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攻打苏联时,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

贺宇宇

最大的问题有两个分别是开战前和开战后,

开战前:希特勒犹豫不决且准备不足有严重低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


希特勒一厢情愿的以为苏联在冬季战争中的拙劣表现正是其战斗力低下的表现,诚然1941年的苏芬战争中苏联50多万人伤亡,百万大军被芬兰几万人顶住不能前进一步,但这是地形不适合苏军大兵团作战以及气候严寒的缘故,并不能以此判断苏军的真实战斗力。苏军稍加训练和作战积攒经验就足够与德军抗衡。

苏军从1939年开始学习德军的闪电战,重点改进和发展了中型坦克(T34)和支援型战术空军,到1941年6月22号苏德战争开打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德军向东推进的过程中苏军之所以会一触即溃是因为闪电战的包围战术有效摧毁了苏军的指挥体系,但是顽强的红军依靠有利的阵地还是能够抵挡住德军攻势的,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保卫战就是有力证明。

开战前的时机选择也不正确这是最致命的,德军1941年6月22号才发起巴巴罗萨计划,这时候夏季已经过去一半了,温暖的春天则被浪费在了巴尔干战役上,其实早在结束对法国作战的1940年8月份希特勒就开始着手东站作战,假如1941年年初能投入对苏联作战的轮回有更大的胜算,至少能在严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


开战后:在不必要的目标上浪费兵力造成严重的兵力不足,

希特勒一开始就制定了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三个作战目标,德军190个师300万主力部署在三个宽大的正面完成兵力分散,记得从威廉二世的史蒂芬计划开始兵力有限的德军都奉行兵力的绝对集中,德军北方集团军只有40万人、中央集团军有150万人、南方集团军80多万人,很显然在任何一个方向都不足以歼灭苏军主力部队。


只有古德里安南下让中央与南方两个集团军群聊个作战采取的了基辅保卫战歼灭70万苏军的辉煌胜利,这也就片面的说明德军应该集中兵力作战。到了1942年的夏季攻势希特勒又拒绝了参谋长哈尔德继续进攻莫斯科的建议,分兵南下进攻两个目标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这无疑又是进一步分散兵力,最终导致灭顶之灾。一言以蔽之德军开战后最大的失误就是分兵作战。


兵器世界

二战德国攻打苏联最大的问题是当时希特勒在开战初期轻敌了,在战术上犯了错。

1939年德国闪电战攻打波兰,并迅速拿下波兰,当时苏联也出兵与德国共同瓜分波兰,为自己赢得了一块战略缓冲区,苏军在此地驻守了重兵,这无疑是很高明的策略。德军拿下波兰后开始横扫西欧,法国一个多月就投降了,英国也丢盔弃甲的逃回本土。这时候希特勒犯了第一个错误,那就是在对英国本土的轰炸中没有尽全力,希特勒对与英国谈和还有幻想,所以在轰炸英国时还是留了情面,刚开始都没轰炸伦敦,也没有把空军主力全调上去,这就给了英国一个喘息的机会,等到希特勒看到与英国谈和无望,开始全力进英国时,才发现晚了,因为美国已经开始在经济军事上支持英国,并派了飞行员暗中参战,而苏联也在边境布署了重兵,准备先发制人,希特勒一看不好,只能先放过被炸的千疮百孔的英国,把主力东调去打苏联。

对打苏联的战略,希特勒的本意是起倾国之兵,闪电战直取苏联,在当时德军闪电战天下无敌,各兵种配合默契,要说几个月内打败苏联也不是没可能,可这时希特勒又犯了第二个错误,那就是兵分几路进攻苏联,如果德军战前目标明确,就是集优势兵力直取莫斯科,在当时苏军挡不住,可当时兵力分散了德军几乎同时进攻莫斯科期大林格勒,这样一来德军就显得后备力量不足,尽管德军在开战初期取得巨大战果,歼灭了几百万苏军,可苏联领土面积大,回旋余地也大,而且后备力量充足。可德军在打到莫斯科城下时却没劲了,成了强弩之末,可希特勒却强令攻城,疲惫之师哪还有战斗力,结果被苏军新调来的生力军西伯利亚军团击败。

