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广陵散成了绝响!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广陵散成了绝响!

来源丨喜马拉雅FM余秋雨的精品课《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

阮籍与嵇康都是魏晋名士的重要代表,他们因性情相投,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结局又如何呢?

骑驴上班的阮籍

阮籍对官场的态度很有趣,不是像历代文人那样,或者垂涎官场,或者躲避官场,或者利用官场,或者对抗官场。他都不是,他的态度是:游戏官场。

有一次,阮籍与司马昭闲聊,说曾经到过山东东平。司马昭就顺水推舟,让他出任东平太守。他就骑上一头驴,到东平去上任了。他到了东平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官衙里边的墙壁全部拆掉,改成了开放式的办公。这一来官员们可以互相监督,沟通也便利,效率大大提高,顺便他又精简了法令,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振。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广陵散成了绝响!

做完了这一点事,阮籍就回来了。一算,只花了十几天。后来历史学家说,阮籍一生正儿八经上班,也就是这十几天。500年后,大诗人李白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李白写到: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李白是佩服阮籍的。

当时阮籍所处的环境礼教森严,尤其对男女之间的接触,百般防范。对此,阮籍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广陵散成了绝响!

一位美丽又有才华的女孩在没出嫁前就死了。阮籍根本不认识这家人,也不认识这个女孩,但听到消息后就去吊唁,还在灵堂上大哭一场,把四方邻居都吓坏了。

阮籍不会装假,毫无表演意识,他那天的滂沱大雨全是真诚的。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短促的生命。

不顾礼法的朋友,打铁的音乐家

比男女之防更严厉的礼教是孝道。孝道主要表现在父母去世后的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无欢,甚至三年守墓。这一个个漫长时间,其实与子女对父母的实际感情已经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做给别人看。正是在这种气氛中,阮籍的母亲去世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广陵散成了绝响!

按照当时的规矩,在吊唁的灵堂,只要有人来吊唁,亡者的亲属必须先哭拜,然后客人在跟着一起哭拜,一次又一次。但是人们发现,阮籍作为亡者的儿子只是披头散发的坐着,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漠然。这引起了前来吊唁的人的不满。

这种不满一一传开,被一个年轻人听到了。这个年轻人知道阮籍,听了以后,便起身捧了一坛酒,拿了一把琴,向灵堂走去。阮籍一看见,就站起身来迎上前去,接待这位与他一样不顾礼法的朋友。这位带着酒和琴来灵堂的年轻人叫嵇康。

嵇康比阮籍小13岁,是曹操的曾孙女婿,他比阮籍更精彩。

他那天捧着一把琴到阮籍的母亲灵堂是对的,因为他本身是一位大音乐家。嵇康有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叫《声无哀乐论》。

但是当时这位大音乐家的日常事务,居然是打铁。他给别人打铁不收钱,如果有人拿点酒作为酬劳,他就会非常高兴,立刻在铁匠铺里边,拉着别人开怀痛饮。

从容赴死的嵇康

嵇康遇到了一件让他非常生气的案子,一个哥哥企图占有弟弟的妻子,就向官府反告弟弟不孝。不孝在当时是死罪。嵇康认识这两兄弟,知道事情的原委,便写信怒斥那个哥哥,并宣布和他绝交。但他这封信成了罪证,成为不孝罪的同党被捕。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广陵散成了绝响!

司马昭下令,判嵇康死刑,立即执行。嵇康赴死之前,对前来送行的哥哥嵇喜说:“哥哥,请把我的琴取来。”嵇康坐在琴前,对3000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曲广陵散,这是很多年前一个自称古人的人在半夜里教给我的,嘱咐我千万不要传给别人。今天在这里,广陵散与我一样结束生命。”

刑场上一片寂静。很快,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弹完琴,嵇康从容赴死。这是公元262年夏天,嵇康39岁。

关于主播:

余秋雨,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之一,文化学者。曾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讲授“中国宏观文化史”等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他为“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余秋雨用260堂中国文化课,从百家争鸣的儒释道讲起,连接唐宋元明清的思想文化,涵盖了古今文化大师,并将现代中国文化置于全球性视角考量。

关于喜马拉雅: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