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的天使不好當 讓孩子遠離兒童心身疾病應多傾聽

彼此的天使不好当 让孩子远离儿童心身疾病应多倾听

4月23日,一位媽媽與孩子們在山東省煙臺市噹噹閱界書店讀書。

(唐克/人民圖片)

考試季剛過,我們又迎來了親子好時光。我們常說家庭的中心是孩子,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至於很多家長讓孩子馬不停蹄地學習各種知識,就怕學晚了一點會錯過什麼。父母很拼也很累,回家還要教育和培養下一代,但孩子不一定長成想象的樣子……當我們放慢腳步,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或許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收穫。孩子們究竟需要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們(女生)是怎麼說的。

一、需要自由

女生小時候都非常乖巧、聽話,常常是大人們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似乎那時候的女生沒有自己的主見,鋼琴、書法、跳舞、畫畫等等,只要是大人喜歡的,女生都會去學。可隨著女孩子們的成長,她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主見、自己的空間,做事情不用大人來催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什麼學什麼。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興趣真的佔學習成績的很大一部分,你們願意給女生選擇的自由嗎?大人往往在女生準備寫作業的時候叫她們去彈琴,剛彈了會琴又開飯了,這樣就破壞了孩子們自己的計劃呀。如果沒有合理安排時間,怎麼能夠做好事情呢?

二、期待“民主”

大人們總把女生當成冷、熱、飽、餓都不知道的小嬰兒。有時候孩子說熱,大人不相信;說飽,大人卻覺得不可能。孩子們其實都知道自己身體上的感覺,可通常大人卻說:“不可能,我都不熱,你怎麼都會熱呢?”所以才會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還有一種餓,是“來,再吃一口,一口、兩口……”。女孩子需要民主,如果她說的是對的,請爸爸媽媽多聽聽孩子們的意見吧。

三、期待信任

關於學習,幾乎每家每戶都會上演家庭倫理劇,不做作業的時候母慈子孝,打開作業後“雞飛狗跳”。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犯錯誤,但當孩子表明會改正的時候,為什麼家長不相信呢?家長們常常不是哄,就是冷嘲熱諷,甚至有家長說“這種德性是不會改的”。也許這麼幾個字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有時候,家長也會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才是最好的,自己家的孩子樣樣不好。請相信我們,不要對比,每個人都是唯一的,有著自己不同的才華和優缺點。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你們的態度會給女生,尤其是內向的女生巨大的傷害,我們需要的是鼓勵和信任,我們是爸爸媽媽們的小天使呀。

兒童不可避免心身疾病。兒童常見的心身疾病主要有消化性潰瘍、厭食、腹瀉、便秘、支氣管哮喘、遺尿、多動症、抽動障礙、性早熟、偏頭痛、高血壓等,這些疾病發生的主要或部分原因與情緒因素影響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多種情緒因素往往影響自主神經所支配的某一器官、系統的生理功能。研究已發現,在心身疾病引起的心理生理障礙中,確實存在明顯的組織結構的病理變化。而長期的應激狀態,如考試的應激、無意識衝擊、遭到威脅、恐嚇或受敵視、不被認可的體驗,甚至情緒低落和暴怒等,都是刺激發病的主要因素。

在臨床上,兒童多動症、抽動障礙、無器質病變消化道疾患、兒童性早熟、不明原因過敏等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兒童自殺報道也不鮮見……這引起了我們的反思。我們侷限於關注兒童吃喝拉撒和疾病等的外在表現,是否已足夠?

具體來說,科學研究表明,各種外界的刺激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經過中樞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可轉變為生理因素進而引起軀體組織結構的損害。首先出現的是情緒反應,比如焦慮、憤怒、悲傷等,同時伴有自主神經功能改變,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抗利尿素分泌增加,導致心跳加快、胃腸蠕動減弱、新陳代謝增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呼吸加快等變化。這種變化對有效地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調動機體在心理因素刺激下轉入應激狀態,全力應付外界環境的惡劣影響。但是,如果情緒反應因某種原因而被壓抑,或反應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會改變自主神經功能,發生內臟器官相應病變,進而發生疾病。

爸爸媽媽們,當孩子慢慢長大,學習和生活會帶給他們很大的改變,多些溝通,給點信任,留點空間,相信孩子們將會越來越棒,他們也會展現出最好的狀態。關愛兒童,請注意傾聽兒童心聲。

“達醫曉護”供稿

彼此的天使不好当 让孩子远离儿童心身疾病应多倾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