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北洋風雲(八)中國最強者——“三不將軍”吳佩孚

1924年的中國,軍閥割據,動盪不堪。自從袁世凱死後,當時的北洋軍閥,已經是幾分天下的局面。就在中國軍閥混戰,達到最高潮的時候,也就是在1924年9月8日,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一篇新鮮出爐的《時代》週刊出版了,封面人物上赫然刊登著一位留著鬍鬚的亞裔軍官,照片下寫著文字:中國最強者——吳將軍。這位受海外矚目的中國軍人,就是當時中國的直係軍閥首領 吳佩孚。

北洋風雲(八)中國最強者——“三不將軍”吳佩孚

“中國最強者——吳佩孚”

為何一個地方軍閥會被稱作能統一中國的人呢?而且還被稱作"中國最強者"!而三十年前,這位將軍甚至還是一位算命先生,他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呢?

早年時期

同治十三年(1874年)4月22日,吳佩孚生於山東省蓬萊縣。他5歲時就開始入私塾讀書,9歲便可開篇做文章,12歲讀完四書五經。1890年,吳佩孚16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家境漸寒。吳佩孚從小就在私塾里長大,學習優異。23歲時,金榜題名,中了秀才,後來由於掀反鴉片臺、指責男女同臺演戲,吳佩孚被革去秀才功名,避禍外逃到北京,在崇文門外以寫春聯、卜卦為生。吳佩孚是一個有志向的人,雖然要掙錢養活自己,但算卦顯然沒有出息。在堂兄的激勵勸告下,他放下了書本,毅然決定投筆從戎,投靠了天津武衛左軍聶士誠部。

1903年,日俄戰爭即將爆發,日本使館副武官青木宣純與袁世凱面商日中聯合組織情報機構事宜,袁世凱從北洋軍中挑選數十名精幹士官,與其組成了聯合偵探隊。這其中就有後來的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吳佩孚參加日軍的諜報活動後,幾次進出東北,其間曾被俄軍俘獲,但拒不招供,被判了死刑,在去行刑的路上趁機跳車逃生,戰後晉升上尉軍銜,日軍授勳以資表彰。

經歷過幾年的軍旅生活,出生入死的吳佩孚可不願成為戰場上的炮灰,他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靠山。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吳佩孚投在了北洋軍第三鎮統制曹錕麾下,當時曹錕既是老淮軍的骨幹,又是袁世凱密下的親信,是北洋系的紅人。吳佩孚以其足智多謀,逐漸得到曹錕的賞識和重用,並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軍閥混戰

有人說吳佩孚是一位足智多謀的儒帥,他確實是能夠把握機遇的人。第一次是在袁世凱派曹錕率軍攻打山西革命軍的時候,吳佩孚通報反叛軍,曹錕開始格外關注他。袁世凱宣佈稱帝后,蔡鍔在雲南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袁世凱派直系將領曹錕前去鎮壓,吳佩孚取得了瀘州、納溪的勝利,戰功卓著,又在峽谷中第二次營救了被圍困的曹錕軍隊。曹錕感激萬分,誓與吳佩孚共進退,並向袁世凱稟報了吳佩孚的功績,吳佩孚被授予陸軍中將。吳佩孚得到曹錕的賞識,曹錕對他言聽計從,他開始鋒芒畢露,扶搖直上。

北洋風雲(八)中國最強者——“三不將軍”吳佩孚

北洋直系首領吳佩孚

曹錕在鎮壓蔡鍔的護國運動過程中,起初非常積極地進攻護國軍。吳佩孚看出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就勸曹錕採取暗中聯絡各省的一舉兩全之策。果不其然,稱帝僅僅83天的袁世凱,在一片聲討中被迫下臺,不久病死了。段祺瑞上臺後,鑑於曹錕不是堅定的擁袁稱帝者,而且具有一定的實力,就認命他為直隸督軍。這次吳佩孚的良策讓曹錕躲過了與袁世凱同流合汙的惡名。但隨著北洋軍閥直、皖、奉三大派系的形成,軍事鬥爭的形勢,開始愈演愈烈。

自從張勳復辟被推翻後,直系馮國璋當上了代理總統,曹錕是直系西路軍的統帥,而跟隨曹錕的吳佩孚,便打算在軍閥之間的爭奪中,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1918年2月,西路軍統帥曹錕令吳佩孚以代理第三師師長的身份,任前敵總指揮,吳佩孚連克嶽州、長沙、衡陽等湘中重鎮,被稱為常勝將軍。但攻湘首功應屬吳佩孚,卻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段祺瑞卻把湖南督軍的寶座讓給了自己的心腹張敬堯。吳佩孚只撈得了援粵軍副總司令的虛銜。直系打仗,皖系做官,吳佩孚十分氣憤。同年六月,在攻下西南的門戶、湖南最重要的戰略要地衡陽後,吳佩孚便按兵不動,第三師全體罷戰,這一舉動使一直暗鬥著的直、皖兩派保持面和的態勢轉入到公開的分裂。

