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企業如何切入供應鏈金融?

“互聯網公司和傳統實體企業有很大的不同,花3到6個月時間推一個新產品,對傳統企業來說很正常,但是對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這個市場已經失去了。”海爾互聯網金融公司總經理王偉7月26日晚在

金融城“供應鏈金融微課堂”上表示。

這是一個在實體企業勇挑互聯網重擔的人,短短一年半時間,海爾已經交出了一份答卷:“海爾集團全資控股的互聯網金融科技平臺——海融易,截止2016年6月底,交易額突破123億元,每月交易額增速超過70%,這些“牛氣”的數據是怎麼實現的呢?王偉怎樣帶領傳統企業走上互聯網之路?

緊抓三流兩端

“如果把供應鏈金融比作一個蹺蹺板,那麼一端是資金端,一端是資產端。”王偉稱。“其中,資產端對於金融來說更為重要。”

資產端第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信息流。主要依賴核心企業生產銷售中積累的上下游的erp信息,這些數據可以準確判斷企業是否在良性發展。

第二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物流。在實體產業,產品都是有形的,一定脫不開物流和運輸,所以物流企業掌握了上下渠道的運輸控制權。

第三個環節就是資金流。最初對資金的把控是以傳統金融機構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時代又增加了互聯網資金屬性,比如京東本身有流量的紅利,同時給上下游供應商提供小額的融資和貸款,從而可以控制供應商的資金往來,或者說融資成本,因為控制流量和銷量,所以對資金的把控更精準。

實體企業如何切入供應鏈金融

王偉表示,海爾切入互聯網金融,首要考慮自己的優勢,比如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的資源,兩億多用戶,大宗物流日日順的物流信息,遍佈全國的網絡,十多萬人的智能家居的研發創業人員,全國幾萬銷售門店和售後服務網點,這是核心資源。

確定了差異化突破口之後,下一步怎麼打?是要獨立操作還是跟外部合作,是要內部調整還是社會招聘,是要空降外腦團隊還是要內外結合,既要運用傳統企業的優勢,又要有互聯網思維。

海爾的選擇是獨立操作,內外部資源配合,最重要的是集團公司最高決策層對轉型變化的決心,這個團隊註定了跟體系內的團隊和人員在思維和操作上是不同的,所以集團核心領導層對這方面的資源投入和政策傾斜有多大決心。

做金融風控是永遠的核心

王偉表示,做供應鏈金融的風控是最重要的,與風控相關的抓手一定在資產端。這裡面的三個抓手包括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

比如資金流,海爾通過支付公司的業務途徑可以達到定向支付和資金清結算回款;通過支付公司比較有效控制資金往來信息,專款專用定向、自動回款設置,有效降低資金清結算風險。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三個趨勢

從海融易的三塊產品就可以看出海爾對互聯網金融未來趨勢的判斷: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產品、小微理財。

王偉表示,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第一、傳統生產製造型的供應鏈金融;第二、消費金融;第三,農村金融。

這三個領域裡有行業壁壘,可以保護傳統企業以免受到互聯網優勢企業的入侵;同時,技術滲透的程度還比較低,市場還沒有被過度發展,機會很大。農村金融相對來說還是個空白。

金融城公益微課堂短短三十分鐘,很多關於供應鏈金融的“乾貨”還未來得及分享,8月6-7日,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負責人李老師、京東金融副總裁王琳、 海爾互聯網金融總經理王偉、國美金控原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總裁白雲峰等將繼續來金融城課程分享心得。

詳情諮詢:尚女士 183108977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