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萬里長城”的袁崇煥為何會被凌遲處死?

談文論史


袁崇煥確實是大明的長城,但是他不善於政治鬥爭,得罪了閹黨,引起了崇禎皇帝的猜忌,又曾重創過皇太過。最終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

袁崇煥頗有才幹,是戚繼光之後大明的又一將星,他的才能得到朝廷的認可,也得到上司孫承宗的倚重。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大軍攻擊寧遠,袁崇煥率軍堅守城池,用西洋巨炮擊退後金大軍,據說努爾哈赤本人也在此戰中身負重傷,不久病亡,明朝取得寧遠大捷的勝利。1627年,皇太極攻掠朝鮮後揮軍進攻寧遠、錦州,袁崇煥指揮明軍沉著應戰,擊退後金大軍,取得寧錦大捷的勝利。

寧錦大捷後,明軍諸將皆有升遷與賞賜,唯獨袁崇煥得罪了魏忠賢,僅僅官升一級,沒有任何賞賜,袁崇煥憤而辭官歸隱故里。崇禎皇帝誅魏忠賢后,袁崇煥再次被啟用,他給皇帝許下了“五年復遼”的宏圖壯志。袁崇煥經營遼東後,倚重祖大壽、何可剛、趙率教三將,又將驕橫無比的東江鎮大帥毛文龍誅殺。袁崇煥經營遼東,後金軍無法伸張,後來皇太極發傾國之兵,多路出擊,其中一路直逼京師。

袁崇煥率部千里救援京師,經過數次惡仗終於擊退了後金軍。崇禎皇帝認為後金軍能越過遼東攻擊京師,一定是袁崇煥故意放後金軍入關的,打退後金軍只是為了給自己增加功勞。當年後金攻掠朝鮮,就是袁崇煥暫時同意跟後金議和的結果,當然袁崇煥跟後金議和的目的只是為了修復寧遠與錦州城。市米資敵說的是袁崇煥資助朵顏諸部,後來朵顏諸部投降了後金跟明軍作戰。

袁崇煥得罪了閹黨,又引起了皇帝的猜忌,還遭到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最終昏聵的崇禎帝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袁崇煥被判凌遲3543刀,創下歷史記錄,百姓極痛恨遼東靼子,而更恨漢奸行徑,競價爭買崇煥之肉生食之。至法場時,袁崇煥已經“皮骨已盡”,但“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首級被送到遼東九鎮以此震懾邊將,以儆效尤。


大秦鐵鷹劍士


袁崇煥在寧遠大戰和寧錦大戰中大獲全勝,成為努爾哈赤及皇太極消滅明朝的最大障礙。可是最後,昏庸的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之計,錯誤地殺害了袁崇煥。袁崇煥之死對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來說,是巨大的損失,所以有評論家說:“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生於明朝萬曆十二年(1584)的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廣東東莞人。儘管他是一個文雅柔弱的讀書人,卻憑著滿腔熱血,忠誠之心,全力扭轉了乾坤。

明朝末期、努爾哈赤領導下的後金政權在東北地區崛起。明軍與後金軍隊於1619年在薩爾滸展開激戰。此戰之後,遼東的戰略形勢發生了變化:明軍從攻擊變成防守,後金軍隊由防守變成攻擊。努爾哈赤於1626年率軍向寧遠進攻,警報迅速傳到朝廷,全國上下惶恐不安。



兵部尚書王永光召集朝臣商議攻守對策,沒有獲得任何實質性結果。明經略閹黨分子高第及總兵楊麒,聽到警報後嚇得不知如何應對,便退回山海關,按兵不動。

袁崇煥擔任宇前道之職鎮守寧遠城時,沒有聽從上級撤兵的命令,並說:“我身為寧前道,在這裡做官就應該死在這裡,我不會後退!”城裡的官兵和民眾也“死中求生,必生無死”,決心同寧遠城共生死。

努爾哈赤聽說後,大笑道:“區區一個寧遠城,以靴子尖就可踢毀!但努爾哈赤十幾萬的精銳部隊,硬是無法攻破一萬多人守衛的寧遠城遭受到了他征戰四十四年來最慘重的一次失敗。努爾哈赤震怒,便親自到前線督戰,不料被明軍的火炮轟傷,沒過幾個月就死去了。

