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骗降了徐庶,为什么却没有对诸葛亮下手呢?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应答:曹操不是骗降徐庶,而是曹操在追击刘备的过程中俘虏了徐庶的母亲,而徐庶是个孝子,悉知母亲被俘又有曹操的书信,所以马上找刘备辞职,并讲了在这儿工作也不安心,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指关羽,并非指徐庶,对徐庶来讲跟谁都一样,没有必要拿母亲的性命来开玩笑,临行前推荐了诸葛亮。

其实曹操高级谋士成群,就是不让徐庶为刘备所用,这里说说徐庶,为什么走的时候才推荐诸葛亮呢?因徐庶这个人虽然在书中没有特写,且看看徐庶的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高诸葛亮几倍,连最刺头的关羽,张飞与徐庶很谈得来,而听他的话,此后的诸葛亮可没有这么幸运,起初是不服,后来也只是表面上看刘备的面了而已,当然包括以后的庞统,魏延,李严,徐庶肯定也会搞好关系,这种组织能力不可小看,这是做领导的第一要素,现在也是这样,这就是一个人的魅力,凝聚力。三国的结局可能又是一个情景。

曹操即使得了诸葛亮又能怎样,曹营不缺诸葛这样的人才,众觅三国志的资料,曹操对刘备到是有合伙之心,在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已经把自己的心事全盘托出,把刘备看成与自己同等,只是刘备想另起炉灶而已,如能合作东吴不足为虑,国家早已统一,刘备少不了国公一类的爵位。

陈寿在为诸葛亮做传时讲,诸葛亮是懂得如何治国的杰出人才,然而他连年兴师动众出兵作战,却没有能取得成功,缺少随机应变与指挥战争谋略,在这方面不是他所擅长。

曹操本人就喜欢出奇谋,所以喜欢郭嘉,人各有所长,不知把能人都给曹操吧,曹操如得一韓信,国家不早就统一了吗?




9紫气東来

曹操对诸葛亮下手了。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曹操使人往隆中搜寻孔明妻小,却不知去向。原来孔明先已令人搬送至三江内隐避矣。操深恨之。”

看看,哪里是曹丞相没出手啊,分明是比诸葛亮棋差一招。徐庶的教训就在眼前,聪明如诸葛亮能不提防曹操故技重施?能不知道提前安排好家人?所以曹操扑了个空,“深恨之”。

这两人,诸葛亮是世之大才,曹操是出了名的重才揽才,却最终没有合作,我想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乱世之中,群雄并起,人才辈出。曹操麾下人才济济。谋士郭嘉、荀彧和程昱等,都是足智多谋之人。所以曹操当时对增加谋士的需求不大。

二,曹操自北方边打边走,一路到了荆州。对荆州的人事并不了解。而孔明隐居隆中,只是在荆州范围内有些名气。曹操当时并不知道“卧龙凤雏”之说。直到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才听说其名。

三,从曹操认识了解孔明的过程看,二人阴差阳错,没有合作的时机。

书中第三十九回:“操曰,‘诸葛亮何人也?’ 庶曰,‘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操曰,‘比公若何?’ 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听了徐庶对诸葛亮的评说,曹操应该是又起了爱才之心,但徐庶不比程昱,他并没有得到曹操的信任。所以曹操没有表态而继续听下去,接下来夏侯惇说,“元直之言谬矣。吾看诸葛亮如草芥耳,何足惧哉!”然后向曹操请战,狂言要取诸葛首级。

曹操又信了夏侯惇的话,或者是半信半疑,不确定诸葛是否有真才实学。还真派夏侯惇引兵十万去取诸葛首级去了。

结果夏侯惇博望坡大败。

但曹操并不认为这一战诸葛亮足智多谋,书中曹操责问夏侯惇说:“汝自幼用兵,岂不知狭处需防火攻?”。很明显,曹操认为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只是基本的用兵之道,不是诸葛多谋,而是夏侯惇犯了错。

然后曹操又起大兵五十万攻刘备,意图一战成功,灭了心腹大患刘备。结果诸葛亮又一把火烧了新野。曹操两次共出动六十万大军,却败给了诸葛亮指挥的不足一万的军队。曹操大怒:“诸葛村夫,安敢如此!”

