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殺竇嬰呢?

諾愚2127

竇嬰,是漢景帝時期的一員大將,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曾經出任大將軍,對於平定叛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漢武帝即位之後,也曾經出任丞相,在漢武帝初年的政局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竇嬰最後卻是被判處死刑,死於非命。到底原因何在呢?

陳寶國飾演的漢武帝

竇嬰被判處死刑的直接原因是為了庇護灌夫而和當朝丞相田蚡發生了激烈衝突。灌夫也是出身豪族,在潁川郡稱霸鄉里。灌夫和田蚡之間因為瑣事而產生了矛盾,竇嬰和灌夫是摯友,竇嬰試圖彌合灌夫和田蚡之間的矛盾而拉著灌夫前往田蚡家裡喝酒,結果在酒場上灌夫和田蚡之間的矛盾不僅沒有彌合,反而激化。身為當朝丞相的田蚡直接下令扣押了灌夫,並且向漢武帝告發灌夫的種種不是。竇嬰看事情是因自己而起的,就試圖去救灌夫。竇嬰在向田蚡求情未果的情況之下,就直接向漢武帝去求情。漢武帝讓竇嬰與田蚡一起在朝堂上進行辯論。在朝廷的辯論之中,雙方都沒有佔到上風,漢武帝本人也非常生氣,責備眾大臣說:“你們平時總是在我的面前說竇嬰和田蚡的長短,如今在朝廷上卻都畏首畏尾如同小馬駒一樣,我真想把你們都殺了!”

馬少驊實驗的竇嬰

朝廷辯論的情形被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知道了,王太后和田蚡是同母異父的姐弟,王太后找到漢武帝,對漢武帝說,我還活著呢,就有人這麼欺負我的弟弟,要是我死了呢?漢武帝看到母親發怒,趕緊對母親解釋一番,說自己之所以沒有立即處分竇嬰,是考慮到朝廷各方面的影響,要不然的話,隨便派個獄吏就能把問題解決了。有了太后的發話,漢武帝很快就明確了自己的態度,果斷地站在田蚡一邊,最終竇嬰和灌夫一起被判處死刑。

那麼到底竇嬰非死不可呢?因為在灌夫被殺之後,竇嬰很長時間得以安居在自己的家裡,並沒有被判處死刑,但最終卻在那年的最後一天被處斬。我以為,首先要從漢武帝和竇氏外戚之間的矛盾來說起。漢武帝是漢景帝之子,漢武帝即位的時候,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尚且在世。竇太后在漢景帝生前就已經廣泛參政,漢景帝去世後,竇太后更是成為最高的權力所有者,漢武帝也不過是個傀儡而已。也正是因為這樣,竇太后的侄子竇嬰成為了漢武帝即位後所任命的第一個丞相。後來,漢武帝和祖母竇太后之間產生了很激烈的權爭,甚至一度太后想廢黜漢武帝。在這個過程之中,竇嬰一直試圖彌合漢武帝和竇太后之間的矛盾。結果引得竇太后不滿,罷免了竇嬰的丞相之職。但是,要知道,竇嬰畢竟是屬於竇氏集團的骨幹成員。在漢武帝建元五年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開始全面親政,他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徹底清除掉竇太后在各個方面的影響,而竇嬰作為竇氏外戚的骨幹成員本來就受到漢武帝及王太后的猜忌,這次更是給了漢武帝殺他的藉口。

漢武帝畫像

其次,漢武帝親政後,就開始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在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過程中,豪強勢力始終都是漢武帝打擊的重點。灌夫稱霸鄉里,本身就在漢武帝打擊之列。更何況竇嬰本人也廣招賓客,一天到晚門庭若市,當時竇嬰雖然已經退職休養在家,但漢武帝顯然把竇嬰視為皇權的一個重要威脅。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是沒有田蚡事件,漢武帝也不會放過竇嬰。事實上,不僅竇嬰,田蚡的所作所為也不是漢武帝所能容忍的。不過是因為有王太后在,漢武帝不得不對田蚡有所容忍。但當時,漢武帝已經表示過對田蚡的不滿。後來田蚡去世後,田蚡的一些事情被漢武帝知道了,漢武帝說了句:“武安侯在者,族矣!”要是田蚡還活著的話,恐怕要被滅族的!也正是因為竇嬰和田蚡的前車之鑑,後來衛青在當了大將軍之後,堅決不招徠賓客。當時,蘇武的父親蘇建曾經勸衛青,對衛青說:“您作為大將軍,怎麼能夠沒有賓客呢?古代的名人,戰國四君子都門客數千,您也可以向他們學習。”衛青說:“招徠賓客,那是天子的事情,我一個做臣子的怎麼幹?過去魏其侯、武安侯招徠賓客,到現在天子提到他們還都咬牙切齒的,我怎麼敢呢?”