寧遠大捷是明朝在撫順陷落之後贏得的首次大獲全勝的戰鬥。袁崇煥在遼東整頓軍備、致力武事,其手下那支被叫作“關寧鐵騎”的軍隊,多次擊敗後金部隊,被後金看成是最大的隱患。



寧遠大捷後一年,皇太極想給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報仇雪恨,便親自率領兩黃旗、兩白旗的精銳兵士,包圍了守遠和錦州併發起進攻,但並未攻下城池,野戰也未獲勝,而且傷亡慘重,不得不趁夜逃亡。由此,袁崇煥的威名響徹遼東,令後金部隊聞風喪膽。

1629年,為了洗雪之前的恥辱,皇太極親率大軍,避過袁崇煥駐守的遼東,直接抵達北京城下。

袁崇煥獲悉後,兩個晝夜飛奔三百多里,以九千名兵士同皇太極十餘萬大軍在廣渠門外交鋒。袁崇煥身披戰衣指揮作戰,戰士們皆勇猛善戰、全力拼殺,最終打退後金部隊,守住了京城。

在明朝歷史中,崇禎帝是疑心最重的皇帝,皇太極見長時間攻不下京城,就利用崇禎帝多疑這一點,以反間計除掉了袁崇煥。有兩名被後金部隊俘獲的太監由敵軍陣營“逃”回了京城,並對崇禎帝說袁崇煥與皇太極已立下秘密約定,想出賣京師。



聽到這個“絕密情報”後,崇禎帝非常吃驚,馬上把這件事跟袁崇煥主張與後金議和的態度聯繫在一起,便認定袁崇煥已改變節操、投靠敵軍。

十ニ月二十三日,票景帝在宮中召見了袁崇煥、滿桂、祖大壽、黑雲龍等將領,以及新任兵部尚書申用懋。自始至終沒有流露出對袁崇煥的戒備之心,等到崇禎帝把京城與皇城的警衛置於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之後,十二月初一日再度召見袁崇煥時,態度就不一樣了

崇禎帝直截了當地責問袁崇煥三大罪狀:殺毛文龍、導致敵軍進犯北京、射傷滿桂,所隱含的潛臺詞就是與皇太極的“密約”。

袁崇煥毫無思想準備,時語塞,無言以對。崇禎帝以為他默認了,不由分說地厲聲下令錦衣衛將袁崇煥扭押到西長安門外的錦衣衛大堂,發鎮撫司監禁。

對於這種非常舉動,內閣輔臣們極力勸諫,臨敵易將,兵家所忌。現在的確不是逮捕袁崇煥的時候,崇禎帝忽略了主帥被逮後遼兵的動向,這是致命的潛在危險。兵部職方司郎中餘大成敏銳地察黨到了這個問題,向其上司兵部尚書及時提醒:遼兵無主,不敗即潰,今日之上策,莫過於釋放袁崇煥,以維繫軍心,責成他驅逐敵軍出境,立功自贖。



事態的發展果然不出餘大成所料。遼兵平素對袁崇煥感恩戴德,祖大壽又與滿桂有過節,袁崇煥被捕,要他聽從滿桂節制,大為不滿。

十二月初四日,祖大壽悍然率領遼兵離開北京,迴歸寧遠。敵軍還未撤退,一支最有戰鬥力的勁旅脫離戰場,形勢堪憂,崇禎帝接受了兵部尚書梁廷棟的建議,指派內閣六部官員前往獄中開導袁崇煥,讓他顧全大局,阻攔祖大壽東行。袁崇煥欣然從命。

於是,手持袁崇煥書信的信使晝夜兼程,在距離錦州只有一日路程的地方追上了祖大壽。祖大壽下馬捧讀袁崇煥的手書,泣不成聲,一軍盡哭。在其年逾八旬的老母的規勸下,祖大壽回師北京。崇禎帝大喜過望,頓時又閃現出重新起用袁崇煥的想法。

正在此時,朝延中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乘機制造事端,掀起了清査閹黨逆案以來第一次翻案風波,並且由袁崇煥牽連到內閣輔臣錢龍錫,終於使得袁崇煥的罪名層層加碼,喪失了再度被起用可能。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下午,崇禎帝召開御前會議,商議處決袁崇煥事宜。他列舉袁崇煥的種種罪狀後,問朝臣們該怎樣給袁崇煥定罪。大臣們都不敢造次,一味頓首,聽憑皇帝發落。

