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拚死頂住日軍壓力,寧死不當漢奸,百姓撒紙錢600多斤

吳佩孚,山東蓬萊人,二十世紀二十年直奉戰爭以後,曾經傭兵五十萬,北洋軍閥首領的吳佩孚朝事,因為年輕的時候,在家鄉靠去過秦情的秀才,而且在吳佩孚自己的一生當中因為收集書籍,所以在軍閥當中被成為是儒將,在第二次治理戰爭當中,由於馮玉祥的臨陣倒戈,吳佩孚戰敗,三年以後的1925年,吳佩孚帶領著兩艘軍艦,穿過洞庭湖去嶽州定居,在這個時候,他儒將的氣質就顯示無疑,在途經武漢的時候,還即興賦詩一首。

吳佩孚,拼死頂住日軍壓力,寧死不當漢奸,百姓撒紙錢600多斤

吳佩孚作為一個北洋軍閥首領,在軍閥混戰年間 ,確實是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後果,兵敗以前的1923年,因為要鎮壓京漢鐵路的工人罷工運動,在這個運動當中,殺害了罷工工人無數戶,殺害了很多的共產黨員,甚至還製造了二七慘案,但是,吳佩孚身上的氣節,確實無數的軍閥,已經中國人要學習的。

吳佩孚的愛國之心,就表現在五四運動當中,大力支持愛國學生,去呼籲中國人覺醒。吳佩孚覺得,面對大好河山被外國人踐踏,只要是稍微有一點人性的人,都會奮起反抗,這些孩子們,有很高的愛國熱忱,雖然自己的力量,十分的渺小,但是他們起碼懂得奔走相告,讓更多的中國人去積極反抗,他們的行為是值得嘉獎的。在五四運動當中,有很多的愛國學生被抓捕,吳佩孚親自出面,要求政府釋放學生,收復青島。當時面對外強中乾的中國來講,只能是簽署《巴黎合約》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吳佩孚的耳朵裡,吳佩孚知道以後,親自聯絡了馮玉祥,趙恆惕等人,公開反對簽署條約。

吳佩孚,拼死頂住日軍壓力,寧死不當漢奸,百姓撒紙錢600多斤

1932年,兵敗多年的吳佩孚,定居了北平,一到北平就受到了張學良的款待,兩人之前是摯友,因為吳佩孚不貪不腐,所以沒有什麼積蓄,張學良還多次主動接濟吳佩孚,但是吳佩孚知道了,張學良在九一八事件當中的不抵抗政策之後,還是義憤填膺的大罵張學良。

吳佩孚,拼死頂住日軍壓力,寧死不當漢奸,百姓撒紙錢600多斤

七七事變之後,北平淪陷了,當時到處都是外國人的租界,但是,有一身硬骨頭的吳佩孚還是頂住壓力,打死都不住到外國租界裡邊,面對日軍地軟硬兼施,張學良更是梗著脖子,打死不做漢奸。這個時候,“好言相勸”的日本人,見吳佩孚是打定主意不給自己服務,於是久強迫他參加記者招待會,日本代表還在大會上公開表示,中日議和,還塞給了吳佩孚依仗贊成日方主張的稿子,讓他在記者招待會上讀出來。但是,吳佩孚不僅沒有這樣做,還通過家屬向美國方面的記者澄清事實,還了自己一個清白。

吳佩孚,拼死頂住日軍壓力,寧死不當漢奸,百姓撒紙錢600多斤

在招待會舉行之後,他受到了日方的折磨,終於在十個月以後,吳佩孚還是不幸辭世。大家知道以後,紛紛給他送行,光是給他撒的紙錢就達到了六百多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