哈哈,之前曹操没确定诸葛有真才实学,所以没有下手抢人。等确定了诸葛亮的绝世之才,却也结下了大仇。别忘了徐庶打败曹仁樊城部队时,是曹仁自作主张出战,且两次出战共三万兵。曹操只是损兵折将,他本人并没有在军事指挥上丢面子。所以他可以心无芥蒂,设计招揽徐庶。

而这次曹操亲自带领六十万大军还落败,让心腹大患刘备逃之夭夭。这不仅是军事方面的巨大损失,曹操颜面上也过不去。所以占领襄阳解决刘聪后,立即着手收拾孔明,派人去寻孔明家人。窃以为这次寻孔明家人跟寻徐庶之母绝对不一样,寻徐庶之母是为了用徐庶。寻孔明家人,却是为了以此制约孔明,向孔明报仇。

四,退一步说,如果曹操经过大败后不记仇,还想把孔明留为己用,但有一点不利曹操也会考虑。

曹操是当时几大势力中最强大的,却是名不正言不顺,“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他的人才基本都是自动来投曹操。也就是说,他麾下的人才只想建功立业,并没有所谓恢复汉室的正统思想。所以对实为汉贼的曹操忠心耿耿。

但孔明和徐庶等是密友。徐庶先是选择辅佐刘备,后被迫辅佐曹操,却是一计也不出。徐母曾痛骂曹操是汉贼,徐庶对曹操必定也是这种认知。孔明和徐庶是一类人,隐居十几载后出山辅佐刘备,那么他的政治主张不用说也是兴复汉室了,这样的人就算归于曹操,又怎能为曹操所用?

曹操是乱世枭雄,吃一堑长一智,有徐庶的教训在前,他还会白费心去拉拢孔明吗?

所以,曹操对孔明出手了,但不是出手拉拢,而是意图出手报仇。



临风举

三国演义之中的谋士何其多,总不会都是曹操那里的。演义中的刘备也是可怜,漂泊半生才找到真正的谋士。

这里就只从演义来谈,徐庶通过司马水镜的推荐跑到了刘备身边,一出手就退了曹操派来的兵马,深得信任。曹操看到了徐庶的谋略,又经过了程昱的解释,方知徐庶大才,有了爱才之心,再加上程昱出了馊主意――徐庶很孝顺,他的母亲在我这边,我们可以让他的母亲引他过来。


结果呢?徐庶来了,但母亲却没有了,曹操骗来了徐庶,却也永远没了徐庶计谋的支持。在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徐庶曾出现过,在庞统给曹操献上连环计之后,下船遇到徐庶。徐庶瞬间说破了火攻的谋略,但却没有告诉曹操,只是请教脱身之计。这里也是在回应终身不献曹一策的誓言。

而诸葛亮呢?徐庶在曹操面前称赞他,自比不如,但曹操却不屑一顾。而在三国演义看来,诸葛亮属于荆州的名士,不同于徐庶已经曹操的谋士是在北方的,所以大多不清楚诸葛亮是谁。当初在曹操营中,解释的也是徐庶,所以一开始曹操就并不看的上诸葛亮。


徐庶的家眷在曹操的地盘上,但诸葛亮的家眷则是在荆州刘表的地盘,所以曹操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把诸葛亮“拉过来”。而经历几次斗争后又损失惨重,在攻夺荆州时,还特地去搜寻诸葛亮的家眷,可惜早已被诸葛亮转移走了。

曹操并不是对诸葛亮不下手,只是诸葛亮在曹操眼中与徐庶完全不同,也不了解,自然就不会像对徐庶那样对待诸葛亮。


忆寻尘

先说一下诸葛亮和徐庶的关系:

他们两个是好朋友和同学。

在《三国志》中介绍过徐庶原来是刘备的军师,可是后来曹操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曹营,把徐母当成人质。

徐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孝子,为了母亲,为了尽孝,他没有办法,只好离开刘备,投奔曹操那里营救自己的母亲。

临行前,徐庶对刘备说:“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意思就是说,现在母亲被曹操抓去,自己内心已经乱了,对刘备来说现在的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所以请求离开。(这是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

但是离开后,徐庶就向刘备介绍了自己的同窗诸葛亮,说诸葛亮不在自己之下,同样是一个好的谋士,并且答应刘备虽然投奔了曹营,但是他是不会为曹操出谋划的,所谓“人在曹营,心在汉”。

通过的推荐后,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那为什么曹操不去降伏诸葛亮呢?

前面我们知道徐庶不是真心归顺曹操的,是曹操出奸计把徐庶逼近曹营的。像诸葛亮这么一个高冷的人,他可能会去投奔曹操吗?像曹操这么一个傲气的人,他可能会像刘备一样低声下去“三顾茅庐”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好面子、傲气的曹操可能想过去降伏诸葛亮,但是不可能会低声下气请他当自己的谋士,尽管诸葛亮足智多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