崇禎帝見大家並無異議,隨即宣佈將袁崇煥凌遲處死。於是,袁崇煥被綁赴西市遭凌遲處死。

袁崇煥被殺之後,遼東的祖大壽等將領紛紛降清,最終導致了清軍人關。

崇禎帝殺袁崇煥,對於明王朝而言,無異於自斬手足,自毀長城。


申報七十七載


袁崇煥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受影視劇,小說,清修的《明史》影響,有的人認為其是抗清的英雄,有的人認為他擅自與清人議和,有通敵之嫌。

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的原因還是比較複雜的,個人觀點如下,僅供參考。

首先,袁崇煥未經請示,擅殺了皮島總兵毛文龍。

未經請示皇帝,而擅自斬殺邊關大將,這是不合法的,是犯君王大忌的,為其被凌遲處死埋下了伏筆。

其次,袁崇煥向崇禎皇帝許諾“五年平遼”,崇禎給予了他最大支持,寄予厚望,但五年下來,邊關烽火不斷,有欺君之嫌。

最重要的是,袁崇煥未經請示,私自與金人議和;平遼期間,縱使金人深入;與金人貿易,有資敵,養寇自重之嫌。

上所述,應該是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的部分原因,僅供參考。


花開花落緩行客


現在網絡上說袁崇煥是罪人和英雄的幾乎對半,就我個人瞭解和分析來說,袁崇煥被處死有一下幾點:1袁崇煥本人個性來說,很霸道強勢,當然如果不強勢也鎮不住遼西這幫驕兵悍將,但太霸道強勢就會引起很多人不滿,朋友盟友肯定不多,這在袁崇煥被崇禎處死時沒有多少人站出來求情可以看出來。

2不該矯詔擅毛文龍,毛毛文龍沒有大錯,可以說整個明朝的邊將沒有幾個是完全乾淨的,一個實權總兵,加左都督,正一品高級武將,說殺就殺了,你讓其他武將咋想?讓滿朝文武咋想?況且毛文龍的罪證有很多牽強附會的地方,而且毛文龍算是當時近十年敢於主動出擊的將領,他的江東軍團在後金的大後方極大的牽制了後金的軍事動向,袁崇煥幹了後金想幹而幹不了的事。雖然明朝武將地位低,但是袁崇煥的這次擅殺大將開了個不好的頭!毛文龍手下好多官兵本來都是和後金有深仇大恨的,最終流逝的流逝,投降的投降。最著名的就是耿精忠和尚可喜。寒了眾官兵的心!

3把話說的太滿,給崇禎保證5年平遼,然後朝廷是你要啥儘量滿足,尚方寶劍也給了,權利也給了,可是後金卻打到北京來了,怎能不讓皇帝發火?怎能不讓滿朝文武生氣?

4在北京保衛戰時,袁崇煥率領關寧鐵騎一路狂奔,並沒有什麼戰績,但居然射傷了大將滿桂,這是什麼操作?雖然大家都知道袁崇煥和滿桂不和?但這有點說不過去,要知道滿桂是總兵,高級實權武將了,而且很有戰功的。更有袁崇煥不知咋想的多次想要帶兵進城,這讓皇帝咋想?畢竟不是每個皇帝都像朱棣李世民之類的,在軍中威望高,又有大量嫡系,所以這種不去和後金打仗,卻要進城得操作能讓皇帝起了疑心,犯了重大政治錯誤!

5擅自和後金停戰(有說是議和,這個不確定不好說),指揮失誤,造成光華島淪陷,大量物資被搶被毀,削弱了自身壯大了敵人。取消購買後金人頭的政策以及沒處理好和蒙古各部落的關係讓部分親明蒙古人投向了後金,此消彼長啊!更重要的是手下和後金居然有大量交易,更有甚者有糧食等軍用物資,(這個不知道是不是袁都督允許的),但這種資敵的行為換了誰當皇帝也要殺人的。作為統帥袁崇煥要揹負責任的。

6年輕的崇禎皇帝被後金打臉,而他信任的大臣袁崇煥就是這樣的表現,怎能不上火?可以說當時要殺袁崇煥是大半個朝廷和皇帝,儘管袁都督有功,但錯也不少,又趕上了這個時機,唉,誰也保不下,也確實沒有幾個人保他!這也就為啥袁崇煥被處死時自己沒有什麼辯解,被刮刑時還好多人叫好還買他……不說了

總結一句:袁崇煥肯定不是漢奸,不是罪臣,也是英勇保國的壯士!只是犯了一些錯!