野叟雜談

說到底兩個字——權力。漢武帝時期國內威脅皇權的勢力,簡單一點說分為三大群體,那就是宗室、外戚和權貴階層。

劉邦立國後,對那些以功臣為代表的利益團體進行了清洗,結果因為呂后,諸呂外戚勢力坐大,雖然後來呂氏外戚被剷除,但是西漢的外戚問題一直都很嚴重。再加上郡國並行制的施行,宗室封國問題日漸嚴重。竇嬰就是外戚的代表。

忠於皇帝

竇嬰,字王孫,是漢文帝皇后竇氏的侄子,因為姑母的原因在仕途上順風順水,當然,他自己的能力也很強。

漢文帝即位後,竇嬰曾任吳國的國相,後來困為生病免職。病癒後竇嬰擔任詹事,這個職位主要負責皇后、太子的日常生活管理等。

漢景帝即位後,曾經跟同母弟梁王劉武是喝酒吃飯。當時漢景帝沒有冊立太子,幾杯酒下肚,漢景帝說起酒話:“兄弟,我死了就把帝位傳給你。”旁邊的竇太后聽了很高興,但竇嬰卻勸說漢景帝皇位父子相傳是高祖留下的規矩,陛下怎麼能擅自傳位,漢景帝這才醒悟。

因為這事,竇嬰得罪了竇太后,他也識相,藉口生病辭職。竇太后就開除了竇嬰進出宮門的名籍,每逢節日也不准許他進宮朝見。

戰功赫赫

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等七國反叛,漢景帝派周亞夫等出兵平叛,竇嬰也率軍駐守滎陽,監督齊國和趙國兩路兵馬。

七國的叛亂被平定後,漢景帝封竇嬰為魏其侯。在朝堂上竇嬰甚至可以跟周亞夫平起平坐。

苦諫廢立 

漢景帝四年(前153年),漢景帝立劉榮太子,派竇嬰擔任太子的太傅。

漢景帝七年(前150年),劉榮被廢,竇嬰此前多次為劉榮爭辯都沒有效果,因此他推說有病,辭官隱居藍田。後來在高遂的勸說下,竇嬰才出山回朝。

後來桃侯劉舍被免去丞相職務,竇太后多次推薦竇嬰當丞相。但漢景帝認為竇嬰驕傲自滿,容易自我欣賞,做事草率輕浮,難以出任丞相,所以任用建陵侯衛綰為丞相。

外戚相爭

竇嬰雖然沒有當上丞相,但也當了大將軍,威勢顯赫,當時王皇后還只是漢景帝的一個妃子,她的同母異父弟弟田蚡還是個郎官,為了往上爬,他經常跑到竇嬰府中,給竇嬰當孫子,陪酒跪侍。

到了漢景帝的晚年,王皇后成了皇后,田蚡也步步高昇,做了太中大夫。漢景帝駕崩後,劉徹即位,王皇后成了太后,在她的提攜下,田蚡被封為武安侯,地位暴漲。

發起來的田蚡自然不會再甘於人後,他大肆招攬賓客,並推薦閒居名士出來做官,想以此來壓倒竇嬰的勢力。

再忤姑母

當時竇太皇太后還在世,竇氏的勢力依舊不小,所以在丞相衛綰被免職後,田蚡籍福的勸說下請王太后暗示漢武帝讓竇嬰當丞相,而他自己則被任命為同屬三公的太尉。

但竇嬰的丞相併沒能當太久,因為他跟他的最大靠山竇太皇太后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太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而竇嬰卻喜好儒學,設立明堂,佈道儒家學說,這招致太皇太后的不滿。

此外竇嬰推薦趙綰當御史大夫,還命令皇城內的列侯、諸侯王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外戚中的列侯大多娶公主為妻,他們都不想回到封地去,因此開始毀謗竇嬰等人。

太皇太后聽得多了,對侄子越發不滿。建元二年(前139年),趙綰請漢武帝不要把政事稟奏給太皇太后。

這直接觸及到了太皇太后的權力利益,惹得她大怒,罷免驅逐了趙綰等人,解除了竇嬰的職務,當然,同樣喜好儒學的田蚡也被免職。

閒居失勢

竇嬰和田蚡都以列侯的身份閒居家中,但境遇大不相同,竇嬰失去了姑母的信任,但田蚡卻還有姐姐王太后,仍然受到漢武帝的寵信,雖然沒有職位,但可以議論朝政,而且意見多次被採納。

人往往是趨炎附勢的,見到田蚡說話管用,原本依附竇嬰的那些官吏和士人,就都跑到田蚡那裡去了,田蚡得勢,竇嬰失勢。

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逝世,丞相許昌和御史大夫莊青翟因為喪事辦得不周到,雙雙被免職,田蚡出任丞相,權勢更盛。

患難真交

竇嬰失勢後門客一一離去,最後只剩下一個人還與竇嬰往來,那就是將軍灌夫。

灌夫是一條好漢,曾隨父親參軍平定七國之亂,其父戰死,按照規定,灌夫可護送靈柩回家,不用再參戰。但灌夫要為父報仇,不肯回家。他留在戰場上不要命地拼殺,常常是身負重傷回營,休養後又繼續參戰,從此名傳軍中。

