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拷贝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一开始就犯下了方向性错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5月15日在专栏中,针对香港正在进行的土地供应大辩论说:“现时住宅用地只占香港总面积的7%,林地、灌丛、草地、农地合起来有70.4% ,比供人住的土地多10倍……人类社会没有理由只考虑植物的生长权,而不考虑人自己的住屋权。”

内地拷贝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一开始就犯下了方向性错误

施先生的一番话,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香港楼价畸高的真正原因。香港楼市在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起起伏伏,曲折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完整体现复苏-上涨-过热-暴跌历程的五个发展周期。

内地拷贝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一开始就犯下了方向性错误

目前的第六个周期始于2003年,楼市兴旺已经持续15年,香港房价位居世界前列,房地产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产业,它在香港GDP占比高达10%,如果再加上为地产业服务的建造业、楼宇业权等服务业,组成广义上的房地产业,那么房地产业的GDP占比将高达20%。

内地拷贝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一开始就犯下了方向性错误

香港的高楼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政府有限的土地供应。香港政府对土地开发极其节制,其土地政策限制大面积的土地开发。目前香港仍有75%的土地因历史、地理环境等原因仍属于郊野地区。其中,23个郊野公园,15个特别地区,4个海岸公园和一个海岸保护区,约占香港总面积38%的土地。批地数量少,地产商竞争激烈,地价自然节节上涨。高涨的地价最终又反映到房价上,造成楼价高企。

内地拷贝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一开始就犯下了方向性错误

过高的房价催生出许多畸形的社会现象,许多年轻人买不起房,被迫轮候公屋,为此不惜放弃工作。对于未有能力买楼而又未轮候到公屋的市民,如果选择租房,房租基本上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支出。对于没有能力买楼,未轮候到公屋的低收入市民,他们可能只能住进环境恶劣的「劏房」和「笼屋」。

内地拷贝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一开始就犯下了方向性错误

香港政府有限的土地供应造成的高地价,客观上形成了政府以土地获取收入的模式,而在房地产发展助力下的香港经济发展,牺牲的是香港底层民众最基本的居住权。很遗憾的是,内地许多城市拷贝了香港的房地产发展以及土地财政模式,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渲染土地紧张,控制供地数量,人为提升地价,带动房价飙升。这种以损害百姓最基本的居住权来获取经济发展的做法,不仅是不人道的,最终也会给经济发展本身带来致命伤害。

内地拷贝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一开始就犯下了方向性错误

目前,国家已经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房地产过热。但是民众在获得居住权时必须支付的惊人成本甚至后半生的幸福,这样的局面一时还难以扭转。对此,我们只能说,内地拷贝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一开始就犯下了方向性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