28羊羽


明朝的萬里長城是孫承宗,袁崇煥是自己作死,許諾五年平遼,欺君騙到了平遼督師的大權及尚方寶劍,並憑藉尚方寶劍,未經朝廷許可,擅自斬殺了職位還在他之上的後金最為忌憚的毛文龍大帥,幫助後金剷除掉了心腹之患。未報知朝廷私下與後金議和,有通敵之嫌。後金大軍繞過長城打到北京城下,未做抵抗。向朝廷提出要帶軍隊進入京城,有謀反的嫌疑。殺了毛文龍之後逼反了毛文龍的手下吳三桂、尚之信、耿精忠、祖大壽等人,這些人後來成為清軍入關的主力(吳三桂是反後迴歸又復反)。所以袁崇煥死的一點也不冤枉。


大風1148


袁崇煥是明末最耀眼的將星,清兵只怕他一人,戰場上真刀真槍打不過他,就用反間計,借崇禎之手殺掉了他。從此,邊關門戶大開,清兵什麼時候想來就來,再沒有一個堪與匹敵的勁敵了!

一個人不作工作就不會犯錯,某些人抓住袁一些事大加攻擊,認為他死得不冤,可是洪承疇喪師降敵,崇禎無一言斥責,難道袁的過失比洪還大?

袁死後一直蒙受惡名,直到一百五十多年後,為了編修明史,清朝才把真相公開。可是仍有人表示懷疑,認為清朝公開的真相不真!

那麼,清朝幹嗎要為袁正名,什麼目的?為了通過抬高袁以貶低崇禎?說不通。因為一、清編《明史》對崇禎的評價不低,並不存在貶抑;二.通過抬高袁以貶抑崇禎,在歷史上沒有先例,更無後例。試問:蔡京被貶,金、元二朝吹捧他以貶宋了嗎?嚴嵩被貶,魏忠賢被殺,清朝吹捧嚴、魏了嗎?蔣介石下令槍斃了陳公博,新中國政府捧陳貶蔣了嗎?這不是胡扯嗎?要貶抑前朝,只要指出其弊政害民就行了,用得著這樣彎彎繞繞嗎?若是說清朝為袁正名,袁就有問題,那麼清朝還表揚了史可法、鄭成功、黃道周灬他們也有問題?《明史》大罵吳三桂,吳反成了明忠臣了?這真豈有此理!大家知道:努爾哈赤、皇太極都吃過袁的虧,乾隆會僅僅因為要貶抑明朝而贊袁嗎?

打個比方,什麼人狠打了你祖父一頓,後來這人被上司殺了,你為了貶低其上司,會歌頌這個被殺的人嗎?這豈不是說打你祖父打得對,還不夠狠嗎?現實中有這樣的人沒有?把袁抬得越高,豈不是越顯得祖宗無能嗎?

乾隆之所以為袁正名,是表揚忠臣,希望人們象袁忠於明朝一樣地為大清效忠,為此,乾隆還表揚了史可法、孫承宗、熊廷弼、黃道周等一大批人,比起來,袁的規格最低,連個諡號也沒給!直到民國時才為袁在北京立了祠堂,解放後毛主席又稱袁是明末愛國領袖,批示保護他的祠堂,可是,如今還有人黑袁,真不知是何肝腸!


大華273557151


獄中苦況歷多時,法在朝廷罪自宜。心悸易招聲伯夢,才疏難集杜陵詩。身中清白誰人信?世上功名鬼不知!得句偶然題土壁,一回讀罷一回輩。

這是袁崇煥在牢中的絕筆詩。


作為大明王朝在遼東地區的總司令,按理來說,崇禎帝應該是盡力安撫於他,為何到最後袁崇煥卻死得不明不白?到底袁崇煥犯了啥罪?

其一,袁崇煥擅自與皇太極議和。在朝廷看來,這是犯了大忌。不管你袁崇煥與皇太極議和,是出於公心也好,還是出於私心,總之這個事不是你應該做的,你應該做的就是抵擋後金大軍入侵。雖然說袁崇煥和皇太極議和是權宜之計,但他卻沒有及時奏報,這就在朝廷和皇帝心中留下了一根刺:敢情你袁崇煥不把朝廷當回事!


