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他具有高尚情操,亂世中仍舊有底線,至今起因成謎

想當年,吉江遼瀋,人民安樂。

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滿江紅 登蓬萊閣》吳佩孚

這是吳佩孚鼎盛時期自己填的一闕詞,在軍中廣為流傳,是當時的軍歌。從這幾句詞我們不難發現玉帥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他對於日本侵略我國的憎惡。都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但是吳佩孚自己是個秀才出身的兵,比起文化知識,估計那會的軍閥沒人能和吳佩孚相比。今天,淮生為大家講述一下玉帥吳佩孚的傳奇事蹟,年少的時候我第一次聽說吳佩孚的時候聽說他曾經拒不接受日本特務給他的援助,當時就得吳佩孚是個愛國人士,這是吳佩孚給淮生的第一印象。

吳佩孚:他具有高尚情操,亂世中仍舊有底線,至今起因成謎

吳佩孚,山東蓬萊人,從小就被父親送到讀書,經常被先生誇讚他讀書努力。十六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他不得不去當學兵,但是在當學兵的同時他也不忘刻苦讀書。二十二歲那年,吳佩孚中了秀才,亂世軍閥中很少有像吳佩孚這樣讀過書的,所以在吳佩孚的骨子裡是懂得禮義廉恥,懂得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讀書經歷也影響了他許多,使得他成為了一個有道德有底線的政治軍事家。

吳佩孚:他具有高尚情操,亂世中仍舊有底線,至今起因成謎

吳佩孚驍勇善戰,特別會用兵,除了“玉帥“之外他還有個“常勝將軍”的稱號,他常令敵人覺得聞風喪膽。雖然他是北洋軍閥的後起之秀,但是他善於謀劃,並且懂得分析大局,這是很多大老粗軍閥所不具備的。“秀才用兵,頗用心計”,吳佩孚的棄筆投戎非常的成功。

吳佩孚:他具有高尚情操,亂世中仍舊有底線,至今起因成謎

吳佩孚還是個極其自律的人,亂世中軍閥縱情美色,但是在這方面他一直都特別自律。吳佩孚的母親在他十六歲的時候為他定下一門親事,但是他連這個妻子宋氏的面都沒見過,這個宋氏就病逝了。但是吳佩孚一直把她當成是自己的髮妻,在自己發跡之後還讓宋氏入了宗祠,對待宋氏的家人也是一直都在照顧,十分的有情有義。

吳佩孚:他具有高尚情操,亂世中仍舊有底線,至今起因成謎

在他三十歲那年,才正式的娶了第一任妻子也就是李氏,因為李氏膝下無子,所以吳佩孚的母親又給他納妾。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在男女問題上,他一直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來沒有亂搞,這在當時極其難得。相傳曾經有一位德國美女特別欽慕吳佩孚,還給他寫了情書,但是吳佩孚只說了四個字:老妻尚在。

吳佩孚:他具有高尚情操,亂世中仍舊有底線,至今起因成謎

吳佩孚最讓人敬佩的,還是他的愛國主義情懷,在“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人加快了對於我國的侵略,吳佩孚作為當時的焦點人物所以很受日本人的重視。但是吳佩孚是個有民族大義的人,面對日本人的拉攏,他總是毅然決然的拒絕,日本人曾經要給他捐贈“步槍十萬支、機槍二千挺、大炮五百門,子彈若干,此外並助款百萬”都被他拒之門外。

吳佩孚至今起因成謎,因為吃餃子的時候傷了牙齒,所以在請日本牙醫看病後竟然檢查出敗血病,而且從檢查到離世竟然就是短短十天光景,所以一直有傳言是因為他不屈服日本人,所以被害死,但是至於真相到底如何,後世也不得而知。

吳佩孚:他具有高尚情操,亂世中仍舊有底線,至今起因成謎

吳佩孚一生還有個四不原則:

不做督軍,不住租界,不結交外國人,不舉外債。

這四不原則足以證明他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高尚的個人情操。在1924年,他還成為首位登上《時代週刊》的中國人,他這一生都不貪財,也從來不任人唯親,說過“凡吳家近親,上自父輩,下至自己之後三代,永不敘用”。綜上所述,玉帥吳佩孚非常值得我們後世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