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离开故土客居他乡,忆儿时美食,

愈加亲切,值得思念。

每道非遗美食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美食符号,

是每个人对家乡的思念。

探秘非遗美食,乡愁、乡情、乡味溢心头。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东台有一句俗话,

“吃面不吃汤,骨里受大伤”

说的就是传统小吃—鱼汤面

作为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鱼汤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你吃过鱼汤面吗?

东台鱼汤面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相传是一位被赶出宫廷的御膳厨师所制。

在东台,一提到鱼汤面老老少少都熟悉,一听到名字就骄傲的不行,老一辈的人生活不怎么富裕,但在每个东台的清晨,大街小巷的早餐店里,点上一碗东台鱼汤面是必须的。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制作好东台鱼汤面,熬好鱼汤是关键,鱼汤的主要材料是鲫鱼,按照东台传统的制法必须选用125克左右的鲜活野生鲫鱼来熬制,鲫鱼过大,肉质粗老,汤的味道就打折扣;鲫鱼过小,熬起来的汤汁发灰黑,达不到乳白的要求。

  除了鲫鱼以外,熬鱼汤还需要猪筒骨和鳝鱼骨,这两种原料的加入是增加鱼汤浓度,筒骨一般是猪后腿的腿骨,因为骨中的骨髓含有很多骨胶元,可以使汤汁更醇厚。鳝鱼骨是划取鳝丝后的下脚料,熬制鱼汤的时候加入它,不仅让鱼汤的鲜美发挥得淋漓至尽,而且能使鱼汤营养更加丰富。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鱼汤中加入的原料除了鲫鱼、猪筒骨和鳝鱼骨,还有葱白、生姜、白酒、湖虾籽等调味料,直至鱼汤粘稠,再用纱布滤净残渣即可。

  鱼汤熬好就到面条了,鱼汤面最好的面条还是传统的“刀切面”,刀切面有“大刀面”和“小刀面”之分,大刀面是以木杠为压面的工具,木杠压于胯下,利用腿部下蹬的力量压制面条,大刀切面,既细且韧。“小刀面”是以高筋面粉、鸡蛋清为原料,人工和成面块,再用近一人高的大擀面杖擀、推、压,使面皮犹如白绫,薄至透明显影,隔面可观报纸。两种刀切面都必须达到薄如纸、细如线、筋而不断的要求。水沸之后,面条下锅,不能搅动,沸后点少许冷水,待再沸,面条自动浮起,用长竹筷挑入竹篱,甩尽面水,用竹筷将面条折叠于加有底汤的碗中,如高高卷起的发髻,再加入鱼汤,汤汁会慢慢浸润面条,洒上虾籽、蒜花、白胡椒粉等调料,一碗东台鱼汤面就这样完成了。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东台鱼汤面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健胃,补虚疗肠,经常食用可强身健体。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难怪当地百姓也常说“吃一碗,想三年”。

东台鱼汤面安丰古南街店昨天开业

  另据报道,东台鱼汤面安丰古南街店于2018年6月4日正式开业,鱼汤面与安丰人再续前缘,开业场面甚是火爆。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东台鱼汤面安丰古南街店位于安丰古街客栈对面,古色古香的门头和鱼汤面两百多年的历史相得益彰,走入大厅,小桥流水人家展现了鱼米水乡的风情,开放式厨房让顾客对鱼汤面的操作流程一目了然。小青瓦、小宫灯、青石板铺地,活脱脱一个微缩的水乡古镇。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宫中御厨因触犯了御膳房的条规被逐出宫后流落到安丰,他见到这里的鱼虾特别鲜美便萌生出做鱼汤面的念头,由于腥味难除,这位来自北方的御厨几经尝试都没有成功,善良的安丰人便把当地美食的烹饪诀窍交给了他,用姜葱并重去腥用猪油炸鱼起稠再放入虾子提鲜,御厨如法炮制才有了让人“吃一碗想三年”的鱼汤面。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这种融合了南北风味的美食,在以后的岁月里,便成为了每一位安丰的特殊的记忆。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浓香雪白的鱼汤,细滑劲道的面条,两三点碧绿的香菜或蒜花缀于其上,想来令人口中生津。

探秘非遗美食:东台鱼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