其二,皇太極用的離間計用的十分恰當。如果說在袁崇煥剛被重用的時候,實行離間,就有可能適得其反。而當時清兵繞路進入關內,並且包圍了北京城,雖然袁崇煥率兵解圍,但呀並沒有與清兵正面決戰,直到拖到清兵糧草耗盡,退兵。這時皇太極實行離間計,使崇禎帝相信是袁崇煥勾結清兵,放其入關。

總之,袁崇煥的被殺,根本在於崇禎皇帝不再相信於他。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甚至遭到猜忌,那麼就離死不遠了。


青史回聲


忠魂依舊守遼東

中國天空上游蕩的冤魂多多,如白起舉劍自刎;伍子胥向楚而望;岳飛被擊雙肋,晁錯腰斬棄市……但,最冤最慘的莫過於明末的袁崇煥了。

三百多年前的歷史曾經呼喚的一個名字;抑或是這個名字在呼喚歷史。呼喚那片被鐵蹄踐踏得破碎了的歷史,呼喚那被硝煙模糊得面目全非的歷史,呼喚那備受屈踏而又不甘屈辱的歷史,呼喚那被扭曲而仍在拼命掙扎的歷史。

袁崇煥,一介書生,以自己柔弱的身軀,投筆從戎,在後金猖撅、明朝文武談虎色變眾皆畏蕙之時,挺身而出,請纓戍守遼東,努力支撐起大明這行將倒塌的大廈。死努爾哈赤,敗皇太極,守邊關強寇無奈,勝寧遠威名遠揚,千里馳援,血染徵袍;匡扶頹世,舉國仰仗。然而,這是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國家棟梁,最後竟在西市被“寸磔”而亡,卒年四十七歲。而大明王朝隨著他的離去,也走到了終點。

也許有的朋友對這兩個字的詞義不甚瞭解,官話稱“凌遲”,俗語叫“千刀萬剮”。人生自古誰無死,但袁大人死得之冤之慘,是我們當今之人所法想象的,他居然被剮了3543刀,而且還是在大家拍手稱快之時。這是由於京城百姓聽信袁崇煥為內奸的說法,對其無不恨之入骨,他受刑時的慘狀,明末散文家張岱的《石匱書後集》有詳細記載:“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

袁崇煥的死,預示明朝滅亡的臨近。“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清人根據《清太宗實錄》編寫《明史》時,袁崇煥的冤屈才大白於天下,而這時已經是150年後了。為他平反的,是他的死對頭,滿清皇帝乾隆,而現在,我們堂堂大漢的某些人,至今還在以莫須有的理由詆譭這位千古英雄。歷史,如此地滑稽。

對於袁崇煥功罪的爭論直到今天還在繼續,當然,袁崇煥有罪,也有過,如殺毛文龍,誇海口五年復遼等,對這些我實在是無意在此理論,我只是想對那些說袁崇煥該殺,必死的人說,你們是壞人!!!

對於自己的下場,袁崇煥其實早已預見到了,自從投筆從戎以來,他所擔心的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死於讒言。但明知死路一條,他還是決定赴湯蹈火,因為人民在受難,民族在淪亡,作為熱血男兒他責無旁貸,不敢有絲毫偷生惜死之心!整個行刑過程中,袁崇煥一直在嘆息。他所悲嘆的,不是皇帝的昏庸和民眾的愚昧,而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縈繞在腦子裡的依舊是民族的存亡,國家的安危。

在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他念出了自己的遺言:

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青林知青


黑袁崇煥腦殘的雜碎太多,袁崇煥是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寧遠大戰寧錦大戰北京保衛戰大勝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的後金主力,南明滿清民國新中國都為袁崇煥平反,這些是黑袁崇煥的雜碎無法掩蓋的客觀事實。


厚德載物49847


“萬里長城”,其實是誤國深重。

複製我的其他問答。

備受爭議,是因為現今互聯網的普及,明末相關的資料都很容易獲得,比如《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崇禎長編》、《崇禎實錄》、《崇禎遺錄》、《三朝遼事實錄》、《兩朝從信錄》,甚至《滿文老檔》等,除《滿文老檔》外,大多為滿清所禁或者毀,其中的記載與所謂的正史《明史》也很不一樣。

