名將,也是功大於罪結局悲慘的民族英雄。雖有罪過,但不失是一位忠君愛國、效力沙場、屢挫清軍、戰功卓著的國之柱石、擎天之柱。平心而論這位悲慘的抗清名將並不是大奸巨惡。


小龍女5505


崇禎帝殺袁崇煥,可以說是自毀長城!從此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封建統治階級,很容易腐敗。有明一代雖然立國270多年,也只有前兩位帝王,即元璋和朱棣二位有所作為。其餘明朝皇帝,要麼荒淫無度,要麼遊玩不休,總之不理政事。明十三陵都是無字碑,除長陵成祖朱棣之外,其餘12位本身也沒有什麼可書寫的。崇禎帝雖然勤勉古樸,但太喜歡殺人!實際上這也是,腐敗的另一表現形式。他在位16年,殺首鋪這樣的重臣,也有10多位。最終的下場,殺妻、殺女,再自殺。整個統治階級腐敗,即使有袁崇煥這樣的干城,也無濟於事。


文廟山居


在英雄與奸臣之間…… 以前,如果非要說出幾個我國曆史上的民族英雄,大家一定會脫口而出:岳飛、鄭成功、戚繼光、袁 崇 煥……。但是,自從九十年代以來,學界關於袁崇煥的負面評價越來越多,這個人物漸漸地褪去英雄光環,變得面目模糊,甚至有些猙獰。 一般說來,袁崇煥的“罪責”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一是狂誇海口,鼓吹“五年平遼”。崇禎信以為真,舉國財力為之傾斜;二是擅殺大將,斬文龍而失皮島,破壞戰略格局;三是私自“議和”而不能,致使清兵長驅直下,兵臨京師。 可以這麼講,袁崇煥在短期曾經“平遼”有功,但是從長遠大局來看,他正如崇禎認為的那樣,其實加速了明王朝的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