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并非纸上谈兵,他只是差一点点运气

赵括的军事才能,也还算马马虎虎了,毕竟初出茅庐。秦国为此也耍了很多的阴谋,偷偷的换上了名将白起,秦国的领导层对他还算是比较重视的。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他只是差一点点运气

白起

廉颇的战争策略看起来很完美,其实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赵国的国力远不如秦国,时间拖得久了反而会更加不利,所以此时的赵王更期待一场决战,彻底打败秦军。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他只是差一点点运气

廉颇

赵括的策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和秦军决战,一举消灭秦军,是赵国当时最好的选择。否则,国家的粮食和人力资源被消耗殆尽,拿什么去跟秦国斗,消耗战,小国永远不是大国的对手。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的骑兵就是他们的杀手锏,秦军还是以步军为主,然后在平原上,步兵往往不是骑兵的对手。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他只是差一点点运气

赵括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他只是差一点点运气

之战形势图

白起派出部队引诱赵括出击,然后两翼突进包围了他,秦军的坚守能力还是很强的,赵军始终无法突破包围。为此秦王当时也拿出了所有的本钱,征调军民达60万人,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伤亡过半!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战场上的形势,其实是瞬息万变的,秦军赢得并不顺利,过程可谓凶险万分,如果秦军没有顺利突破两翼,包围赵军,失败的可能就是他们了。

秦国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还是秦国的强大的国力,将帅的作战指挥能力是占次要作用。20多年以后赵国将军李牧倒是连打胜仗了,可惜他还是不能阻止赵国的灭亡。

如果当时长平之战秦国犯下巨大的战略失误,胜利的恐怕就是赵国了。归根结底赵国的失败并不能完全怪到赵括的头上,就算继续按照廉颇的老办法,长期坚守,赵国恐怕早就消耗不起,自行崩溃了,这也就是赵王着急换下廉颇的原因。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他只是差一点点运气

赵括

历史的真相往往没有我们后人想的那么简单,当时的古人并没有像我们这样开上帝视角。有些人初出茅庐便可名满天下,有些人则做了别人的垫脚石,成就了他人的赫赫威名,这其中不只有能力的因素,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历史同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