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都错了,真正的崆峒山应该在天津的蓟州,现在的府君山

府君山古时称为崆峒山,后因明朝崔福君在该山修道成功而更名为府君山。看到“崆峒山”三个字,你马上想到的肯定是武侠片中的崆峒派吧,难道大名鼎鼎的崆峒派创始于古时的蓟州?自然不是。其实,全国各地有崆峒山八、九处之多。记住这一点,它对本篇的论证非常重要哦!

其实我们都错了,真正的崆峒山应该在天津的蓟州,现在的府君山

蓟州的崆峒山同样有着深厚的道家文化渊源。明嘉靖《蓟州志》载:“崆峒山在城北五里,一名翁同,旧传广成子居于上,黄帝尝问道焉。今人呼为府君山,以有崔府君庙故名”。

这里是广成子修道、成道的地方。广成子是谁?上古时期的道教人物,华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曾多次在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作为黄帝的老师,广成子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始祖。黄帝就无需介绍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啊。

其实我们都错了,真正的崆峒山应该在天津的蓟州,现在的府君山

清代道光年间《蓟州志》里附有的《崆峒山图》,清晰地标明了广成子殿的位置。

《庄子·在宥》讲:黄帝在当上天子第十九年,去崆峒山拜见广成子,求治国修身之道。然而他第一次碰了壁,受到了广成子的讥讽。黄帝感到非常惭愧,回去后,捐弃天下,筑就一间别室,闲居默想了三个月之后,再去求见广成子才得以接见。

然而过去史学界一般都以司马迁《史记》中的寥寥数语(西至于空桐,登鸡头)作为定论,认为甘肃平凉的崆峒山就是黄帝问道之所。据查,全国各地有崆峒山八、九处之多。其中,甘肃3处,河南2处,四川、江西、宁夏、天津蓟县各1处,尤以甘肃省平凉市的崆峒山最为著名。我们粗略计算一下,黄帝都城“涿鹿之阿”(今河北省涿鹿县)离蓟县不足 200公里,而离甘肃平凉直线距离在2000 公里以上,且还隔着太行、吕梁等众多山脉以及黄河、汾水、渭水等天险,从前车马慢,在当时环境恶劣、交通极为落后的情况下,黄帝怎能在三个月内轻易两度远涉甘肃平凉呢?

其实我们都错了,真正的崆峒山应该在天津的蓟州,现在的府君山

《光绪顺天府志》还记载:“蓟县有笄头山(过去蓟县城北的渔山则状如卧鱼又恰似发簪故有笄头山之名);空同、笄头(与鸡头音同)相去不远”,符合《史记》所讲黄帝西到空同登鸡头之说。

明代史学家孙承泽所著的《天府广记》载:“蓟州东北有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处。”康熙宠臣朱彝尊非常赞同孙承泽的说法,在《日下旧闻》中,他对黄帝问道甘肃崆峒山之说,提出了质疑。文中提出:“然稽之尔雅,北戴斗极为空桐,空桐之人武司马彪注《庄子》亦云: ‘空桐当斗之山。则空桐宜在北矣。 ’且问道之文载于《庄子》,其初往见广成子,谓帝不足以语至道,退而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要之。当日帝邑于涿鹿之阿,去蓟甚迩,故不难复要之。”

其实我们都错了,真正的崆峒山应该在天津的蓟州,现在的府君山

清华大学任重远教授经过数年的考证研究认为:北方燕山一带是黄帝活动中心,并著作了《迁安黄帝古都》一书(迁安位于蓟县东120公里处,暗合《史记》“西至于空桐,登鸡头”之说。)该书对甲骨文《小屯·乙编·7171正片》进行了破译,此片记载了“黄帝在幽州无终山中习武练斧”的史实。任重远教授还对郭沫若编纂的《卜辞通纂·天象·第四三一片》进行了重新诠释。此片明确写道“黄帝在无终山中的空同山上问道于广成子”。同时,此片还记载:商代之王,在北京平谷南 10里气鼓山(蓟州溶洞)第一次冒出气后第十一日(甲日),在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处(蓟县崆峒山),用“帝牛(洗涤三个月的牛)”祭祀“甲”名为首的十位先祖。甲骨文,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殷商甲骨文记述的黄帝在无终山舞斧、问道的史实最为真实可信。这为黄帝活动区域及问道之所提供了最为可靠的证据。

蓟县,古为无终子国,今日的县城就是当时国都所在地,这已为史学界所公认。蓟县区域内的燕山余脉古代曾统称为无终山。黄帝死后就葬在了蓟县邻县平谷县的鱼子山(桥山)上(陕西省的黄帝陵是衣冠冢),汉代的百姓在山下建有轩辕台(即轩辕庙)祭祀。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历北方时曾有《拜轩辕台》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飘落轩辕台。 ”明嘉靖,清康熙、道光,民国时期的《蓟州志》和《钦定盘山志》等均对此山有详细著述,并都有黄帝登此山问道于广成子的记载。《太平寰宇记》、《名胜志》、《光绪顺天府志》、《天府广记》、《畿辅通志》、《日下旧闻考》、《神仙通鉴》等志书也都肯定了《蓟州志》关于黄帝问道崆峒山(府君山)的说法。

总而言之,诸多史料证实了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曾在崆峒山(今府君山)向广成子问道、修道的史实。

其实我们都错了,真正的崆峒山应该在天津的蓟州,现在的府君山

府君山(崆峒山)自古以来就是灵山福地,从蓟州明、清以至民国各种版本的“州志”“县志”中还有大量的崆峒山与蓟州城的“风水”记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