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度:時代週刊封面上的第一張中國面孔——吳佩孚

1924年9月18日,一個光著腦袋,留著一嘴短短的紅鬍子,長臉高額,鼻像很好的中國人出現在了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上,被美國人認為是“中國最強大的人物”,他擁兵數十萬,在中國的中心洛陽影響著整個國家的局勢,他是一代儒將——吳佩孚。


民國風度:時代週刊封面上的第一張中國面孔——吳佩孚

《時代》週刊封面的吳佩孚



少年:一雙觀察社會的眼睛

吳佩孚於1874年出生于山東蓬萊縣,天資聰穎,愛好學習,在私塾期間喜歡背書,深得老師喜愛。但是不幸的是,十六歲時父親去世,家庭逐漸貧寒,只能去當地擔任水兵,但是依然堅持著科考之路。當時清王朝危在旦夕,政治腐敗,西方勢力深入,鴉片盛行,民眾深受其害。少年吳佩孚以一介書生的道義,指責政府放任鴉片銷售。同時作為閱讀四書五經出來的士人,他對當時男女同臺演戲之風難以接受,也多有批判。很快被政府追責,一年前好不容易考取的秀才功名被除去。吳佩孚處境艱難,以至於在京城寫對聯,為人算卦為生,生活非常困苦。



青年:參天之苗破土綻放

就在這時,堂兄的資助猶如雪中送炭。在堂兄的推薦下,他投筆從戎,並且在1901年考入武備學堂接受正規軍事訓練。後來袁世凱任直隸總督之時,加強新式軍隊的建設,吳佩孚的所在學堂成為袁世凱訓練預備軍的地方之一。當時袁世凱在天津開創中國警察制度,警察作為一種正式職業登上歷史舞臺。年輕的吳佩孚看準時機放棄在學堂學習的機會,轉而投身於警隊之中。1904年在中國東北,日俄戰爭爆發,當時腐朽的清王朝宣佈中立,日本人看準中國的中立地位,尋求中國人當間諜為其到俄方謀取情報。袁世凱推薦了吳佩孚等一行人,吳佩孚於是在東北多次執行任務,以至於被俄方抓獲卻依然拒不招供,後死裡逃生。他憑藉這一功勞被提拔為上尉,並且得到了日本方面的表彰。後來投奔至袁世凱部下曹錕麾下,因為吳佩孚是一個受過教育的儒生,他的學識很快受到曹錕讚賞,開始得到重用,走向政治舞臺的中心。二人成為後來直係軍閥的代表人物。

1912年,清帝退位,袁世凱掌握政權,對部下大加封賞,憑藉曹錕官位的提拔,吳佩孚也成為了一名旅長,統帥軍隊。

民國風度:時代週刊封面上的第一張中國面孔——吳佩孚

曹錕



中年:一縷衝破天際的硝煙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不久去世,他的部下形成各路軍閥,開始混戰。北洋軍閥分為多個派系,比較有名的有直係軍閥、奉系軍閥、皖系軍閥等,不同派系相互進行戰爭,造成了巨大破壞。1918年,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逼迫直係軍閥首領馮國璋以北京中央政府的名義命令其部下南下意圖武力統一中國。(但是段祺瑞是中央政府總理,掌握實權,支持武力統一,馮國璋為代理總統,支持和平統一,但在北京受制於段祺瑞)作為馮國璋部下的曹錕、吳佩孚等人只好南下攻打湖南等地。吳佩孚率軍入湘,勢如破竹,很快佔領長沙等地。但是這時段祺瑞卻在直係軍閥中製造矛盾,想要分裂直係軍閥勢力,以便安插自己的親信。曹錕、吳佩孚見勢不妙,便在湖南按兵不動,同時建議停止戰爭。停止戰爭的主張,使得吳佩孚得到了許多人的欣賞讚揚。吳佩孚想要罷戰北歸,這使段祺瑞非常不滿,他想要取消吳佩孚的職務,二者矛盾激化。不久馮國璋病死,曹錕成為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的地位也隨之得到提高。

後來在曹錕的影響下,直係軍閥與以“東北王”為代表的張作霖等奉系軍閥合作反對段祺瑞為代表的皖系軍閥,直皖戰爭於是爆發了。在這一期間於1919年開展了五四運動,吳佩孚作為文人將軍,對於青島的拱手相讓也是憤懣不平,對學生運動表示了充分的理解,這在當時軍閥中可謂是一股清流,對於被捕學生他上達中央政府要求釋放,受到高度讚揚。