在莫斯科久攻不下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那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拉了进来,美国参战对当时的苏联英国士气上是个极大的鼓舞,因为苏联可以放心的把在远东防备日本的西伯利亚军团调到莫斯科了,这时候系特勒又犯了第三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及时调查战略,如果当时斯大林调不了西伯利亚军团,德军还有希望攻下莫斯科,可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也就是说日本不可能两线作战去打苏联远东,这时希特勒应该调整布署从莫斯科撤军,应该后退一百里开始休整部队,并补充兵员弹药,这时候苏军也会利用时间休整并同时增兵,等到双方都休整完后,期大林肯定会指挥苏军杀出莫斯科去收复失地,这样一来苏德两军就会在莫斯科城下打百万人规模的会战,经过休整补充的德军在1942年肯定不会输给苏军,因为当时德军无论是装备还是士气都是巅峰期,如果苏军在会战中惨败,那莫斯科可能就会不战而下。

对德国来说1942年是最关键的,如果1942年德国打不垮苏联,那德国就必败无疑,因为德军三板斧伦完没劲了,而苏联地大物博,一旦缓过劲来,德军一点机会都没有。


天宇的文史情怀

出的问题可多了,苏德战争人们只看到了德国失败了,只看到莫斯科战役失利,只看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高加索、库尔斯克战役失败了。说什么希特勒既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又犯了战术上的错误。其实你只看到了层面上的东西,如果事情仅此而已的话,德国还不至于完败,攻克柏林的军队还轮不到苏联!

整个二战的情况是:美国用75%的国力用于同德国作战,英国90%的国力,苏联95%的国力,而这些国家都是当时最强大的工业国和军事强国!

苏德战争爆发后,为了挽救将要覆灭的苏联,英美为苏联提供了数不清的飞机、坦克、火炮、服装、机车、汽油、甚至铁轨。单就援助苏联的物资而言,中国所得到的美国援助连苏联头上的一支角都不到!

然而,仅凭这些苏联也决难赢得战争的胜利。真正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中的关键是英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在二战中真正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只有美英两国,无论德国的“斯图卡”还是苏联的“伊尔”都是用于支援战场的战术型,并不具备敌后纵深打击!

整个苏德战场你如果留意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无论是莫斯科战役也好、还是库尔斯克大会战也好,苏德两军几乎全是面对面的死打硬拼,即便是敌后纵深打击也不过数百公里。交战双方对于敌人后方的武器生产厂几乎就没有什麽威胁!

而英美两国就不同了,几千公里航程的战略轰炸机完全将德国笼罩在火力打击之内,汉堡、科隆、法兰克福、不来梅的大轰炸完全瘫痪了德国的军事工业生产。铁路、桥梁、炼油厂、飞机、坦克制造厂遭受了严重破坏。在挪威的重水生产车间被英美特工炸毀。另外还有登陆西西里岛、霸王行动!

如果除去英美战略轰炸、再除去英美支援,苏联连1942年都撑不下来是必死无疑。

如果除去英美的战略轰炸,而苏联可以得到大量援助的话,仍不可能取胜!

真正将德国置于死地的是英美两国的战略轰炸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你武器都不够用了,还打的什么仗?

众位网友,你们说呢?


东西方不败i

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苏联人民的意志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大概是:若我方兵力为敌方十倍左右,则可围之.若我方为敌方两倍,则可正面对敌.若兵力与对方一样,则可分兵相对,以求犄角之势,相互策应.若我方兵力少于敌方,则可守"争地"

希特勒同志也读《孙子兵法》而且似乎很有心得,当时的苏军和德军兵力比差不多接近一比十,160万德军,16万苏军。

只是这场战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应对。当时进攻苏联时大家都知道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天气原因,德国的补给跟不上,士兵穿着单鞋持续北上进攻,造成大量的伤亡,但这是一场持久战,打的就是持久,最终没能笑到最后。

战败主要还是当时德国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苏联人民的意志。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整个战役持续199天。

守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流传的一句话: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

