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明朝锦衣卫里的那点烂事

“别”说:明朝锦衣卫里的那点烂事

飞鱼服、绣春刀,专门处理与朝廷大员、皇亲国戚有关的要案,并直接呈送皇帝。这是大家对明代特务机构“锦衣卫”最直观的印象。但这些是锦衣卫的全部吗?其实不然,锦衣卫里其实“挺乱的”......

最近总想写几幅关于明代古画的故事,在写这些画之前,有一大群“特殊”身份的画家是明代画史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是“锦衣卫”。有很多明代古画的介绍都写了某某作者是“锦衣卫”,但又不介绍其原由,让人看得很糊涂。所以我计划在讲明代古画故事之前先系统的说一下这些“锦衣卫画师”到底是怎么回事。

“别”说:明朝锦衣卫里的那点烂事

这事得从朱元璋说起:

“别”说:明朝锦衣卫里的那点烂事

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成立锦衣卫并由自己直接统治。锦衣卫就由此诞生了,他的正式名称为叫:“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但11年后朱元璋为了给太子朱标继位铺路又亲手灭了锦衣卫。

请注意:在这立灭之间,锦衣卫还是一个单纯的特务机关并没有画家混在其中。

靖难之役后成祖朱棣掌权,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又恢复了锦衣卫。

请注意:画师就是这个时候加入锦衣卫的。

“别”说:明朝锦衣卫里的那点烂事

画师挂职锦衣卫起因 (原因有三)

“别”说:明朝锦衣卫里的那点烂事

1、明代的画院与其他朝代例如宋代的画院有所不同,因为尚武的朱元璋并不重视绘画这种小艺,所以在建国之初就没有画院的设置也没有画家官阶系统和严谨的制度,所以宫廷画师这群人一直处于有实无名的尴尬局面。

2、永乐十二年朱棣封画师郭纯为“锦衣镇抚”并下旨写到“食录不莅政”。而这道旨意就是依据了锦衣卫官官制的特点“恩荫寄禄无常员”。这里重点在“寄禄”和“无常员”这两个词上。“寄禄”意味着,被授以锦衣卫官职的画师可以“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时还能领着相应的薪俸;而“无常员”则可以保证皇帝授予宫廷画师锦衣卫官职时不受编制名额的限制。

3、还有一个原因,在明代户籍制度中,画师属于匠籍,在军队中的匠人,被称为军匠。明代前期,画师以军匠出身占比较多。而锦衣卫的职能中就有管理军匠一项。所以军匠出身的画师被授以锦衣卫官职,由此纳入锦衣卫也就说得过去了。郭纯就是军匠出身。

所以宫廷画师挂职在锦衣卫就成了明代画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锦衣卫画师”的兴盛时期(那叫一个乱)

“别”说:明朝锦衣卫里的那点烂事

在宣德之前画师挂职锦衣卫在史料上还只有零星的记载,而自宣德开始出现了画师大量挂职锦衣卫的高峰期。也是画师们叱咤飞云的时期,更有官至三品的画师大员(锦衣卫指挥使)而且还可以世袭。尽管这样宣德时期还都是皇上亲赐官职。但宣德之后由宦官掌权的“御用司”就开始左右画师的官职了,一些人为了求官各种阿谀奉承,被当时的很多文人们所不耻。再后来公主驸马、官爵子弟也都进入了锦衣卫,让锦衣卫官员泛滥,使明朝出现了“冗(rong)员弊政”。

“锦衣卫画师”的没落(政治的牺牲品)

“别”说:明朝锦衣卫里的那点烂事

由于明代中后期宦官、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势力之间的明暗斗争,锦衣卫的命运也变得跌宕起伏,尤其到万历年间锦衣卫荣耀不在,曾今挤破脑袋要进来的人也因利尽而散。再加上晚明的没落,“锦衣卫画师”这群人曾今的辉煌也就变成了曾今的故事。而这个时期在史料能查到锦衣卫画师也就只有“孟思贤”被授予锦衣卫千户了。

从是史料上能查到最早的“锦衣卫画师”郭纯,到史料上能查到最后的“锦衣卫画师”孟思贤,我才发现我整理了出了明朝宫廷画师这个职业从兴到衰的过程,也从这个特殊的角度看了一遍有明一朝的兴与败。

“别”说:明朝锦衣卫里的那点烂事

明朝的书画比宫廷里的“锦衣卫画师们”更为人们熟知的还有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派和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计划给大家讲讲藏在各个博物馆里的明代的这些书画的故事。

在《“别”说》这个系列里我会讲一些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里的中国古代书画故事。

点击查看“别”说系列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