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免疫科学减负那些事

家禽免疫科学减负那些事

疫苗免疫是当前养殖中主要的疫病防控措施,并随着免疫负担的加重,多数养殖企业已开始实践免疫的科学减负。有些先进的养殖企业从生物安全优化、鸡群健康优化、免疫程序优化、免疫方式优化、疫苗优化、毒株优化等全方位着手,已经把科学减负做的很好了。但多数地区疫苗免疫的科学减负仅仅从降低免疫次数着手,没有把握住免疫科学减负的精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市场中常见问题做一简述,以供大家参考。

生物安全没有有效提升

虽然鸡群比原来降低了几次免疫次数,但是生物安全还和原来一样。例如:场区和鸡舍卫生没有加强清扫,内外环境没有加强合理消毒,人员、车辆、物品往来管理松散,粪便、羽毛、散落的饲料、破蛋等污染物不能及时处理。鸡群多数时间暴露在野毒不断侵袭的环境中,造成鸡群体质和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虽然降低了免疫次数,但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尤其是蛋鸡产蛋期和肉鸡饲养中不做灭活苗的散养户。

药物防控程序没有及时做出合理化的优化

很多地区的药物预防保健程序没有随着免疫程序优化而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例如,白羽肉鸡原来7日龄控制点眼免疫应激的8-10日龄的药物预防程序,在7日龄点眼免疫提前到1日龄孵化场喷雾免疫的情况下,仍然还用于8-10日龄,调整不及时。药物预防保健程序与免疫程序不匹配,多数情况下会影响到饲养成绩。

免疫程序变更不合理

有的养殖场参考养殖成绩比较理想场区的免疫程序,没有有效的数据支撑,此现象多见于蛋鸡免疫。另,同一个地区执行多个免疫程序,一个免疫程序用于多个地区、或者多年使用,这些都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风险和疫苗免疫科学减负的困难。凭感觉做免疫和制定免疫程序也比较常见。合理免疫程序的制定一定是要参考鸡群母源抗体、野毒普查结果、抗体检测结果、鸡群健康指数、疫病流行情况等因素。

家禽免疫科学减负那些事

免疫操作与免疫减负不匹配

例如,原来ND疫苗2倍量的饮水,现减负到1.2倍量,饮水方式还是按原来的免疫方案,免疫抗体水平更参差不齐,没有执行更适合1.2倍量饮水的免疫方法。在没有抗体检测数据的情况下,延长的注射免疫间隔时间,尤其是产蛋期,很多时候两次灭活免免疫间隔时间略长,就会出现免疫后产蛋率下降、鸡群发病等问题。延长的注射免疫间隔时间是可以减轻鸡群免疫负担的,但免疫操作一定注意,比如把原来的肌肉注射免疫优化为皮下注射免疫,是可以延长疫苗抗体保护时间、降低疫苗免疫应激的。注射免疫前做好灭活疫苗的预温是降低免疫应激的另一有效措施。选择先进的免疫设备,例如自动注射机、电动感应注射器、连续轨道式喷雾机等都能减轻免疫负担。

免疫用具消毒效果与疫苗不匹配

做好免疫用具的消毒也是必须的,否则点眼、饮水、喷雾免疫会降低免疫效果,增加免疫应激。注射免疫会出现免疫部位交叉感染、肿胀以至于疫苗难以吸收等现象。就是否有灭活剂残留来说,市场中存在两种灭活疫苗,一种有灭活剂的,一种是没有灭活剂的。若同样消毒不彻底的疫苗免疫用具进行免疫,会增加没有灭活剂的疫苗交叉感染的几率,含有灭活剂疫苗免疫应激和对注射部位的损伤又比较严重。灭活剂是造成免疫应激的一大因素,最好是选择不含灭活剂的疫苗进行免疫。

家禽免疫科学减负在蛋鸡上由我国最大的蛋种鸡企业首先提出和实践,在肉鸡上由北京生泰尔首先提出和推广运行,现国内大部分养殖集团都能比原来免疫减负20%到30%,甚至50%。希望在集团养殖企业先行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做到在减轻鸡群免疫负担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益。

家禽免疫科学减负那些事

引起家禽死亡的80%以上的原因是大肠杆菌继发感染造成的,控制大肠杆菌病就是控制死亡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