开头白天苏军一间屋子一间屋里的死守,德军一间间争夺,晚上苏军组织敢死队抢回来。

返工后,双方反过来,德军守,苏军攻。这是斯大林格勒一间普通大楼里的事。同时也是斯大林格勒所有大楼里发生的事。

所有工厂里的工人背着枪在制造武器,十几米外工厂守备部队就在与敌人交火。坦克下了流水线就开打。

饥饿把整个列宁格勒逼疯了,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把这座城市围困得像铁桶一样密不透风。

粮食供不应求,只能实行配给制。德军企图把守城军民活活饿死。空前的大饥荒造成65万人死亡。

列宁格勒城里能吃的东西几乎都被吃光了,人们除了躲避轰炸,还要到处捕捉鸟雀、老鼠,下河捕捞鱼虾,摘树叶、剥树皮、挖草根。

列宁格勒围城,致敬那些宁可饿死也不吃种子的科学家,这不是粮食,而是良种,是科学家们的心血,打退德国人之后,我们要用这些种子,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也是列宁格勒人民的希望啊!


欢否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二战中,纳粹德国攻打苏联所出的最大问题就是希特勒太过轻视苏联,他的这种心理一是受了苏芬战争中苏联军队无能的鼓舞,二是受他自己所宣扬的优等人种和劣等人种的影响,从而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彻底输掉了战争。我将从以下几点着重说明。

一,三路进攻方案。希特勒为攻打苏联制定了严密的作战方案,称之为巴巴罗萨行动。在这个方案中,希特勒力排众议,驳回了一路集中直取莫斯科的计划,改用三路突袭,将部队一分为三,一路攻击北方的列宁格勒,一路中央的攻击莫斯科,一路攻击南方的基辅。分兵攻击本来就是兵家大忌,可为什么希特勒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呢?因为他看不起苏联,觉得分兵分路攻击也能扫平苏联那无能的军队,因为他们打芬兰三个半师动用了一百万军队才获胜,面对这样的军队,任何一路德军都能轻松扫定他们。



二,中路军南下围攻基辅。正当中央集团军群打开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准备向莫斯科挺进的时候,却突然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南下去攻击基辅,理由是为了粮食!原来德国并没有准备好充足的粮食用于作战,现在这样随意改变作战目标,会给苏联缓冲的时间,而希特勒做出了乐观的估计,认为苏联已经没有力量招架德军的进攻,莫斯科不过是个象征,已经成为德国的囊中之物,稍后再攻也不迟。这一大转弯的作战变动的确让苏联方面没有料到,近七十万苏军被围歼,但是这却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苏联从容建立了新防线,将战争拖入到了冬季。




三,没有准备冬季作战所需要的棉衣。不管是过于轻视苏军,还输盲目乐观,希特勒原就没打算打冬季战争,在他内心,对苏作战在冬天到来前就会结束,但是苏联军民团结一致,硬是把战争拖入到了冬季。冬天的莫斯科异常寒冷,温度降到零下四十多度,德军却还穿着单衣在作战,他们还没打到莫斯科就被冻死在半路上了,这成为莫斯科战役德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误判斯大林格勒的守军规模。1942年,是纳粹最关键的一年,希特勒选择在斯大林格勒结束对苏作战,给苏联发出致命一击。但是由于进展顺利,希特勒又把军队一分为二,一部分远涉大漠,去争夺巴库油田,在斯大林格勒就剩下了第六集团军的三十万人和没有重武器的仆从国军队,而在斯大林格勒等着他的是超过一百万的苏军,而且各种重武器齐全,他对此完全不知道,被死死的蒙在鼓里,等到苏军反攻的时候,他就彻底被打懵了,这场失败几乎摧垮了他的精神,无可厚非,此战之后即便他如何重视苏军也挽回不了败局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国就算苟延残喘等着被灭了,无论他们对犯不犯错误,出不出问题也没有所谓了,失败已经注定。


史书上冬眠的蛇

根本上说,德国对于作战需求预期太简单,直接造成多项失误,1941年内结束战争的预期不现实,最大的动员太晚。直到1943年,德国才进入总体战,1941年,德国只能算部分动员,实际本可以压缩非军需生产,让军需生产进一步扩大,也可以动员更多的人力,扩充军队,可惜德国晚了至少二年。