灌夫的性格很奇特,對待大權在握的皇親國戚往往很不客氣(他揍過竇太后的弟弟),但對於失勢的人或者窮苦人,越窮他越客氣,也是因此,他才和竇嬰結交。

一塊地

田蚡曾經派籍福去索取竇嬰在城南的田地,竇嬰對於他這種仗勢欺人的行為很不滿,沒有答應。灌夫聽說後,也氣得大罵籍福。

籍福不想田蚡和竇嬰鬧掰,所以編好話勸田蚡,反正竇嬰也老了,等他死了再奪田不遲。

消息總是瞞不住的,不久,田蚡聽說了竇嬰和灌夫是很生氣才不給田的,他一聽就火了,認為自己當年給竇嬰當孫子,什麼事都照做,他兒子殺人還是我救下來的,現在一塊地都不肯給,我大不了不要。

從此田蚡就怨恨起了灌夫和竇嬰。

暴脾氣

田蚡自然不是光說不練的人,在元光四年(前131年),他以灌夫家族橫行不法為由打算治他的罪,但也灌夫抓住了田蚡的破事。眼看雙方要搞得魚死網破,賓客們趕緊從中調解,雙方才彼此和解,只不過這種和解也就幾個月的功夫。

同年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兒為妻,王太后為了給弟弟臉上增光,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竇嬰硬拉灌夫同去。

酒過三巡,田蚡起身敬酒,在坐賓客都離席謙讓,可等到竇嬰起身為大家敬酒時,還有半數的人還坐著。

灌夫因此不高興,起身依次敬酒,敬到田蚡時,田蚡說喝不下了,只能喝一點,灌夫一定要他喝滿杯,田蚡不肯答應。

灌夫接著敬,敬到臨汝侯灌賢時,灌賢正在跟程不識附耳說話,也沒回禮,灌夫忍無可忍,大罵灌賢,田蚡聽出來指桑罵槐的味道,他覺得灌夫太過分,不留餘地。

灌夫不管,繼續大叫,賓客們紛紛起身離開,竇嬰也離開,揮手示意灌夫和他一起出去。田蚡見狀,毛了,讓人扣留灌夫。

籍福又出來打圓場,他替灌夫道了歉,接著又按著灌夫的脖子想讓他也道歉。但灌夫就是不肯道歉田蚡就把他綁了。隨後田蚡以灌夫在宴席上辱罵賓客,侮辱太后詔令,犯了不敬之罪,因此把他關進了監獄。

救友涉險

田蚡是不打算放過灌夫了,他下令追捕所有灌氏親屬,全部安上死罪。竇嬰出錢讓賓客向田蚡求情,沒用。而灌夫被田蚡拘禁,沒辦法告發田蚡的那些破事。

竇嬰為救好友,直接向漢武帝上書,漢武帝馬上把他召進宮去,竇嬰就把事情細說了一遍,漢武帝決定人竇嬰在朝堂上辯論此事。

然而田蚡能言善辯,竇嬰說不過他,一昧想給灌夫脫罪,反而被田蚡說他招聚英才,不知道要幹什麼。漢武帝因此質問群臣,許多人為竇嬰說法,但立場很不堅定,往往順帶說田蚡說的也有道理。

朝堂上不決,消息一傳到後宮,王太后火了,絕食抗議,漢武帝因此下令追查,發現竇嬰在偏袒灌夫,於是竇嬰也被抓了。

自坑

至此,灌夫是必死無疑了,竇嬰也岌岌可危,為了脫罪,他讓侄子上書漢武帝,說漢景帝臨死前曾賜給竇嬰一封詔書,可用詔書免除死罪。

然而奏書呈送上去後,相關人員查閱尚書保管的檔案,發現並沒有這份遺詔。而且,詔書只封藏在竇嬰家,由竇嬰家臣蓋印加封。因此有人彈劾他偽造先帝詔書,應該斬首示眾。

元光四年(前131年)冬,灌夫被滅族,竇嬰聽到這個消息後,傷心不已,患了中風病,並且開始絕食,打算自己死了算了。後來有人告訴他漢武帝沒有殺他的意思,他等了幾天也的確沒見人來,就又開始吃飯了,還找治病。

然而另一邊的漢武帝還是聽到了許多流言蜚語,都是誹謗竇嬰的,於是在當年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漢武帝下令將竇嬰在渭城大街上斬首示眾。

爭權需要

漢武帝之所以殺竇嬰,詔書問題應該不是關鍵,因為根據種種記載來看,司馬遷、班固等都認為詔書是存在的,竇嬰沒有私自篡改詔書。他們兩個人的意見,至少代表了大眾輿論的意見,即當時社會上很多人都認為竇嬰是有受過遺詔的。

但漢武帝卻以竇嬰偽造遺詔殺了他,這更可能像是一個藉口,一個向王氏外戚的動手的藉口,竇氏外戚已經散了,此時擋在漢武帝獨攬大權面前的就是王氏外戚(田蚡)。

精明的漢武帝不可能放任權力不在自己手中,當初太皇太后一去世,他就罷免了她的兩個心腹,但他沒那個耐心再等到母親去世,他要現在動手,他需要理由。

漢武帝怎麼實施的不清楚,反正沒多久,元光五年(前130年)春天,田蚡瘋了,整天說竇嬰和灌夫的鬼魂纏著他,不久就死了。

四年後,他兒子的爵位也被廢除。


平沙趣說歷史

竇嬰的被殺是不知變通,不識時務,非要同漢武帝的舅舅過招。同時,交了一個專門“坑友”的好友,把自己牽連進去,最關鍵的是,直到最後時刻才拿出一個先皇的遺詔出來。想想吧,換作哪個皇帝能承認你這個遺詔是真的?所以,最終被殺身亡。

