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的林彪,其麾下:能者上,平者下!

“9.13”事件后,在批判林彪时,都说林彪私心重,任人唯亲,特别是其手下的“四大将”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都官居中央政治局委员。


战争年代的林彪,其麾下:能者上,平者下!

其实,在战争年代,林彪都是非常看重手下将领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的,在这一点上,他从来不讲山头,不看资格。在林彪的指挥下取得赫赫战功的,原红四方面军、红25军出身的将领韩先楚、刘震等被评为开国上将,他们在红25军时,都营级干部,只是长征到陕北后,才到了团师级干部;而属于原红一方面军的曾克林、钟伟在1955年授衔时只是少将。

虽然曾克林在挺进东北时就是最早的3纵司令员,韩先楚只是给曾克林担任过副司令。而钟伟更是一员虎将,其带领的2纵5师是整个东野最能打的,在红军时期的职务也是师级,按照当时的授衔条件,起码也要授中将。这其中的原因众多,就不一一道明,据说,后来的钟伟就从来没有挂过少将军衔。


战争年代的林彪,其麾下:能者上,平者下!

从这,可以看出,林彪并不是一个任人为亲的人。再拿1947年东北战场的秋季攻势中,3纵奇袭威远堡门歼敌53军116师之战说吧,这是共产党人在黑土地上最成功的战例之一。当时纵队的两个指挥员围绕最初的作战方案产生矛盾,还争执起来。一个是林彪熟悉的、出身于一方面军的3纵政委罗舜初,一个是出身于红四方面的刚刚担任3纵司令的韩先楚。

这一仗怎么打,战前有两种意见。两个人都有自己的作战原则。关键是看林彪了解谁、认可谁,或者从战役的角度来决定谁的意见最合适。 政委罗舜初认为,53军三个师在开原以东和东北地区,相距不远,互为犄角。为避免两面受敌,我军应集中兵力,先歼灭西丰之敌,再向纵深扩大战果。 

战争年代的林彪,其麾下:能者上,平者下!

罗舜初曾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到东北后曾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戎马一生,主要是担任军事干部,打过许多好仗,深得部队信赖。更重要的是这种打法稳妥,符合“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所以,多数人都同意他的意见,关键是这支部队,是他从山东带出来的,都是山东八年抗战期间的一些老八路。刚就任司令员的韩先楚不同意。他主张以主力长途奔袭,直插敌纵深威远堡门,乘敌不备,歼灭116师师部和1团,打乱其指挥。同时以部份兵力包围西丰之敌,相机歼灭其一部。

如敌闻师部受击,回窜增援,就在运动中速战速决,而后再扩大战果。这是一个奇兵色彩极浓,带有冒险性的方案。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开头,一些人还各抒己见,后来就剩司令员和政委唇枪舌剑了。不过,无疑,韩先楚这一派,是绝对的少数派。两个方案同时上报“东总”。时任3纵七师政委李伯秋的夫人孙敏,当时是3纵机要科译电员。老人说,过去电报署名都是“韩罗”。这回是各发各的报,各吹各的号。都下半夜了,韩司令拿着电报,亲自跑到机要科。


战争年代的林彪,其麾下:能者上,平者下!

那字写得扒扒拉拉的,不少错别字,有的字不会写,画个圈。他一个字一个字说明,并说哪句话重要,让给“用括号括上”。科长给他解释,说可以括起来,但那不能表明重要。他就说:不管你们怎么弄,反正把我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行。坐那儿看着发完报才走。林彪很快回电:按先楚意见办。奇怪的是,这林彪,凭什么就认为韩先楚的作战方案比罗舜初的高明呢?

战斗发展,同韩先楚的预想一模一样。战后总结,罗舜初说:司令员指挥打仗,不拘一格,有正有奇,有独到之处,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向他学习。

战争年代的林彪,其麾下:能者上,平者下!

韩先楚的名声威震黑土地,被誉为“旋风司令”,这与林彪不分山头、只论水平的大力支持,是不是分不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