德军追求速战速决,却没有想过,苏联太大,这个构想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即便在1941年,攻占列宁格勒加莫斯科,也无法让苏联屈服,苏军的总规模远比德军估计的规模大。既便到年底时,德军已按自已的预期歼灭了足够多的苏军,几乎与战前所计算的结果差不多,按德军的估计那时,苏军规模已下降到无力再战的水平,可是实际上,苏军在损失惨重之后。依然保持着相当大的规模,远不至要认输。

莫斯科战役为什么以苏军的成功而告终,仅仅是冬天,如果这样想,那就是太简单,其实根本原因,当德军用尽最后的力气,攻到莫斯科城下时,苏军已经集结了相当规模的预备队。斯大林一直在避免过早过多的使用预备队,直到确信德军进攻势力过后,才把预备队部队投入战斗,这才得以德军击败数百公里。

1942年时,也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德军的兵力依然不够充足,即便采用重点进攻的方式,也没法取得决定性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大家只注意到城市争夺战,却没注意到,苏军兵力集结情况,在反攻开始时,苏军的规模已大大超过德军。

归结起来说,苏军可以在关键时投入相当数量兵力,影响它的只是如何输送到位的问题,相比之下,德军的问题是无兵可调。如果德军及早进行动员,那么它拥有的潜力比苏军更大,可是等它全力动员时,苏军已经足够强大了。


讲武堂

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德军东线的实际指挥者是缺乏基本军事素养的希特勒,而不是拥有丰富军事素养的陆军总司令部以及国防军高级将领。使得东线德军在1942年以后的战略失误不断,许多久经战场的精锐部队由于希特勒的错误指挥而惨遭歼灭,使得本就处于数量劣势的德军毫无胜利的希望。

希特勒崇尚进攻,推崇“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理论,可是他把这一理论使用到了极点,甚至完全脱离了实际情况,取得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在1941年的莫斯科战役结束后,龙德施泰特元帅便指出德军现有实力无力在东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应当撤退至有利地形实行坚守,后发制人。而希特勒固执的要继续发起进攻,而且是两个方向上(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同时进攻,而在斯大林格勒的北侧侧翼的中央集团军群防线却由于兵力不足而采取守势,这也是导致斯大林格勒防线德军突击矛头的漫长侧翼暴露最终被苏军利用切断并包围了德军的第6集团军的直接原因。尽管总参谋长哈尔德极力阻止希特勒向斯大林格勒继续投入部队,认为应当在斯大林格勒采取守势,而将进攻兵力抽调出来以充实其北侧的掩护兵力(这里只有战斗力较弱的联军防御),然而结果是哈尔德遭到了希特勒的解职。于是斯大林格勒的悲剧也就此注定,往后曼施坦因的杰出指挥只不过是尽可能的降低希特勒的错误指挥造成的严重后果,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之后到了1943年,由于盟军成功了开辟意大利战场,而此时德军也刚刚取得了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胜利,重新夺回东线暂时的主动权。此时包括希特勒也认为盟军在1944年在西线实施登陆的可能性极高,德军的兵力绝对不足以同时对付两个方向上的强大的盟军,所以必须要在总得战略上做出选择。最好的方案是从东线选择一处适合防守且防线较短距离德国本土较近以方便补给的地带建立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坚决的阻挡苏军的进攻,抽出力量来加强西线的“大西洋壁垒”,必须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将盟军的登陆挫败,毕竟这种大规模的登陆准备时间相当漫长,以给德国争取数年时间来继续耗尽苏联的有生力量,最终使盟军迫于惨重的伤亡而选择同德国再次和谈。

而希特勒并没有做出选择,而是一面加强西线的防御一面继续发起对东线的攻势,即“堡垒计划”,这种“和稀泥”的做法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东线德军由于兵力不足而未能达成有效突破以歼灭苏军的后备兵力,反而使得德军刚刚重建的装甲部队再次遭受重创;反过来西线的防御也是漏洞百出,防御工事的修建远不能满足要求,部队无论在素质还是数量上也严重不足,最终未能阻止住盟军的登陆。

所以在希特勒实际接管指挥权后,从来没有对德国的总体战略有过指导性的决策,他的唯一方法就是守住已经占领的一切土地,禁止任何形式的不战而退现象,毫无长远的战略考虑。甚至出现诸如整个集团军群级别的庞大兵力被苏军分割包围,可见其战略指挥错误之严重!