1、為漢景帝不惜得罪竇太后

漢文帝的皇后姓竇,她堂兄的兒子就是竇嬰。漢文帝即位後,竇嬰曾任吳國的國相,後困生病免職,隨後任詹事。這個職位主要負責皇后、太子的日常生活管理等。

後來漢景帝即位,梁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弟弟,很得母親竇太后寵愛。有一年梁王入朝,漢景帝以兄弟之禮和他喝酒吃飯,當時漢景帝沒有冊立太子。幾杯酒下肚漢景帝說起酒話,兄弟,我死了就把帝位傳給你。

自古“君王無戲言”,在場的竇太后聽了非常高興。這時,宴席上的竇嬰端起一杯酒獻給漢景帝說,天下是高祖(指劉邦)打下來的,帝位應當父子相傳,怎麼能擅自傳給梁王?此事讓竇太后十分憎恨竇嬰,竇嬰也嫌官太小,藉口生病辭職了。

2、參與平叛七國之亂被封侯

七國之亂時,漢景帝經過考察發現皇族、竇姓皇親裡竇嬰聲名很好,就召他當官。但竇嬰藉口有病,不想當官。漢景帝說:“天下正有難事,你怎麼能推辭?”就任命竇嬰為大將軍,賞給他黃金千斤。

當時袁盎、欒布等人都閒居在家,竇嬰就推薦起用他們,把賞賜給他的黃金擺列在走廊裡,軍隊的官吏經過時,讓他們自己取用,被賞的千金黃金自己一點也沒要。

平叛七國之亂中,竇嬰駐守滎陽立下戰功,平叛後被封為魏其侯,在朝堂上可與周亞夫平起平坐。

3、被漢景帝認為不適合當丞相

竇太后曾多次推薦竇嬰當丞相。漢景帝說,難道我是吝嗇那個位子,不想讓魏其侯當丞相?竇嬰有傲氣,容易自我欣賞,做事草率,難以勝任丞相重任,任命衛綰當了丞相。

4、再次得罪竇太后被貶

田蚡是漢景帝皇后的弟弟,在竇嬰當大將軍時只是郎官,常去竇嬰家陪酒陪客,跪著侍候竇嬰,如同子孫輩那樣。漢景帝死後漢武帝即位,他的生母叫王娡,王娡的弟弟就是田蚡。隨後,田蚡和弟弟田勝被封為武安侯、周陽侯。

建元元年,衛綰免職,漢武帝分別任命竇嬰和田蚡擔任了丞相、太尉。竇嬰和田蚡都喜好儒學,推薦趙綰當御史大夫,設立明堂,佈道儒家學說,命令皇城內的諸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而外戚中的列侯多娶公主為妻,都不想回到封地去,就毀謗竇嬰等人。

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因此不喜歡竇嬰。建元二年,趙綰請漢武帝不要把政事稟奏給太后。竇太后得知後大怒,罷免驅逐了趙綰等人,解除竇嬰和田蚡職務。

5、只有門客灌夫與他交往

竇嬰失去權利後門客都離去了,只有將軍灌夫一如往常與他來往。灌夫在七國之亂中與父親一起從軍。其父戰死,按當時規定,灌夫可護送靈柩回家,離開戰場。

但灌夫不肯回家,說:“我要斬敵軍的頭,替父報仇。”帶著十多個騎兵衝入敵陣,一直殺到將旗下,飛馬返回營地,跟隨去的人全都戰死,只他一人回來。灌夫身受重傷十多處,傷稍好轉又請求作戰……此戰後灌夫名聞天下。

6、灌夫竟打了竇太后兄弟

漢武帝時灌夫任淮陽太守,後調為太僕。建元二年,灌夫與衛尉竇甫喝酒,喝醉後打了竇甫,而竇甫是竇太后兄弟。漢武帝擔心竇太后會殺灌夫,就派他擔任燕國的國相。沒幾年因犯法丟官,閒居在長安。

史載,灌夫剛強直爽,常發酒瘋。對皇親國戚等人從不表示尊敬,總想凌辱他們;對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越是貧困之人越是恭敬。而且愛打抱不平,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辦到。他家中職累的資產有數千萬,宗族和賓客很有權勢,成為潁川一霸。潁川童謠唱道:“潁水清清,灌氏安寧;潁水渾濁,灌氏滅族。”

7、因不捨得一塊田地被田蚡怨恨

灌夫閒居後門客也漸漸離去。由此與竇嬰同病相憐,兩個人情同父子。田蚡曾派門客籍福索取竇嬰在城南的田地。竇嬰怨恨:“我雖然被棄用,怎麼可仗勢硬奪我的田地!”灌夫聽後很生氣,大罵籍福。

