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管理者要每日精進自己(必讀故事)

陳春花:管理者要每日精進自己(必讀故事)

導語:成為一個能夠做出貢獻價值的人,是一件蠻辛苦的事情,這份辛苦來自於對自己要有足夠的高要求,足夠自律,更要時時自我反省。

管理者如何創造價值,是我每日也在想的事情,常常會有五個小故事出現在自我對話中,所以與管理者交流的時候,也總是把自己喜歡的這五個小故事和大家做分享。每次分享時,都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提醒,所以決定把這五個小故事寫出來一起分享給大家。這些故事有些我甚至找不到出處了,有些是在大學時讀到的,記憶深刻,也就留在了自己的心中。做管理者有很多要求,關於價值觀的、心態的、能力的等等,不過,每天精進自己應該是一個必備的要求。管理者每日都要面對問題,都要對目標承諾,都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都要激發組織成員的積極性,要完成這些,首先是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經常回顧這五個小故事,大約算是我訓練自己的一種方式。

1

六個核桃的故事

陳春花:管理者要每日精進自己(必讀故事)

小和尚面前放有一堆小石子、一把沙子、一杯水、六個核桃、一個器皿。老和尚跟小和尚說,你把他們都裝進去,小和尚先把沙子放進去,再把石子放進去,然後發現核桃放不進去了。老和尚笑了笑,讓他把東西又都倒出來,讓他先把六個核桃放進去,然後放小石子,把沙子放進去,再把水放進去,結果發現還能繼續放。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時,一定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只有做了重要的事情,那些瑣碎的事情,小的事情才能夠迎刃而解。如果不是這樣,就發現陷在那些瑣碎的事情裡面了,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去解決那些個重要的事情。核桃放進去,會有很多縫隙,小石子也能進去了,沙子更小也都進去了,水就更加可以全進去了。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我相信大家都很忙很累,我相信我們是核算單元多,人員多,分佈廣的一家公司,我相信大家一定是非常辛苦,越是如此,越要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當把重要的事情做了之後,其他事情都變得容易解決。但是如果開始就陷到瑣碎的事情裡,重要的事情沒解決,最後什麼都解決不了,雖然累了,但是卻沒有效果。每次我覺得很累很累,

就想想這六個核桃的故事,問問自己是否忘記了核桃沒抓,先抓了沙子和石子,這樣的提醒常常會起到作用,記住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2

一粒咖啡豆的故事

陳春花:管理者要每日精進自己(必讀故事)

將胡蘿蔔、雞蛋和咖啡豆分別放進 3 個鍋裡煮 20 分鐘。

·胡蘿蔔由硬變軟。

·雞蛋由軟變硬。

·咖啡豆變水,變香。

父親問女兒:「你是哪一個呢?是看似強大,但一遇到逆境和痛苦就會變得軟弱、失去力量的胡蘿蔔呢?是有著溫柔的心靈,但在經過死亡、分別和離異的折磨之後就變硬的雞蛋呢?還是讓給你帶來痛苦的開水發生了變化的咖啡豆?當水到達沸點的時候,咖啡的香味也最美。我希望你能努力做一粒咖啡豆,當事情並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你能夠改變你周遭的環境。生命中發生的一切都有它的道理,你需要找到原因,並從中學習。只要有信心,沒有做不好的事。

我之所以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說:我們在壓力越大的時候,如果你願意像咖啡豆那樣,和這個環境和這個壓力組合在一起時,你會得到最大的成就。

希望我們都是那顆咖啡豆,壓力越大挑戰越大,跟環境的融合能力越強,成就就會越大。壓力越大的時候,你與其融合得越好,成績就越大,這是一顆咖啡豆的故事,也是很多人能夠成功的原因。

3

自傘自度

陳春花:管理者要每日精進自己(必讀故事)

有一個信者在屋簷下躲雨,看見一位禪師正撐傘走過,於是就喊道:「禪師!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程如何?」禪師道:「我在雨裡,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信者立刻走出簷下,站在雨中,說道:「現在我也在雨中,該度我了吧!」禪師:「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說完便走了……

什麼意思呢?我們沒有辦法預估天是晴還是雨,但是如果你隨時有一把傘,下雨不下雨就跟你沒有關係,所以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一把傘。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對財務期待這麼高,我其實沒有辦法判斷說2016年、2017年、2018年市場會變成什麼樣,但是隻要手中有「傘」,可以不在乎他變成什麼樣。對於公司來說,穩健的財務就恰恰是這把傘;對於每個個體來說,自我學習就恰恰是這把傘。禪師問的很好,你在屋簷下沒有雨,你為什麼要我的傘,你既然要走到雨中,為什麼你自己不打一把傘。

4

修禪的故事

陳春花:管理者要每日精進自己(必讀故事)

有甲乙兩人去跟師傅修禪,兩個人都很刻苦,但是兩個人都覺得很辛苦,因為這兩個人有煙癮。因為師父很嚴格,所以兩個人一直熬著,終於有一天兩個人都熬不住了,就約定分別向師父請求准許吸菸。甲先去向師父申請吸菸,結果被師父棒打了一頓,乙後去向師父申請吸菸,結果師父批准。甲覺得奇怪,為什麼師父會偏向甲?乙就問甲,你是怎樣問師父的,甲說:「我問師父,修禪的時候,是否可以吸菸?」乙說:「你這樣問師父當然要打你了。」乙說:「我問師父,吸菸的時候,是否可以修禪?」師父說:「當然可以!」

這就是溝通的奧妙!溝通的時候,一定不要以自己的目的為目的,一定要以對方的目的為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夠達成你的目的。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想告訴大家溝通是為了達成共識,不是為了證明你想做什麼。當你基於共同的目的去做溝通時,這個溝通是會達成共識的。但是如果你只是想溝通你想做的事情的話,雖然你的目的可能是對的,你得不到共識,這件事就做不成了。

5

金子與爛泥的故事

陳春花:管理者要每日精進自己(必讀故事)

禪師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禪師笑曰:那要是你是一顆種子呢?這個故事有很多詮釋的角度,我選擇講這個故事給大家,想講如何管理你的慾望。外面有很多很多的機會,外面有很多很多好的東西,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取捨,而這個取捨標準是什麼,就是你自己的慾望。對於很多事物的評價與取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價值取向,取決於你如何約束自己的慾望。大家明白這就是你要管理的慾望,所以你要金子還是要那堆爛泥呢,最重要的還是把你自己慾望管好,因為我們就是一顆最小的種子,想變成一顆金子,而不是現在去把金子拿來。

講這幾個故事的目的就是講了五個觀點,這也是我給自己的一些要求:

第一個故事: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先做,不要陷在瑣碎當中;

第二個故事:在你面對壓力越大的時候,只要與這個壓力融在一起,獲得的機會越大、成就也就越大,所以不要怕接受挑戰;

第三個故事:必須自己準備好,沒有人可以救你,你是你自己的傘,你只要有了自己的傘,根本不怕變化;

第四個故事:溝通是為了達成共識,不是要傳遞你的信息;

第五個故事:要管理你的慾望,不要受外界機會的誘惑。(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