假使东线的实际指挥权一直在陆军总司令部手机,一直由那些经验丰富的国防军将领指挥的话,或许还有获胜的希望!


小小狼王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句话是对德国失败最准确的概括!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1.闪电战破产

1939年9月,德国在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掩护下,全面入侵了波兰。波兰政府在英美的妥协下,最终不得不放弃抵抗。这让德国尝到了甜头,随后,德国又以闪击战的方式入侵了以法国为首的多个欧洲国家。同样,都是以德军胜利告终。此时,希特勒野心已经膨胀到了极点,他盯上了垂涎已久的广袤大地—前苏联!



1941年6月,德军在装甲部队和空中掩护下,挥师550万全面入侵了苏联!希特勒鼓吹他们的闪击战能在3个月内灭亡苏联。战争初期,由于苏联准备不足,德军一直攻打到了莫斯科郊外。可令他没想到的是,1941年的冬天来得太早,这让希特勒闪击战停滞了下来,接下来面对的却是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短时间灭亡苏联的计划,让德军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冬天作战的准备。坦克故障频发,枪也拉不开栓,甚至连士兵迫切需要的冬装都严重不足,好多部队都是单衣作战,不得不去抢掠本地人的衣物御寒。就这样,严寒的天气给不擅长冬季作战的德军带来了巨大的非战斗减员,也使希特勒的闪击战最终在苏德战场上破产!当年拿破仑兵败的阴影开始在全军蔓延!



2.战线太长

德国在北非战场,跟英美联军在死扛;在西欧和北欧,有抵抗组织和小股部队需要围剿;在苏德战场,又跟斯大林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较上了劲!横跨三个大洲,面对如此长的战线,让德军在后勤补给和兵力方面都倍感吃力。



比如,德国和英国的不列颠空战,使德军不得不抽调东线的空军去英伦三岛作战,这就让本来空军严重不足的东线德军雪上加霜,以至于最终丧失了苏德战场的制空权!



再比如,1944年6月盟军于诺曼底登陆后,让德军腹背受敌,原本只要少量兵力维持的欧洲现在却需要大量增兵。这也不得不抽调东线的精英部队去支援西线。如此一来,本来就处于防御状态的德军就更加抵挡不住苏军的进攻了,全面溃败的局面席卷东线部队!



3.希特勒的错误指挥

我们知道,希特勒确实有两把刷子,把德国经济搞得很不错,但他在军事战略方面却差点意思。但是,他毕竟是德国元首,又是强势的独裁者。在作战方面也经常会左右战局部署,这让德军的各位将军们深感厌烦但又不敢直言,只能暗自唏嘘!



举个例子,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这场战役让德军损失了150多万兵力,从此以后,德军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那么,为什么非要在这里消耗如此巨大的有生力量呢?一是为了夺取高加索油田和伏尔加河要塞,其二就是希特勒的个人情感!斯大林格勒是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想打下来从而击垮苏联人的意志,更是想跟斯大林较劲,尽管将军们一再要求撤退,可希特勒不管不顾,严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斯大林格勒。所以,最终导致损兵折将,也没打下来!此战也成为苏德战场德军失败的转折点之一!




军事情报员

最大的问题就是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德军高层的盲目乐观!简单以苏芬战争中,苏联损失70万人却依然无法拿下一个小国的事例,来看待苏联军队的战力;同时对于苏联庞大的军工产能和国土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只是简单的以为靠着数百万横扫欧洲的军队,发起闪电战,就能在短时间内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城市,歼灭大量苏联有生力量,最终促使其战败投降。

“巴巴罗萨”计划,是在大片占领的西欧地区,人口、矿产、工农业、军工产能都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甚至德国国内也没有开始动员的情况匆忙发起的。

尽管,初期因为出其不意计划进展顺利,但是苏联广袤的国土使得德军补给线不断拉长,再加之糟糕的交通条件,使得德军的“闪电战”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最后在恶劣的天气对德军士气的打击,与苏联士兵悍不畏死的英勇保卫祖国精神冲击下,德军的铁蹄最终停滞在了莫斯科门前!