籍福就編造理由給田蚡說:“竇嬰年事已高,快死了,再忍耐下,等等吧!”但後來,田蚡聽說竇嬰和灌夫是因為憤怒而不肯讓給他田地,說:“竇嬰的兒子曾殺人,我救了他的命。我服事竇嬰時都聽從他的,現在竟捨不得幾頃田地?灌夫又為什麼干預呢?”從此怨恨灌夫。

8、因打酒官司灌夫被抓

有一年夏天,田蚡娶燕王的女兒做夫人,太后下詔讓列侯和皇族去祝賀。原來不想去的灌夫在竇嬰勸說下赴宴。喝到一半時田蚡起身敬酒,賓客都離開席位,表示不敢當。等竇嬰敬酒時,多數人照常坐著,視若不見。灌夫不高興了,也起身敬酒,敬到田蚡時,田蚡稍欠了一下上身說:“不能喝滿杯。”灌夫說:“你是貴人,這杯得喝!”田蚡不肯答應。

沒有如願的灌夫敬酒到臨汝侯,臨汝侯正和程不識附耳說話,沒離開席位。灌夫無處發洩怒氣,便罵臨汝侯,你小子平時詆譭程不識不值錢,今天長輩給你敬酒,你和女孩一樣和程不識咬耳根說話。

田蚡對灌夫說:“程將軍和李將軍都是衛尉,你當眾侮辱程將軍,難道不給你尊敬的李將軍留有餘地嗎?”灌夫說:“今天殺我的頭,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還顧什麼程將軍、李將軍!”

大家見狀紛紛離去,竇嬰也離去了,揮手讓灌夫出去。籍福起身替灌夫道歉,按著灌夫的脖子讓他也道歉。灌夫越發生氣,不肯道歉。田蚡指揮騎士捆綁灌夫,叫來長史說:“今天請宗室賓客參加宴會,是有太后詔令的。”彈劾灌夫在宴席上辱罵賓客,侮辱詔令,犯“不敬”罪,把他囚禁監獄裡,追查他以前的事,追捕灌氏親屬,都判決為殺頭示眾。

9、為搭救好友挺身而出

竇嬰只好挺身而出搭救灌夫。他夫人勸他:“灌將軍得罪丞相,和太后作對,怎麼能營救了?”竇嬰說:“爵位是我掙來的,現在把它丟掉,沒什麼遺憾的。我不能讓灌將軍去死,而我獨活。”就瞞著家人上書漢武帝。見到漢武帝,把灌夫喝醉失言的情況說了一遍,認為不足以判死刑。漢武帝認為說得對,和竇嬰一同進餐並說:“到東宮去公開說說這件事”。

竇嬰到了東宮極力誇讚灌夫,為他解脫罪名,田蚡卻竭力詆譭灌夫。本來重點在灌夫身上,但竇嬰苦於沒有招數對付田蚡,也為了發洩怨氣,竟攻擊田蚡。史載,能言善辯田蚡說了下面一席話:

如今天下太平無事,我才得以做皇上心腹,我這人是有低級趣味的,愛好音樂、狗馬和田宅。但所愛不過是歌伎藝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招集天下豪傑,不分白天黑夜商量討論,誹謗朝廷,不是觀天象,就是地上謀劃,窺測於東西兩宮,希望天下發生變故,好讓他們立功成事。我不明白魏其侯他們要幹些什麼?

漢武帝就問大臣他倆誰的話對?御史大夫韓安國為竇嬰和灌夫作辯解,同時又說田蚡的話也有道理。都尉汲黯等人也認為認為竇嬰是對的,又不敢堅持意見。漢武帝怒斥內史:“你平日多次說竇嬰、田蚡壞話,今天當廷辯論,畏首畏尾,我一併殺掉你們。”就起身罷朝。此時,太后派人在朝廷上探聽到消息,發火不吃飯:“我還活著,別人竟敢作踐我弟弟,我要死了,大家要像宰割魚肉那樣對待他了。幸虧皇帝還在,這班人隨聲附合,如果皇帝死了,這些人還能信任嗎?”

10、免死遺詔被判定偽造而被殺

漢武帝隨後派御史對灌夫進行追查,發現確實竇嬰在袒護灌夫,犯了欺君之罪,彈劾後拘禁在監獄裡。但是,漢景帝臨死前曾賜給竇嬰一封詔書,可用詔書免除死罪。此時,竇嬰看情況緊急,就讓侄子上書漢武帝報告自己有免死遺詔。但奏書呈送上去後,查閱尚書保管的檔案,沒有漢景帝這份遺詔。而且,詔書只封藏在竇嬰家,由竇嬰家臣蓋印加封。於是有人彈劾他偽造先帝詔書,應斬首示眾。

隨後,灌夫和族人被處決。竇嬰聽到消息後患中風病,準備絕食而死。後來有人聽說漢武帝沒有殺他意思,他又開始吃飯,醫治疾病。但是最終有許多流言蜚語和誹謗他的話讓漢武帝聽到,最終在當年12月最後一天把他斬首示眾。


