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爲何傳位於資質平庸的咸豐?原因其實很簡單,咸豐有2個優點

大家都知道咸豐皇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他的父親就是有幸跨越古代和近代的道光皇帝。咸豐皇帝是一個苦命之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讓他趕上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讓他攤上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沒落也讓他碰上了。

道光為何傳位於資質平庸的咸豐?原因其實很簡單,咸豐有2個優點

咸豐皇帝在位11年,他雖然有心振興千瘡百孔的江山社稷,但無奈資質平庸,在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每每均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收場。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時,咸豐皇帝竟然拋棄了江山社稷,以“木蘭秋獮”逃到了熱河,最終駕崩於此,年僅31歲。有人說,咸豐皇帝是一個非常不稱職的昏君,道光皇帝不應該傳位於他,而應該傳給恭親王奕訢,從奕訢在清朝末年的表現來看,不失為一個聰明能幹之人。那麼道光皇帝為何要傳位於資質平庸的咸豐,而捨棄有真才實幹的奕訢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道光為何傳位於資質平庸的咸豐?原因其實很簡單,咸豐有2個優點

首先,雖然古代有母憑子貴一說,但也有子憑母貴的現象存在。咸豐的的生母是道光皇帝的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的寵愛及重視,從嬪到妃,再到貴妃、皇貴妃,鈕鈷祿氏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直至到母儀天下的皇后,鈕鈷祿氏生前完全不用憑藉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整個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嬪妃也未有晉封速度如此誇張的)。鈕鈷祿氏與道光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鈕鈷祿死後,留下年僅十歲的獨子奕詝(咸豐),咸豐雖然是道光的第四子,但前三個哥哥很早就夭折了,實際上他是道光的嫡長子。在古代,嫡長子繼承父業被視為是最正統,古來廢長立幼很容易引出禍端。從身份地位來講,奕訢的生母是靜貴妃,算是庶子,無法與嫡長子咸豐相比。咸豐能順利擊敗奕訢最終繼承大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道光對咸豐生母愛屋及烏。

道光為何傳位於資質平庸的咸豐?原因其實很簡單,咸豐有2個優點

其次,雖然從各個方面來看,奕訢的能力都大大強於咸豐。但咸豐也有自己的優點,那就是敦厚孝順。據史籍記載,道光為了考察兩個兒子,曾舉行了一次狩獵比賽,奕訢收穫頗豐,而咸豐則沒有捕獲任何獵物,並向道光解釋說:“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且不想以弓馬一技之長,與諸兄弟爭高低。”這句話的水平相當高,道光覺得咸豐頗有當年漢文帝的風采,自此有意傳位於他。

另據史料記載,道光曾問詢兩個兒子對日後朝政的看法,奕訢頗具才幹,回答的是頭頭是道;而咸豐則痛哭流涕,並祝願道光福壽安康。由此,道光認為奕訢雖然幹練,然心有所不誠,而咸豐則寬仁孝順。最終親情戰勝了理智,道光決定立咸豐為儲君。可是道光心中任然很矛盾,於是就出現“一封傳位詔書出現兩個人名”的奇特情況:咸豐繼承大位,而奕訢封恭親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