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人工智能時代,孩子的這兩種能力最需要培養|動向


人工智能是今天教育領域熱得發燙的話題。

“人工智能將快速爆發,十年後50%的人類工作將被AI取代。”去年,創新工場創始人、著名AI專家李開復發表的這一觀點引發廣泛熱議。

人工智能來了,今天的孩子應當培養哪些技能才不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昨天(5月18日),在K12在線教育公司盒子魚英語召開的C輪融資暨英語學習新模式發佈會上,李開復對此進行回應:最重要就是這兩種——創意和人際溝通。

李开复:人工智能时代,孩子的这两种能力最需要培养|动向


而完成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和美國保險業巨頭STARR集團共同領投的數億元C輪融資後,盒子魚發佈了英語學習全新模式“智能學+外教練”,旨在藉助人工智能去顛覆“老師講、學生背”的傳統學習模式。

在 “智能互動學習”的基礎上,盒子魚推出了實時知識點外教強化練習,學生在學習完成後可立即使用剛學到的語言知識點和外教進行1對1實時應用交流,不用預約和等待外教課。據介紹,目前盒子魚13000+課時的超級智能課程體系全部支持此學習新模式。另外,盒子魚還發布了全新的紙質智能練習冊。目前包括清華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八中在內的數十所北京名校已成功使用盒子魚的智能紙質練習冊。

針對近日人工智能引入課堂可能侵犯學生個人隱私的觀點,李開復也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認為,我們不應拿人工智能來管孩子,而是理解孩子,我們把學生上課表現得數據拿來不是去懲罰學生,而是要把學生的學習狀態融合起來,幫助他更好地設計課程。

“京城教育圈”梳理摘錄李開復在發佈會上所分享的觀點,供圈友們參考。


李开复:人工智能时代,孩子的这两种能力最需要培养|动向



在一個課堂裡面,在中國有10%的課堂是五六十個孩子以上,針對性的教育不太可能,包括每一個孩子學習點,他的痛點。他走神了,錯過了,就很難趕上,還有孩子的興趣在什麼地方,還有很多教學的過程,我們應該節省老師的時間,比如改考卷,為什麼不能自動改好。整個教學過程中分幾個部分——上課的時候、考試的時候、回家做作業的時候、回家用軟件提升自己的時候,還有找課外老師或者外教——有這五個點。未來有一天,每一個學生的畫像是存在,比如這個學生對有什麼興趣,學什麼很困難,怎麼樣補,什麼樣的老師能夠幫助他,都可以從他的考卷、功課,跟老師的對話,還有上課有沒有走神,從這些綜合的信息中能夠得到。

我最近寫一本新書,關於人工智能,談到很多工作會消失,在很多領域,比如說白領、客服、做貸款的負責人,電話銷售,藍領的質檢,甚至未來的司機這些工作都會消失。很多家長焦慮孩子該怎麼走,我們能夠用盒子魚這樣一套系統,或者別的公司的系統,讓孩子更有效更快速地把傳統的科目快速學好,讓他有更多的時候培養自己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那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兩種,一個就是創意,一個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以盒子魚還有一個功能是能讓學習更快速,讓學生能學新的技能。

最後還想講一點,未來有盒子魚這樣的技術,會不會老師越來越少,被取代了?我可以保證老師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但是老師的工作會大大改變。現在很多老師需要做很多重複性的工作,這些會被取代。點名,人臉識別就可以了,改考卷可以被取代。以後的老師可以更面對面地、用有溫度的方式來幫孩子得到一個有愛的成長。而且我們可以期待,當這些人工智能賺了很多錢的時候,可以幫助教育裡面有更多的老師,讓教育可以更人性化,既可以更AI化,也可以更人性化。很多工作被取代以後,教學這個行業應該是有一個AI的內核,它深深地瞭解學生畫像,優化學習過程,但是我們需要更多老師,以更低的學生對老師的比例,做一個有溫度的一對二、一對三、一對五,而不是一對三十、一對五十的教學。

另外,線下的優勢很明確,面對面的,是有溫度的,讓你能夠被感染,這是線下的優勢。線上的優勢,能夠把數據更完整的捕捉起來。線下的課程,可以讓你受到感染,但是也許是一對二十、一對三十,我們並不知道哪個學生聽進去,或者他的成長有多快。線上無論是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多,可以清晰地看到你在練習的英語發音,無論是跟軟件、AI還是老師,這些就被捕捉起來。這是兩者的互補之處。

當然我們可以用線上做數據,用線下來感染,這是兩個互補。其實可以做的更多,線下也可以捕捉信息,把這個信息傳到線上,知道每一個學生在線下課程中碰到什麼問題。但如果變成一種對孩子有限制的監控的體驗就不好了,如果我們不是把它拿來管孩子,而是理解孩子;不是我來看你有沒有傳紙條,而是我知道你多專注聽了哪些題目,什麼時候睡了一覺,什麼時候出去就沒有回來了,還有哪些是特別貫注地在聽;我們把這些數據拿來不是懲罰你,不是要去告訴你的父母,我們是要把你的學習狀態融合起來,就像線上的狀態一樣。

OMO的融合就是線上捕捉用戶的行為軌跡、線下捕捉各位的行為佈局,包括他的態度、表情、專注等等,把這些融合起來,幫他更好地設計課程,讓他能夠學會那些他可能走神的、沒有興趣的、或者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外教提升他的能力,所以線上線下的結合應該是一個數據的打通。要知道人臉識別,要知道誰是誰,這是一個基礎,然後捕捉信息,補充我們對學生的各種理解,但不是用它來做懲罰。


文| 江遠

李开复:人工智能时代,孩子的这两种能力最需要培养|动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