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真的因為犯了失期的死罪?其實我們一直被矇在鼓裡

兩千多年前,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拉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從此陳勝和吳廣的名字就被歷史所銘刻,直至今日。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究竟因何而起,是否真的只因為失期當斬呢?就讓我們一起去揭秘。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因為犯了失期的死罪?其實我們一直被矇在鼓裡

戰國以來,各國人民飽受戰火摧殘。等到秦統一六國,舉國上下都期盼能夠休養生息。然而秦始皇卻為抵禦匈奴也為彰顯自己的千秋功業,徵集百萬軍民修築長城,使得百姓無法安寧。除了修築長城,他還動用七十萬囚犯修築阿房宮,極度的勞民傷財。

等到秦二世即位,暴政更加慘烈。他從各地調派囚犯和民夫為始皇修築皇陵,並且為防盜墓甚至不惜殘殺工匠。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因為犯了失期的死罪?其實我們一直被矇在鼓裡

當時全國的人口一共才有兩千萬,被髮配去修長城和阿房宮以及守嶺南和築皇陵的人加起來卻有二三百萬。如果除去老人,婦女和兒童,那麼當時的青壯年就所剩不多了。

公元前209年,陽城的九百個民夫不幸的被選中,要被髮配到漁陽去防守。陳勝和吳廣就在這些人之中,並且被任命為屯長。他們走到半路,趕上了下大雨的七月,道路都被雨水沖塌了,完全沒辦法按時到達漁陽。這時候陳勝和吳廣急了,因為按照秦國律法,逾期不到是要被殺頭的。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因為犯了失期的死罪?其實我們一直被矇在鼓裡

大難臨頭之際,陳勝和吳廣秘密地進行了一次商量。他們想反正已經犯了死罪了,逃走又沒有真正的自由,還不如大幹一場去反秦。陳勝還向吳廣講了秦國現在的形勢,大致意思就是說苛政早已激起了民怨,而秦二世的即位又是名不正言不順。

他們可以利用本該繼位的公子扶蘇和深得楚人愛戴的項燕將軍的名號造勢,以號召天下人的響應。聽了陳勝的一番話後,吳廣也覺得很可行,就同意了。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因為犯了失期的死罪?其實我們一直被矇在鼓裡

為了在軍中造勢以樹立威望,陳勝還用硃砂在白布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放在魚肚子裡面。等到戍卒吃魚時就發現了這一奇景,心裡默默覺得是天意。之後,吳廣還在夜裡去古廟處點火併且模仿狐狸的聲音喊:大楚興,陳勝王。這樣一來,大家更覺得陳勝是上天選中的可以稱王之人。

陳勝和吳廣在軍中樹立了威信後,在一天殺了兩個縣尉,並且號召下屬一起起義。他告訴他們按照秦律大家已經是死罪,就算不死去戍邊也是有去無回,還不如揭竿而起幹一番大事,死也死的轟轟烈烈。下面的人聽後紛紛願意追隨陳勝和吳廣,義軍就此成立。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因為犯了失期的死罪?其實我們一直被矇在鼓裡

起義軍成立後首先進攻了大澤鄉並取得勝利聲名遠播,因此他們的起義也叫大澤鄉起義。後來義軍先後攻下了薊縣和陳縣,陳勝在陳縣自立為王,國號張楚。此後,各地方都開始有人打著各種旗號自立為王,秦國的統治搖搖欲墜。雖然最終起義以失敗告終,但是陳勝吳廣起義動搖了秦國的根基,為日後劉邦項羽的滅秦奠定了基礎。

瞭解了起義的過程後,我們不禁會感嘆,如此意義非凡的起義竟然只源自於一次偶然。然而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根據雲夢睡虎地秦簡的記載,秦律中失期並不是死罪,只會遭受一些勞役上的懲罰而已。那麼這場起義就不是偶然性的,而是陳勝的一場騙局。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因為犯了失期的死罪?其實我們一直被矇在鼓裡

我們都知道陳勝還說過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證明他的思想覺悟早就超脫了農民並且極具野心。而且在組織起義的過程中他不僅懂得為自己樹立威信,還懂得借用名人威信,對下屬也極具煽動力。由此不難推想,陳勝很有可能是欺騙了群眾以實現自己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