指動濟南

看了那些電視劇磚家的各種分析,我也來說幾句。簡單一點說,竇嬰之死是漢武帝消除外戚勢力,皇權集中的需要。這是大漢體制決定的,也是武帝個人特點決定的。

威脅皇權的勢力,簡單一點說分為三大群體:宗室、外戚和權貴階層。劉邦立國後,主要是清除功臣為代表的利益團體。但是因為呂后,諸呂外戚勢力坐大,同時又由於分封制存在,宗室成為另一大利益團體。

文帝因誅滅諸呂上位,但同時也培植了竇家外戚集團。但由於文帝的出身特點,大部分精力都在制約各宗室諸侯和鞏固自身實力上,沒有精力對竇氏勢力進行制約。景帝雖然皇權相對鞏固,但是不得不面臨宗室不斷坐大的問題,晁錯便是為此而死。慶幸的是因為竇太后的約束,竇氏外戚並未成為大患。

到了武帝一朝,諸侯勢力雖然弱化,但並未根除,同時以竇太后為代表的傳統權貴和竇氏外戚卻愈加坐大,有點壓得漢武帝喘不過氣來。武帝本身與文景存在很大的不同,文景篤信黃老,算是防禦守成,而武帝信奉儒家,屬於開拓型君主,崇尚主動攻擊。他不可能尋求多種勢力的均衡,他要的是徹底清除一切威脅,要的是全綱獨斷。

所以,漢武帝扶持衛氏外戚集團,對外全面打擊匈奴,對內逐步徹底殲滅了宗室諸侯、竇氏外戚、王氏外戚以及篤信黃老反對儒家的一批傳統權貴階層。

實際上,竇嬰在景帝和漢武帝殲滅各大利益集團的過程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身又支持儒學,理論上應該是漢武帝的忠實盟友。但是,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他終歸是竇家的人,他同時也是傳統權貴的代表性人物。以漢武帝的性格和訴求,除竇嬰是必然的結果,只是早除晚除,怎麼樣除的問題。也許,最終漢武帝會讓竇嬰體面出局,但清理是必然的。

竇嬰最終因為與田玢的對抗而死。說實話,這個情況也許是出乎漢武帝的劇本設置,但也算是對漢武帝最有利的結果。因為竇嬰之死,加速了王氏外戚集團的覆滅,也算是為漢武帝盡了最後的職責。其實,漢武帝真想保竇嬰,是肯定能保的,但他不能保也不會保,他太需要竇嬰這顆炸彈投向王氏集團了。因為比起有所節制的竇氏集團,王氏外戚更危險,更急需剿滅。

順便提一下漢武帝這個人。武帝做皇帝絕對是個高手也是個玩皇權的天才,在他的手中,匈奴被打殘,諸侯勢力被閹割乾淨,竇氏外戚和王氏外戚被翦除乾淨,晚年更是通過巫蠱之亂將衛氏集團全部掃滅。雖然漢武帝晚年的大漢帝國民生蕭條百孔千瘡,但是也只有在他手中,內外各方勢力被壓制,並通過設置內庭機構打擊相權,真正做到了大漢的大一統和皇權最高度集中。


搬磚老師傅

話說漢武帝繼位,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重用外戚勢力,曾經打造了竇嬰和田蚡這對“雙子星座”,並任命竇嬰為丞相。但是,好景不長,建元二年(公元139年),竇嬰和田蚡被太皇太后同時革職查辦了。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五月,竇太后逝世後,漢武帝再也沒有羈絆了,重新任命田蚡被為丞相,韓安國為御史大夫,卻雪藏了竇嬰。

漢武帝上任之初,竇嬰之所以能當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是因為他有能力,有後臺,有竇太后支持,但竇嬰在“立太子”一事和竇太后鬧翻,結果被棄用。而且,雖然竇嬰在政治生涯中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大師氣質,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是他和竇氏一族血脈相連的關係。因此,儘管漢武帝很欣賞竇嬰的人品,認可他的才華,但被自己皇祖母“咬”過,讓他對竇氏成員依然心有餘悸。

漢武帝重用田蚡,棄用竇嬰,按理說兩人從此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已是井水不犯河水了,然而,一個人的出現,卻讓田蚡和竇嬰進行了一次生死對戰。

這個人就是灌夫。

灌夫是漢朝的開國名將灌嬰之子,在七國叛亂中立下戰功而名聲大震,但又因為“嗜酒”而丟了官。最後淪為一介布衣。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竇嬰和灌夫是同一類型的人,於是結成了好朋友。灌夫想做和事佬,主動邦竇嬰和田蚡拉上關係。結果田蚡根本看不起日暮西山的竇嬰。

後來田蚡相中了竇嬰家的一塊地,竇嬰卻不肯“割讓”給他,於是兩人矛盾更深一步。田蚡是個睚眥必報的人,他很快制定了戰術,決定分而擊之,各個擊破。具體來說就是先拿灌夫開涮,再對竇嬰動刀。

結果一次田蚡家裡有喜事,灌夫硬是拉著竇嬰去了。酒過三巡,灌夫很快成了當仁不讓的男主角。灌夫敬田蚡的酒,田蚡只是泯了一口,灌夫於是把肚子怒火發洩到了一家族成員成上,上演了“罵座”一幕。

