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微信群不当言论已立法,看看这些案例!

「以案释法」微信群不当言论已立法,看看这些案例!

哪些言论要注意

1,政治敏感话题不发

2,不信谣不传谣

3,所谓的内部资料不发

4,涉黄、涉毒、涉爆等不发

5,有关港澳台新闻在官方网站未发布前不发

6,军事资料不发

7,有关涉及国家机密文件不发

8,来源不明的疑似伪造的黑警辱警的小视频不发

9,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发

已有多名群主被拘留

「以案释法」微信群不当言论已立法,看看这些案例!

案例1

「以案释法」微信群不当言论已立法,看看这些案例!

案例2

「以案释法」微信群不当言论已立法,看看这些案例!

案例3

案例4

「以案释法」微信群不当言论已立法,看看这些案例!

为什么与群主有关

答案就在于就在于群主的监管职责。

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公民个人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群内的违法行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群主不履行监管职责,则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群主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群主如及时制止群员发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则不会因存在过错而与发布不当内容的群员承担民事责任。否则,就有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治安处罚:对群员发布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内容,群主如果不履行监管职责,则有可能面临共同的治安处罚。

刑事责任:对群员涉嫌犯罪的行为,如果不行使监管职责,放任群员违法犯罪,在主观上,有可能构成间接故意,从而与涉罪群员构成共同犯罪。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