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某天,一個新員工和老張聊天,聊到工資的事情,老張很清楚薪資是敏感話題,因此一再回避。而新員工卻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工資是5000塊錢,老張頓時懵逼了,居然比我還高?憑什麼?老張臉色瞬間變了。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其他老員工,一時之間,這件事情在老員工裡面議論開了,很多老員工在背後說老闆的壞話,很快傳到了老闆的耳朵裡。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老闆對此十分生氣。老闆覺得,老員工思想固化,思維趕不上新員工,自然工資方面沒有新員工高。於是在員工大會上,老闆決定批評一下有意見的老員工,說:公司對於員工的工資都是十分公平的,不滿意的就自己滾蛋!

此言一出,沒多久老員工紛紛遞了辭職信,公司一下子就空了,剩下的全是新員工,業務不熟悉,很多項目都沒辦法進行展開。幾個月後,一直和公司保持合作的老客戶,投訴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要求馬上處理,但這些問題對技術要求比較高,而懂技術的人基本都走了。

客戶一怒之下要求公司退貨,公司損失慘重。老闆傻眼了!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公司發生這樣的事情,基本上是雙輸的局面,老員工在步入中年的階段,沒了工作,公司損失更是無法估計。

既然都明白老員工的重要性,為什麼這種故事還是頻繁上演?

換個角度,老員工的工資就一定應該高於新員工嗎?

前兩天一位老闆跟我分享了一件令他頭疼的事:新員工小王入職不到三個月,業績就做到了前三,做得好好地,突然提出要離職,原因是工資沒有老員工的高。小王說,老員工整天上班時間聊天,打遊戲,嗑瓜子,自己該負責的事情推給別人做,忙完自己的事情就坐等下班。而他自己勤勤懇懇,加班加點,業績比老員工做得多,到手的工資卻比老員工少,實在是無法容忍,於是,提交了辭職報告。

面對新老員工的薪資問題,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而造成這些悲劇的根源,很可能是因為薪酬模式的陳舊與落後。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思考

在傳統固定薪酬模式下,不管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給高薪酬意味著企業要承擔高昂人力成本。

而企業獲利的關鍵,並不在於員工的學歷、能力、資歷深淺,在於員工所創造出來的結果。

技術人員研發了一個新產品,這是一個結果,

業務員帶來新的訂單,這是一個結果。

營銷部門提高了公司的曝光度,這也是一個結果。

企業是根據市場結果存活的,而不是根據企業資歷、經驗。一個新開的小公司,很有可能把老字號企業幹掉。

所說,對於新老員工而言相對最公平的薪酬模式,最好的薪酬方式,並不是根據資歷、能力或者經驗而定,而是依據他創造的結果而定。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KPI模式為什麼行不通了?

說到寬帶薪酬和績效管理,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KPI。但KPI不等於績效,它只是企業績效考核的一種工具。

KPI在中國風靡了十幾年,曾經被很多企業頂禮膜拜,然而隨著其弊端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反思KPI是否真的能夠幫助自己改善績效?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企業使用KPI後業績反而越來越差,老闆們叫苦不迭,卻無所適從。而員工更是對KPI怨聲載道,罵聲一片。作者挑選幾個KPI在實際操作中的弊端,各位讀者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槍”:

1、超預算

比如說過,去年合格企業部門費用為4.98%公司就硬性要求,必須將降0.5%-1%的比率,KPI的高目標,就是通過“達成率”做指標,目標比現在或過去高,超過預算。

2、高目標

KPI定的高目標,如果生產主管做不到,那麼老闆就會認為你不夠努力,完不成100%的目標,就要扣工資,扣獎金。這是因為KPI用減法的方式來管控,讓你的指標必須100%完成。但實際的目標是否合理,要有數據的支持才行。

3、負激勵

KPI的負激勵,它只注重考核,一些機會不可能完成的目標,都被要求完全達成,這樣的負激勵,只能讓員工變得更沒動力,只有壓力而沒有動力,員工牴觸這樣的模式,應為沒有正向的激勵。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4、只看表面

只看重表面的價值,忽視真業績。老闆一般眼光較長遠,需要長期持續的發展,往近了說就是實現短期目標的利潤增長,比如說計劃每月生產1000臺,實際出產1000臺就是全部完成,那麼就會得到獎勵,如果計劃月量產3000臺,結果生產了2400臺,沒有全部完成,那麼就要被扣錢了。那麼這兩個月來看,那個月的業績好,顯然2300臺的業績高,可是主管卻要被扣錢。

5、員工沒動力

喜歡把工資績效放在一起,激勵度太差是KPI的最大問題。如果說生產主管月薪是18000塊,基本工資5000,崗位工資6000,補助2000,績效5000,那麼績效考核就是考核績效這5000,實際上是這個主管一年中,有8個月被扣300-1200不等,有4個月得到400-600的獎勵,那麼從數據來看,就是罰大於獎,員工沒有動力很正常。

真實的例子

13年的時候,我們在寧波一家年產值高達8億的企業,員工人數3000的製造業考察,這個企業做了3年績效考核,可是營業額只是小幅度的增長了,利潤卻大大下降,看了下他們的年報,過去一年的利潤只有不到200萬,這個錢還不夠發一個高管的工資,如果繼續這麼下,明年的利潤估計都沒有了。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這家企業KPI制定節選

反思

企業有目標是對的,但是盲目的高目標只會讓企業受到傷害!

以目標帶動計劃,以激勵驅動目標,才是企業績效管理的真諦!

所以好的薪酬分配方式應該實現2大功能:

共贏:就是員工工資在增長,企業工資費用率反而下降;

激勵:員工能清晰知道如何漲工資,並且有多維度的漲薪渠道。

KSF是什麼?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以某服裝連鎖企業門店店長的薪酬績效方案為例: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如果採用KSF薪酬績效模式,店長會有6-8個漲薪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1. 零售成交額每增加10000元,獎勵10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10元;

2. 毛利率每增加0.1%,獎勵15元,每下降0.1%,少發15元;

3. 售罄率每提升0.1%,獎勵5元,每下降0.1%,少發5元;

4. 人創績效每增加2000元/人,獎勵5元,每減少2000元/人,少發5元;

5. VIP卡發出每多1張獎勵2元,每少1張,少發2元;

... ...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相對於KPI模式,更加重視企業與員工共贏的KSF模式的價值在哪裡?

1、安全感

KPI:只要達不到指標(通常是很高的指標),不管是什麼原因,就扣錢。

KSF:指標以過去一年的平均值為基點,達到了基點,就不扣錢,不獎錢(做到平均值不難吧?)

2、激勵性

KPI: 只要達到指標(高),員工就可以拿到應得的,注意,是應得的,沒有獎勵。超出再多,也不會超過預算。

KSF:只要到達了基點(合理),就可以達到應得的,超出了平均值,就獎錢。員工超得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越好的結果,企業從他創造的結果分一些獎勵給他,不吃虧吧?

3、驅動

KPI:壓力驅動,做不到就扣錢,這是公司逼著我去做,能做就做,做不了就走。

KSF:做好了就獎錢,做的越多獎得越多,上不封頂,有這種好事,我為什麼不努力?(這種激勵機制下,不努力的員工還能要嗎?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KPI已成為過去式,這最富激勵績效模式讓員工拼命幹,大家都開心

文:曾老師 (zwwjx168)

職位|諮詢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