在直皖戰爭過程中,段祺瑞全線潰敗,被迫下臺。直奉兩派控制中央政府,吳佩孚獲得了兩湖的統治權。後來在瓜分地盤的戰爭中,吳佩孚及其部下的勢力範圍囊括江蘇、陝西、直隸、河南、山東、兩湖等地,吳佩孚儼然成為一方霸主。然而一山不容二虎,軍閥之間的鬥爭還在繼續。很快吳佩孚就對張作霖對中央政府的人事調整不滿,便又爆發直奉戰爭,吳佩孚以儒治軍,嚴明軍紀,強調軍隊的效忠,很快就打敗張作霖十幾萬大軍,將他趕出山海關。這一戰功震驚國際,前文所提的美國《時代》週刊也不得不為這位有文化的大將軍獻出封面。吳佩孚威名遠揚,以至於他一生盡忠的主子曹錕也有所忌憚。曹錕暗地裡想要削弱吳佩孚的勢力,吳佩孚儘管對他始終服從,但是直係軍閥內部已經產生裂痕。




民國風度:時代週刊封面上的第一張中國面孔——吳佩孚

吳佩孚戎裝照

盛年:洛陽城上的燦陽光輝。

在吳佩孚勸阻無效的情況下,曹錕為了總統之位不惜進行賄選,登上總統寶座。吳佩孚對主子感到失望,便一心經營洛陽。吳佩孚坐鎮洛陽之時,聲威浩大,招募賢人,擴充軍隊。在他五十歲壽辰之時,眾多外國使節前來慶賀。洛陽城下,一個手握重兵,控制住直隸、陝西、河南、兩湖的大人物沐浴著來自各方的崇敬,一派朝氣,彷彿中華民國的強大光輝將永駐於此。

這讓曹錕也不得不說:“只要洛陽打個噴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然而面對工人運動,吳佩孚暴露了軍閥的本質。1923年2月7日,吳佩孚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不顧工人的基本權益,與帝國主義勢力聯合造成了這起慘絕人寰的血案,許多工人代表倒在了子彈之下,大批人員被捕,史稱“二七慘案”。“二七慘案”是吳佩孚一生中最大的汙點,也是他難以抹去的軍閥落後性的表現。

民國風度:時代週刊封面上的第一張中國面孔——吳佩孚

老年吳佩孚



晚年:落寞的鐵骨

似乎吳佩孚也逃脫不了盛極而衰的的定律,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戰爭,由黃埔軍校按照德式軍隊的標準培養的現代化富有革命信仰的革命軍勢如破竹,由於吳佩孚在任命重要職務時不喜歡鋒芒超越自己的部下,導致決策層水平低下,面對革命軍,兩湖地區很快落入國民政府手中,吳佩孚逃往河南。革命軍繼續北伐,吳佩孚一蹶不振,士氣不足,接連大敗,逃亡四川。後來吳佩孚到達北平過著隱居式的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敗,他英明一世,何嘗不想東山再起呢!他想要借抗日的名義拉攏舊部,卻被蔣介石發現,受到國人指責。 1935年,日本人看重吳佩孚的地位,想聘請他成為日本在中國的代理人。吳佩孚嚴詞拒絕,絲毫不為所動,這讓日本人氣急敗壞,對吳佩孚動了殺心。

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因牙病進入日本醫院治療,受到日本方面指使,牙醫將其殺害,一代梟雄為了最後的民族大義最終殉死。他的魅力在於昔日的敵人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一級上將,表彰他的軍事才能和民族氣概。吳佩孚葬禮極為隆重,但是他遺囑中卻要求自己下葬不要任何珍寶,他昔日部下師長喬林甘願為他守墓,持續終生。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大公報》,於12月6日發表社評《悼吳佩孚將軍》,其中說:“吳佩孚將軍以敗血症於前夕逝世於北平,此一代人傑,乃於今日保持完節溘然長逝於異族大敵統治下之故都,全國同胞聞此噩耗,均不勝其感念悲悼之情矣!”

民國風度:時代週刊封面上的第一張中國面孔——吳佩孚

吳佩孚葬禮


吳佩孚就是這樣一個複雜的人,他死去的身影依舊高大,不愧於中華兒女,保持了晚節。作為文人,他也有著《春秋正議釋證釋》、《易箴》、《大丈夫論》、《日食參考說》、《循分新書》等一系列作品。他或許犯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終其一生,是功是過,還得由後人評說。

吳佩孚

挑燈逐名行伍去,

握柄享榮文詩來。

戎馬馳騁風流盡,

傲骨不碎芳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