竇嬰眼看要鬧出大事來了,趕緊拽著灌夫就要走。結果,田蚡一聲令下,就把灌夫攔下來了,便打入了監獄。

灌夫入獄了,竇嬰腸子都悔青了。他低下高貴的頭向漢武帝去求情,儘管漢武帝召開了朝中大會“商議”此事,但結果眾說紛紜,卻沒有一個結果。結果關鍵時刻漢武帝的母后王夫人對漢武帝進行了“警告”。田蚡是王家的人,王太后自然要幫自己家人了。

漢武帝本身是同情灌夫和竇嬰的,但迫於太后的淫威,他不得不做出了有違意願的舉措來,把竇嬰也打入了死牢。漢武帝雖然不想讓竇嬰死,但因為王皇后的進一步,他無能為力了,最後只能無奈地判處竇嬰死刑。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灌夫和竇嬰被斬首於長安鬧市,誠為悲也。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竇嬰被殺有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他是皇太后竇漪房的侄子,當初竇太后想立自己的小兒子梁王為皇帝,漢武帝做了皇帝之後,無法拿自己奶奶出氣,竇嬰就成了替死鬼;第二,竇嬰和灌夫關係好,而灌夫又得罪了王太后的弟弟田玢,田玢是漢武帝的舅舅,王皇后嫁給漢景帝是二婚,也有幫母后樹立威風的一面;第三,從呂后專政吸取教訓,漢武帝同樣可以遏制外戚弄權,別看王皇后是劉徹親媽,就是殺雞給猴看的道理,殺竇嬰也是在警告田玢。包括漢武帝后來逼死衛子夫,殺死鉤戈夫人也是這個道理。


小白菜Cyy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解答,一為權術層面,一為政治格局層面。

權術層面上,竇嬰和灌夫的CP組合確實犯了不知變通的錯誤,在竇太后去世之後,王太后權力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其在外朝的代理人就是家人田蚡,與田蚡對抗,其實就是與王太后的權威對抗,這是非常不理智的。

而更加不理智的是,竇嬰在灌夫於婚宴上嚴重頂撞了田蚡之後,千方百計為灌夫脫罪,其理由也並不是灌夫沒有罪,而是灌夫喝多了胡說八道,就是求“情”。

這個過程非常有意思,首先是竇嬰在灌夫入獄的情況下,偷偷入宮向漢武帝求情,漢武帝賜食並承諾開東朝廷辯。

東朝是太后的朝廷,就是在王太后眼皮子底下,重臣合議這個問題。

應該說,這是漢武帝對於竇嬰的一大退讓,給了這個老臣極大的面子,否則就按照他對王太后說的,一獄吏足矣。

畢竟灌夫家族的橫行不法本身是證據確鑿的。

然而, 在廷辯中,竇嬰的炮火轉向了:

魏其之東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飽得過,乃丞相以他事誣罪之。武安又盛毀灌夫所為橫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奈何,因言丞相短。

這個時候,等於是完全不給田蚡面子,也不給王太后面子,更開始發揮了。

田蚡的反擊則乾脆是政治構陷,但是接下來,漢武帝問誰對誰錯,朝廷上卻普遍認為竇嬰對,就問題很大了。

如果竇嬰對,田蚡不但要罷相,命可能都要沒了,這怎麼可能?

所以,漢武帝盛怒,因為他被不識抬舉的竇嬰逼到牆角了。

接下來,漢武帝自己主導的懲處,其實是一步步升級的,最開始是反坐竇嬰:

於是上使御史簿責魏其所言灌夫,頗不讎,欺謾。劾繫都司空。

就是你說的很多事兒不靠譜,先抓起來,辦你個造謠欺騙。

被捕之後,竇嬰仍不氣餒,拿出了景帝遺詔“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用這九個字換取了再次被武帝召見的機會,但是查閱檔案,發現這封詔書並沒有記錄,只是在魏其侯家裡被家臣封印收藏,終於有一條大罪了:

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

矯詔肯定是死罪,而這個死罪,實際上是竇嬰一步步自己“要”來的,並不是說漢武帝從一開始就想殺他。

這是權術的方面,皇帝的權威不可能被觸犯,再來說政治格局的考慮。

《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所記錄的:

灌夫家居雖富,然失勢,卿相侍中賓客益衰。及魏其侯失勢,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後棄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為名高。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相得驩甚,無厭,恨相知晚也。

竇、灌二人互相引重,一個借名進入上層社會,一個借財、借力以為爪牙,形成一個抱團取暖的CP組合,以至於對於朝堂上的三公九卿產生影響,所謂百官“皆是之”,這種財富、勢力對政治權力的滲透,豈能容忍?

而且灌夫本人家族是非常不乾淨:

夫不喜文學,好任俠,已然諾。諸所與交通,無非豪桀大猾。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陂池田園,宗族賓客為權利,橫於潁川。潁川兒乃歌之曰:“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

民間的名聲何其差?灌氏族,就是族滅,恨他們恨不得全家死光光。

這樣的豪猾之輩,竇嬰拼死保護,本身就與漢室鎮壓豪強的國策違背,更何況兩個人還互相勾連,尋求政治存在感,豈能不死?


