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粽叶飘香,龙舟竞发……

随着夏意渐浓,

端午节如期而至。

今天,

就让我们说说端午那些事儿。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端午有哪些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这些习俗不妨做起来

挂艾草和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据说这样做的用途一是祈福,二是驱赶蚊虫。

洗个药水浴,驱虫又防病

端午节老人喜欢在门上挂艾草和菖蒲,小孩子则要洗药水浴。一般来说,药水浴主要是用艾叶来熬制,不过小孩的体质不同,有的孩子易受暑热,有的孩子容易反复感冒,有的孩子身体敏感易发皮疹,这些都可以根据不同体质来抓药熬制洗浴。药水浴通常要坚持三日。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香囊具有杀毒灭菌、预防感冒、防蚊驱虫等功效,可以佩戴在身上,放家里、车上、办公室等。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除了粽子,端午节还吃啥?

鸡蛋

我国很多地区有在端午节吃蛋的风俗。茶叶蛋、盐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节的风味佳肴。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会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打糕

端午节也是朝鲜族人民的节日,打糕是他们最主要的端午食品。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认为这意味着天被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最后提醒大家

粽子好吃,但别贪吃哦!

中医认为,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但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品,食用时要注意量的控制,过量进食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不可贪食。对于脾胃阳虚、虚寒的人来说,亦不宜多吃粽子。另外,吃粽子时最好搭配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端午安康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端午习俗」关于端午节,你所不知道的事……

梅县发布

梅县区委宣传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