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书福:成长一步一步,创业一步一步!

这世上励志的人物故事有很多很多,很多众所周知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不只是励志了,甚至是传奇。今天主要介绍的这位大家应该也不陌生。

我眼中的李书福:成长一步一步,创业一步一步!

李书福(1963年6月25日-),中国浙江省台州人。

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了吉利集团,是著名企业家,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

他人生的前期主要有这四个阶段

开照相馆

“我是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李书福说:“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穷,第三当然更喜欢致富了!”他敢闯敢拼,豁得出去。

他最早算得上做生意,应该是1982年的照相生意。“当时就是父亲给了120元。”说。那年,李书福19岁,高中毕业。

“刚开始根本不是照相馆,就是买了个小相机,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李书福并不愿多回忆那段历史。

会讲故事的台州人,把这段创业的故事中的李书福,说成是背着相机在公园里瞎转悠的“野照相”———“来,来,同志过来照张相。”见了逛公园的拉着照相,一些二级城市的公园里还有这样的生意人。

李书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错,半年后赚到1000元,他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淘金之路

一年以后,李书福迈出办企业的第一步。

“我选的工业项目都是别人做不了的。”李书福说是在“垃圾”中提取金银。

李书福经常买一些零件自己组装照相机。喜欢鼓捣的李书福,在洗相的过程中发现,用一种药水浸泡,可以把废弃物中的金银分离出来。李书福开始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为这个项目,李书福投资了1万元。虽然这些钱大部分来自生意不错的照相馆,但李书福还是义无反顾地把照相馆关了门。

“这个别人还做不了。”李书福至今对这个生财之道感觉良好。

试水冰箱

时间到了1984年。

后来,李书福的简历,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年开始写起,此时他的名头是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

在吉利汽车流传的故事是,这一年左右,李书福有一次去一个小鞋厂定做一双皮鞋,发现鞋厂的4个工人都在给冰箱做一种元件。

现在看来,浙江所谓的“小狗经济”,那时就已经开始了。

那时候,冰箱在北方一些城市还绝对是供不应求。李书福回家后也开始生产这种冰箱零部件。

“当时的效益非常好,一年营业额有四五千元。”吉利集团一位老员工回忆。

这时李书福做出了一个更大决定———生产电冰箱。在1985年前后,民营经济还没有获得正式承认,电冰箱这种国家统一配售商品,不可能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生产。

1986年,李书福在自己研发、生产出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后,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电冰箱。

“我们电冰箱非常成功。”靠在吉利汽车台州路桥生产基地会议室的沙发上,李书福“吹牛”。

北极花冰箱当时已成为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产品。1989年,李书福这个26岁的北极花冰箱厂厂长,已经是一个实足的千万富翁。

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戴着乡镇企业“红顶”的北极花,自然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

后来,李书福离开北极花怀揣上千万元来到深圳,身份是学生。这是李书福第一次外出学习,他分别在深圳、上海、哈尔滨三地的大学进修学习过,他能说一口较流利的英语。

其实,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美的与科龙,当时同样没有上国家的定点目录,但它们还是通过各种办法坚持生产了。这可能对后来李书福虽然没有取得轿车生产目录,却坚持要通过各种办法生产汽车是一个推动。

浙江台州,联合兄弟开始重新创业,生产这种材料。装修材料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截至2009年,这份产业每年还有上亿元的利润。

海南之痛

李书福最大的商业失败在海南。1992年前后海南房地产热潮正猛,李书福带着数千万元赶赴海南。

“海南地产热那一段,几千万全赔了,人都回不来了。”李书福说,“这一段就不要讲了嘛。”

李书福在海南进行房地产生意不到两年,做了些什么项目,李书福很少向外人谈起,在他个人的介绍中,这一段也被省略。海南房地产的失败,李书福说,给他最大的教训就是:“我只能做实业。”

吉利汽车实现香港上市。李书福说,有关资本市场的事,有专门的人来做。“我不懂这一块。”

他的第一桶金

我眼中的李书福:成长一步一步,创业一步一步!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整个学生时代,李书福都是在台州度过的。由于环境的影响,刚刚高中毕业的李书福没有继续求学,19岁就试水商海,1982年,就拿着父亲给的120块钱做起了照相生意,掘到了第一桶金。

经营着照相馆的李书福经常买一些零件自己组装照相机。他把自己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外界对李书福的评价

  • 自古以来,那些优秀人物就像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历史上,如光辉的星斗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步伐。难道他们的成功仅仅是因为机遇好,有运气?显然不是这样。深挖其根源,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优秀人物都有其成功的内在原因,李书福也一样
  • 李书福先生对发展民族工业倾注了全部至诚至爱之心。他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经营管理方法的改革和完善,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品质提升,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经营运作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 李书福先生作风民主、办事果断。决策前他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虚心听取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并深入实际搞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一旦决策则意志坚定、雷厉风行,不达目标誓不放弃。1995年以来他做出的重大决策很少失误,使公司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保持高速增长。
  • 李书福先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这些年以来用于兴办研究所、教育中心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超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