袁崇煥被殺真正的罪名,是“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崇禎長編》),而非所謂的“反間計”,還是經歷了幾個月的審判。其中:

“專恃欺隱”,指的是謀款斬帥類大事,是私下和錢龍錫、王洽等人謀劃並實施。因而受袁案牽連的,也並非是黨爭緣故,至少也是知情不報。

“市米資敵”,指明廷已得知喀喇沁朵顏人已公開投靠後金,在關外大飢時,袁崇煥沒有任何防備措施就肆意賣糧給皇協軍(蒙古人想要多少就賣多少)。結果蒙古人將這些物資轉給了後金,幫後金度過危機。

“遣散援軍”,指的是入衛時袁崇煥帶兵駐守在靠山臨水的薊州城將與皇太極對陣時,仗著崇禎的信任居然把薊遼總督劉策以及尤世威等人同在薊州城的援軍統統打發到後方。結果皇軍輕鬆越過薊州城從而突入京畿。

“縱敵長驅”,就是在袁粉們鼓吹的場場“大捷”下,皇軍一路“敗績”,從京城北一直深入到京城更南的良鄉,“敗逃”時還能一路肆意劫掠,根本不怕袁軍。更別提皇軍根本沒有十萬,根據《雪汀先生的朝天日記》中記載,從前線袁的跟班周文鬱差回得到的信息,“奴兵止二萬雲”。

總之,入衛一戰充分戳破了袁崇煥大吹的牛皮,以至於崇禎平臺召見發怒,“今又不能捍患禦侮,則平日恢復之言何在?”(見《崇禎遺錄》)。雖說袁並無謀反通敵,但誤國之罪難逃。

所謂正史《明史》,自然也就“半真半假”。比如:

高第“盡棄關外”,實際上是將原山海關的兵馬撤回,之前孫承宗謀劃偷襲耀州時將山海關調空。至於丟糧棄民等事,實際上是負責錦右錢糧的金啟倧和其上司袁崇煥抗命不撤,沒有提前轉移這些物資。

寧錦之戰袁崇煥因閹黨迫害而去職。去職是真,但是實際上是因為自己的“弔喪議款”搞砸了,被皇太極利用從而先破東江再強拆錦右,個個擊破。寧錦之戰時,袁崇煥驚慌失措。

“家無餘資”,這是針對寧遠督師府抄家而言,因查抄的多是皇賞物。但寧遠抄家除妾女等,還有下人15人,這些人光袁的俸祿供養就比較嗆了!而東莞老家的抄家,光不動產房屋、田地、魚塘等就價值5000兩,其餘被其弟袁崇煜捲款攜逃,此外抄家還抄出“鹽本”,足見袁家已成為一代鹽商(見《詳袁崇煥家產並流徙地方 》)!與袁自己的天啟年時《三乞歸假疏》中描述的家境相比,幾年後的袁家資產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可見袁並不清白。

所謂清編正史《明史》極盡所能的拔高袁崇煥,自然將其他人全部踩扁。就功績來說,袁也比不上被其斬殺的毛文龍。經袁可立核實後的,毛文龍上交的首級就有一千多,另有繳獲的武器數萬;其後孫承宗上奏,經袁崇煥點檢過得人頭也有三百多;天啟七年丁卯之役,登萊巡撫李嵩奏報人頭五百多。相比之下,袁粉們大肆鼓吹的廣渠門大捷“九千破十萬”,連任何斬獲記錄都沒有,既無上繳人頭或者敵零部件,更無敵武器裝備!相對而言,朝廷從未給東江發足夠的餉,比如崇禎年東江軍月錢七錢,關寧軍卻是一兩五錢。毛文龍用這吃不飽的糧餉,還要救濟接應上百萬的遼東逃民!崇禎年時,因為糧餉所困,東江的戰鬥力也極其有限。所以毛文龍在皮島開市,自然也存在冒功多領賞錢。由於毛文龍經常低價向朝鮮買糧,加上有逃民因飢餓在朝鮮作奸犯科被怪罪於毛文龍約束不力,加上朝鮮怕毛文龍召來後金仇恨而導致兵禍牽連,故對毛文龍無甚好感。在袁崇煥斬帥後,在其“優秀”的管理下,東江部分島嶼居然斷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