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臣,他是湘军的创建者,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终结者。但是你能相信就是这么威名赫赫的一位重臣曾经浑身是毛病的人吗?他又是如何变成后人敬仰的圣贤?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作为家中的长子,曾国藩身上背负两代人的希望,他五岁启蒙,六岁入学。可是他的资质并不是特别高,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榜榜落第,接连七次都名落孙山,直到他二十三岁那年,中了秀才,长二年又中了举人,五年后中了进士,人生从此仿佛开挂一般。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虽然跃过了龙门,但此时的曾国藩脑子里还只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从气质到观念,与当时乡下读书人并无本质不同。他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大大小小的许多缺点: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整天走东家串西家的,虽然给自己订有自修课程,却静不下心来学习;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佳,脾气火爆;三是虚伪,对人作几副面孔。

三十岁是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分水岭,一入翰苑,曾国藩见到太多气质不俗之人,往来揖让,清风逸气,这些人都是学理信徒,自我要求严厉,对待他人热情。结识了这些良友之后,曾国藩检讨自己,不觉自惭形秽,毅然立志,要“学作圣人”。

当时有两个人对他影响很大。一个叫唐鉴,一个叫倭仁。曾国藩听人说,有一个人叫唐鉴的,是个大儒,有一套自我修练的秘诀。他就跑上门去向他请教。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唐鉴告诉他,自我修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都要写日记,每天晚上都要记几条反省日记,反省自己这一天做得怎么样,不管是紧急事务,还是生了重病,也不打破这个规律。

当时朝中还有另一个大儒,叫倭仁。曾国藩也向他请教过,他的办法也是写日记。倭仁修身最下功夫的事,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要记下来,反省自己,然后改正。

曾国藩一听,这两个大儒,都异口同声要写日记,那我也写吧。曾国藩开始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他综合了两位大儒的方法,写日记。每天从起床到睡觉,吃喝拉撒睡,都要进行自我监督。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曾国藩前期四处碰壁,仕途不顺。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为了考取举人就考了六次,后来好不容易踏入官场,但是曾国潘性格比较耿直,年轻气盛,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也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后来他面见皇帝也是这样,都是直言不讳,他以为皇帝喜欢耿直的臣子。他效仿魏征可是他面对的皇帝不是李世民,所以这也造成了他仕途的不顺,皇帝看他不顺眼,其他臣子也处处排挤他。

不过好在曾国藩确实也算是有些能力,回到湖南自己创建了湘军,他治军严格,在他手上的湘军战斗力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的。恰巧在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搞得大清丢了半壁江山,晚清统治者不得不重用曾国藩。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等到太平天国衰弱的时候,曾国藩立刻就被贬回老家,理由就是让他为过世的父亲守孝。曾国藩在家三年开始反思,思想开始发生改变

在曾国藩守孝的这三年里,他开始逐步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就是在三年里,曾国藩变了一个人一样。这里不得不提对他影响很大的两个人,唐鉴和倭仁,这两人都是当时的儒学大家,曾国藩就是向他二人学习如何反思自己。

反思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每天写日记,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写一天都不停。并且他写日记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他写好之后他让别人来看并给出意见。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曾国潘三年后出山,官场混得风生水起,三年过后,曾国藩不在有过去的执着,而是变得老奸巨猾,他知道了对什么人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因此他步步高升,成为了晚清的一位重臣。曾国藩把每天反思自己的习惯一直到他晚年都还在坚持,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他教导后世子孙也要每天反思,这点从曾家的家训中就可以看得出。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的早年修身十三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当然,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好在曾国藩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又是圣人的铁杆粉丝,哪怕在外带兵,他也把自己的日记定期抄写,送回老家,给兄弟子侄们看。

一是为他们做一个榜样,让他们看看我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再一个是让他们监督自己,后辈看着自己,当然就更不好意思偷懒了。

在一次次反复磨练中,他的气质性格渐渐发生了变化。到四十六岁后,他终于对自己的恒心比较满意了。

他总结说:“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他把个人修身的习惯,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同时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身是空虚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关键的原因。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子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可以说,正是因为曾国藩坚持对自身人格修炼,才有他后面的成就。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他的人生格律: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回顾曾国藩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总之,能让曾国藩从一个混身是毛病的人,变成后人敬仰的圣贤,皆因为他成为圣人的“终粉”,并有超人的意志力,当他立志“学作圣人”开始,坚定不移地对自己进行人格修养方面的磨练,并将人格修养作为一生的追求。立志并不难,难得是坚持,唯有坚持的人,才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