劉三解

直接原因:為好基友兩肋插刀。

竇嬰的死,和兩個人直接相關:

田蚡和灌夫。先說說灌夫,這哥們是個武夫,司馬遷說他不學無術,到處翹尾巴,好酒使性。竇嬰失勢後,倆人好的不得了,情同父子。灌夫倒是很講義氣,看到以前捧竇嬰臭腳的人不再尿這一壺,非常不忿。特別是,對於蒸蒸日上的另一個外戚田蚡,灌夫滿肚子氣。於是,在人家田宰相的婚宴上,灌夫耍酒瘋,被田蚡抓了起來,並要以“大不敬”治罪

此時,已經日落西山的竇嬰跳了出來,他要救灌夫,甚至對家人說,就算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最後,他也確實因此惹禍上身,落了個橫死街頭的下場。

深層原因:狗咬狗、一堆毛

灌夫是一根導火索,他引燃了兩大外戚之間的紛爭。竇嬰是竇太后(漢文帝皇后)的侄子,田蚡是王太后(漢景帝皇后)的弟弟,是漢武帝的舅舅,和皇上更親、更近。這倆寶貝都不是省油的燈。最初,田蚡地位低,在竇嬰面前就是個小跟班。但是,竇太后死後,竇嬰的地位一落千丈,田蚡卻炙手可熱起來。竇嬰不識時務,非要和田蚡爭個高低,屬於“不蒸饅頭爭口氣”的那種心態。

於是,因為灌夫的事情,倆人撕了起來,鬧到了朝堂之上,互相攻擊、相互揭短,弄的不可開交。當時,就有人說他們不自重。兩個老臣在朝廷上和潑婦一樣對罵,不識大體,狗咬狗,一堆毛。

最後,一方面是竇嬰、灌夫多有不法之舉,另一方面漢武帝還是偏向了舅舅,竇嬰被下了大獄。

根本原因:伴君如伴虎

竇嬰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但此時仍不醒悟。當聽說灌夫要被滅族的時候,他搬出了先皇遺詔,說“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意思是遇到緊急情況,你可以直接給皇上報告。漢武帝說,那好,先查查國家檔案館,有沒有這麼個東西。一查,沒有!結果嚴重了,這是偽造先皇詔書啊,斬首示眾。據說,後來漢武帝曾經心軟了一下,不準備殺他,但是田蚡那邊不停的造謠中傷,最後在12月的最後一天,竇嬰在渭南被斬首示眾。要說一下的是,田蚡不久之後,得了神經病死了,大家傳說是中了邪!

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殺親戚竇嬰呢?站在他的立場上你想一想,你要懲罰你的屬下,結果他拿出一張老領導的條子來說,您看看這個,你能不生氣嗎?更何況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此外,竇嬰、田蚡死後,誰做了宰相呢?薛澤。沒聽說過吧,因為這個人過於平庸,沒啥可以說的。漢武帝雄才大略,他需要的是聽話的奴才。

竇嬰呢?一是立過大功,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二是養士,家裡養了一堆人,這在戰國時期是風尚,可是在大一統的時期,特別是對於漢武帝這樣的雄主看來,這絕不是什麼好事。

功高震主,又不知輕重,被殺,只是遲早的事情。


飲水君

竇嬰犯法(非死罪)是與田蚡兩大外戚爭鬥的失敗者。竇嬰仗著有免死詔書在手,在武帝面前炫耀。武帝此時正想擺脫各種羈絆,就說如果有就能免罪,結果竇嬰果然拿出詔書,那麼問題來了,免死詔書是非常重要的文件,太使館裡應該有備份文件,那份備份文件被田蚡偷樑換柱了。漢武帝明知那份備份文件剛剛被盜(有灰塵痕跡),可是沒有備份,竇嬰就是矯詔,矯詔可是誅族的大罪。從漢武帝個人感情上說,他是傾向於這個表叔的,因此時竇太后已去世多年,竇嬰又是竇太后曾開出族籍的遠房侄子(只因竇嬰在江湖上有號召力,在七國之亂中立功,最終又舉行儀式回族籍),政治上沒有傲驕的資本。田蚡是漢武帝的舅舅,漢武帝對外戚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感,他也希望通過竇嬰(老親)打壓田蚡(相對來說是少親)。可是這時沒有備份文件來印證,那就不是漢武帝所能左右的了。從漢武帝不追查備份文件被盜的事件來看,漢武帝也想肅清功臣居功自傲的驕橫氣焰。相比之下,漢武帝與其母王太后、舅舅田蚡形成較穩定的三角關係,且血緣關係較濃厚。竇嬰的死活已經沒那麼必需了。因此在太史館重要檔案被盜事件上也就不了了之。


沙洲孤鴻24331826

竇嬰耿直,漢武帝受竇老太太壓制太久,不可能再讓竇家人起來。最重要的是,竇嬰犯了大忌,哪個新皇帝會容忍臣子手裡藏著一份老皇帝的遺詔秘而不宣,等到關鍵時刻拿出來將他一軍?同理相當於在皇帝頭上懸把刀,這讓皇帝寢食不安。所以不管竇嬰說的遺詔是不是真的有,所謂假者欺君要死,真者更是欺君要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