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可以使人积极奋发向上

佛教可以使人积极奋发向上

佛教可以使人积极奋发向上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贪恋、追求,如此才能“积极”地为人群服务,再度地“肯定”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佛教说人的身体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劝人不要“处处为我”,而要“我为人人”,因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么功名利禄要来何用?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刻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能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前面已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和济世活人。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地、不厌其烦地劝人改邪归正。

如此,“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心理将不复存在,人人急公好义,古道热肠,这就是一个充满着爱与同情、公理与正义的人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