如果简单以欧洲其他国家为例,无论任何一个国家像苏联一般初期即损失数百万军队,都没有可能坚持下来,但苏联却做到了,这是德国没想到的。最终也导致其希望大量歼灭苏联有生力量,促使其投降的计划破产。

在各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动员、且还面临多线作战的窘境。其实从德军止步于莫斯科城下,战争的结局就已注定。后面一整个冬季,德军都在节节败退,慢点丧失其初期所取得的优势就可见一般!


千字军事

最大的问题就是,战略上出现了问题。

德国在进攻前苏联的路上犯了很多的错误。当然,这些错误的话,很多都是一些很细小的错误,比如说进攻时间上的选择,还有攻击莫斯科的时候,过于牵强的进攻要求和对天气情况的不掌握。还有就是斯大林格勒的临阵换帅。但是在我看来,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战略上的问题。

当时的纳粹德国已经攻下了波兰攻下了法国大半个欧洲都陷入了他的铁蹄之下。在这个时候洗头勒伯在希特勒面前的是两锅粥,一锅是英吉利还有一锅就是前苏联。在此时的希特勒看来他希望有一个大的战果。或者说,他在确定美国为参展战前,得必须得拿下一片能够让为它安全的地方,从而避免了两线作战。而此时他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丘吉尔去了美国,在风雨飘摇之际的大不列颠?丘吉尔,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驻守在不列颠去美国求救,希特勒本人虽然对于丘吉尔的看法,不如斯大林来的重视,但是他极其重视美国的态度,因此,综合各种各样的原因,以及各种各样的事情,他选择放弃进攻大不列颠。转而向东进攻前苏联但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大不列颠的幸存使得美国与英国借助这块跳板,不仅给前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而且还发动了战略空袭,此消彼长之间对东线的战争天平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二,那就是墨索里尼这个人。对于希特勒的影响墨索里尼在看到希特勒的,因为希特勒本人是墨索里尼的学生。在看到希特勒率军攻下了法国以后,他本人信心也是暴涨,你看法西斯这么有前途。因此,他选择进攻希腊,但是事实证明就是这一步臭棋,使得。纳粹德国部的分出一部分的兵力和优秀的装备。尤其是他的501重装甲营,直接投入到北非战场。正是因为这一部分的分,并使得希特勒前期对于前苏联的攻势压力就变轻了一点儿,大家要知道莫斯科的那场寒潮就在希特勒的军队快攻下,莫斯科的前几天才姗姗来迟。

第三,另一条战略上的失误,那就是在莫斯科进攻的时间上的选择。本来按照古德里安的闪电战计划的话来说就是擒贼先擒王,先把莫斯科拿下之后,然后再转头去攻占基辅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地点,但是。事实证明希特勒还是被国土这一个执念。给冲昏了头脑。基辅战役打的很漂亮,俘获了前苏联红军60万人。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场大的战役的展开,使得整个前苏联的进攻时间。总攻时间延后了一个月左右。而俘虏的60万人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吗?因为这一批苏联红军早就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决心,他们甚至都不敢走出自己的城池去进攻纳粹德国的军队。

第四,就不得不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战役一开始的时候,德国的最高的军队领导层是不同意打这场战斗的。但是希特勒对于斯大林格勒这个名字尤为敏感。因此他命令鲍卢斯,这个没有经历过真正战争洗礼的参谋长去指挥上百万的军队去作战。最后,即便是这个统帅已经给他希特勒做了报告说这个东西不能再打了,他还是坚持要把斯大林格勒拿下来,因为他是斯大林。

战略上的失误,使得德国法西斯在前苏联的进攻里面失去了真正能够胜利的机会也失去了,能够一击制胜的时机是的,最后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战争泥潭里面,无法自拔。战略上的失误,这是对于一支拥有着庞大军队的国家来说,是真正致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