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对员工有什么变化?

事业单位一般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单位的福利待遇相应递减。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部分事业单位改革后,单位类型将由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职工的事业编制也随之丧失。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对员工有什么变化?

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超过3100万人。事业单位制度改革,是不是意味着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即将丢掉“饭碗”?事业单位规模较大的合同工、临时工又将何去何从?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对员工有什么变化?

事业单位中除了在编人员和合同工外,就是临时工了。临时工从字面意思就是临时性工作,不签合同,不交保险。由于临时工属于编外人员,财政工资户头上也不存在这些人,他们的工资基本上由用工单位出,如中小学中的代课老师,城管临时人员等。由于现在国家对财务审计很严格,事业单位中也几乎没有自设小金库的现象了,这部分人的工资基本上是从单位办公经费上节省出来的。在办公经费紧张情况下,临时工的工资就很低,基本上是一千到两千之间。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对员工有什么变化?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对员工有哪些变化呢?

第一,事业编的“铁饭碗”将被打破。多年来,事业单位员工一直被认为是端着“铁饭碗”的,不用担心失业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无论业绩好坏永远都可以拿着同样的工资。但是事业单位取消之后,“铁饭碗”就失去了保障,就会变成的“瓷饭碗”,也需要认真端着,否则也有可能被打破,导致失业。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对员工有什么变化?

第二,事业单位管理自由度增大。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单位在自身管理与员工科学调配等方面的自由度会大大增强,减少了行政干预,这是既有利于原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单位结合实际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这也必须加大监管,否则也极有可能发展不愿看到的景象。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对员工有什么变化?

第三,事业单位人员的危机感会变强。事业单位编制取消之后,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失业人员也必须重视合同的签订,单位如果在考核中发现部分人员与单位的发展不相适应,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终止合同。这也增加了事业员工的危机感,会提高事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单位运转的效率。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对员工有什么变化?

第四,临时工有可能待遇会提高。

取消编制后,事业单位临时工可能会获益,能够争取更多的工资福利待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要看管理层的研究结果,而且有很多临时工的学历、技术等水平比较低,即使同工同酬,变化也不会太大。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对员工有什么变化?

综合来看,整体上可以促进原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但是在县镇一级还是有可能只是取消编制而已,但是其他的并不会有什么变化,在一些地方仍然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力度,防止向相反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