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雲南野生菌爆發,「吃貨」們要注意了,大蒜根本體現不出野生菌的毒!

  1. 雲南連續1個多月的降雨後


全省的“吃貨”們開始蠢蠢欲動

面對已經到來的一大波野生菌

很多外地遊客及家庭早已按耐不住了

年年提醒,年年有人中毒!

這到底是為什麼?

真相是

很多你以為的食用野生菌經驗

都!是!錯!的! 據云南省疾控中心最新數據,2017年6月27日前,雲南省野生菌中毒事件共報告14起,中毒56人、死亡2人。

7月4日下午,昆明一名公交司機駕駛65路車至終點站巴士家園,一位40歲左右的女性乘客在下車時突然暈倒並抽搐。120急救車來了後才知道,這名女乘客疑似食用野生菌導致食物中毒。

食用野生菌七大誤區

誤區一:鮮豔的野生菌有毒,顏色普通的就沒有毒!

真相:這是有關野生菌的謠言中流傳最廣的一句。事實上,顏色與形狀並不能簡單區別野生菌是否有毒。雞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紅菌等顏色鮮豔、味美可食;而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屬劇毒蘑菇則為灰白色,並有清香。

誤區二:蘑菇和銀器、大蒜一起煮,變黑就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

真相:銀針驗毒是個流傳千年的古老傳說,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但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令銀器變黑。大蒜裡的活性物質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對毒蘑菇完全無能為力。

誤區三:生蛆、生蟲的蘑菇沒有毒。

真相:人和昆蟲的生理特徵差別很大,許多劇毒的鵝膏成熟後同樣會生蛆、生蟲。同一種毒蘑菇對於人和昆蟲來說,很可能是“避之砒霜,我之蜜糖”。

誤區四:長在潮溼處或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真相:所有的蘑菇都不含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自養,只能寄生、腐生或與高等植物共生,同時要求比較高的環境、溼度,因此都傾向於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環境的“清潔”和“骯髒”與蘑菇的毒性無關。比如鵝膏、口蘑、紅菇中的一些有毒種類就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中地上。

誤區五:有分泌物或者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

真相:有的毒蘑菇的確有分泌物或會受傷變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傷後有乳汁分泌,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它們不僅沒毒,還是美味食用菌,比如奶漿菌。

誤區六:以前年年都在同個位置採蘑菇都沒有中毒,所以放心!

真相: 曾經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為他們年年在同一棵樹旁採同一種蘑菇,從來沒有出現問題,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出現了毒素,造成這一慘劇。

誤區七:毒蘑菇只要做熟了就不會中毒!

真相: 毒蘑菇毒素毒性穩定且耐熱,一般烹調方法根本無法破壞,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薑等,也不能破壞毒素。

野生菌中毒四種類型

1.腸胃炎型

潛伏期10分鐘到五六個小時,表現為噁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病程短,治癒後一般良好。

2.神經精神型

潛伏期6-12小時。中毒症狀除有胃腸炎外,還會有瞳孔縮小、唾液增多、興奮、幻覺等症狀。

3.溶血型

潛伏期6-12小時。除有腸胃炎症狀外,還有溶血表現,會出現貧血、肝腫大等症狀。

4.肝腎損傷型

野生菌中毒急救須知

1、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

3、患者可飲用糖水,利尿排毒。

4、對已經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樣品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

預防野生菌中毒的正確方法

1、不要食用自己不認識的野生菌。

2、不要幾種野生菌放在一起炒或煮。

3、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而且不要一次食用過多,不要連頓吃。

4、加工烹飪方法要得當,多放油,要炒熟煮透。

5、吃菌子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雲南地區常見毒蘑菇

一般而言,凡色彩鮮豔,有疙瘩、斑、溝裂、生泡、流漿,有菌環,菌托及呈奇形怪狀的野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成分。廖文雲建議,由於有毒菌的種類繁多,多數人難以辨認,因此,在選購野生菌的時候應該堅持只買認識的菌類的原則,以免誤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