直皖戰爭

1919年,全國爆發了反對"巴黎和約"的五四愛國運動。面對民族危亡,皖系力主簽約,直系堅決反對,奉系則樂得坐山觀虎鬥。吳佩孚直接通電大總統徐世昌:"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並表示"衛國是軍人天職,與其簽字貽羞萬國,毋寧背城借一。如國家急難有用,願率部作政府後盾,備效前驅"。當北洋政府對愛國學生進行大肆逮捕時,他認為大好河山任人宰割之時,這些學生不顧自己的生命,為國家、民族前仆後繼,"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要求大總統釋放學生,否則眾怒難犯。吳佩孚在五四運動中的行為深得國人的讚許,認為他是一個富有膽略的愛國軍人。

1918年至1919年的兩年間,直系兵力日趨強大,從5個混成旅擴大為9個。在軍事、政治皆成熟的情況下,醞釀已久的直皖戰爭爆發了。在一旁隔岸觀火的奉系軍閥張作霖看到了時機,準備趁火打劫,聯合直系軍隊突然出兵,5日內便把皖系徹底打敗。張作霖打心眼裡看不起曹錕和吳佩孚兩人,幫助直係軍閥只是為了趁機擴大勢力,除掉老將段祺瑞才是他的大計。所以到1921年底,在洛陽經過年多的擴軍練兵,已擁有十餘萬兵力的直係軍閥吳佩孚,不甘心在直皖戰爭中權威受到挑戰,終於又拉開了新的戰幕,打響了他與奉系軍閥的直奉戰爭。可以說直奉戰爭的開始標誌著中國軍閥戰亂,逐漸到達了巔峰,也是吳佩孚個人命運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在這一場戰爭中,吳佩孚成為了當時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北洋風雲(八)中國最強者——“三不將軍”吳佩孚

北洋割據形勢圖

直奉戰爭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曹錕授予吳佩孚軍事全權指揮,率領直系軍隊以洛陽之師為主力,迎戰張作霖。雖然當時吳佩孚直接參戰的軍隊只有張作霖的一半,而且,張作霖、段祺瑞和孫中山結成了三角聯盟。可吳佩孚似乎真的為自己卜了卦,算到了天機,依然胸有成竹。直奉大戰剛打響,張作霖在北京的部隊,就有兩個師投降了吳佩孚。吳佩孚攻下北京城後,勢如破竹,奉軍被打死、打傷、投降和逃亡的人數超過十萬人,僅僅有2萬多人逃出了山海關。此後,完全掌握北京中央政權的直係軍閥,成為了當時最有實力的軍閥。就是這位秀才書生吳佩孚如今手握重兵,控制著直隸、陝西、山東、河南、湖北等省的地盤,他50歲生日時,各地的軍政要人和文化名人,各國駐華使館的武官,雲集洛陽,為其祝壽。此時的吳佩孚叱吒風雲,顯赫一時,登上了生命的巔峰。而此時,一場更加慘烈的激戰卻在吳佩孚背後悄悄地孕育而生。


1924年9月15日,就在美國《時代》週刊報道吳佩孚是"中國最強人"之後的15天,當年直奉戰爭戰敗的張作霖以反對直系發動江浙戰爭為由,出兵15萬人向山海關、赤峰進發,張作霖要報仇雪恨,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歷史就像是一部鬧劇,本來八方風雨會中州的吳佩孚也想不到,這次直奉戰爭並不是一場將他推向人生頂峰的戰鬥,而是一場悲劇的重演,而悲劇人物卻恰恰調換了位置。當年吳佩孚攻入北京,正是由於張作霖的軍隊倒戈,頃刻間讓兵力不足的吳佩孚局勢逆轉,大勝奉軍。而幾年後,當吳佩孚親率十萬大軍,正在與奉軍激戰時,直系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也發生同樣的倒戈,他在後方的3萬人馬從熱河撤軍,密謀策劃了"北京政變",囚禁曹錕,一時直系大局混亂,軍隊潰敗,吳佩孚總部及殘兵不足千人,只能嘆息大勢已去,隨即回到洛陽。

1926年7月1日廣東國民政府北伐。北伐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連連得勝,使吳佩孚喪失大量地盤。1927年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武昌舉行二次北伐。吳佩孚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率殘部逃往四川託庇於楊森。

下野之後

下野後的吳佩孚相繼逃亡於四川,甘肅等地,數次圖謀東山再起,最終都化而為泡影。直到1932年2月,他才回到了舊夢開始的北京城定居,受到張學良的優待,以種花、養鳥、著作、研究佛學安度晚年。1935年12月20日,日本侵略者為了分裂中國而搞"華北五省自治",請吳佩孚上臺當傀儡政權首腦。他憤然拒絕。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入日本醫院治療。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將其殺害。一代儒帥梟雄悄然離開了人世。

1940年1月21日,國民政府於吳佩孚移靈之日,舉辦了吳佩孚將軍追悼大會,蔣介石親臨致祭並送輓聯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1946年12月16日,國民政府為吳佩孚舉行國葬,葬於北平玉泉山,由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主祭,民國軍政要員等近萬人參加。

北洋風雲(八)中國最強者——“三不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墨跡

筆者簡評

吳佩孚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吳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吳佩孚被人稱作儒帥,為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地盤,帶領過幾十萬軍隊,卻沒有大量的私人積蓄和田產,以致下野後還得靠人接濟維持生活,他不愛錢、不納妾、不如租借,是北洋軍閥中又一位道德楷模。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最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