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845年,由於馬鈴薯晚疫病爆發並大規模流行引起的“愛爾蘭饑荒”,導致100萬人因飢餓而死,150萬人背井離鄉。因此,晚疫病被業界驚呼為馬鈴薯的“癌症”和“一號殺手”。

馬鈴薯晚疫病最初起源於墨西哥中部地區,大約19世紀30年隨海上運輸傳入歐洲。我國晚疫病大規模發生始於1950年,主要產區都有爆發。20世紀80年代後,馬鈴薯晚疫病在全球主要種植區頻頻爆發,病害流行所帶來的危害引起了國際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馬鈴薯晚疫病是病菌性全株型病害,屬於高抗性風險病原菌。在高溫、潮溼、通透性較差的條件下多發生。發病時,馬鈴薯植株葉片會出現水漬狀斑點,背面會有白色菌絲體出現,溼度較大時病斑擴展迅速。晚疫病發病後期,會導致葉片乾枯、萎蔫,發病部位呈黑色腐爛狀,最後影響到薯塊腐爛,全面絕收。 因此,晚疫病是馬鈴薯的一大殺手,不得不防。

其防治可採取以下措施:一是選用抗病品種。在生產上要選用優質抗病品種,並利用品種多樣性適當調整馬鈴薯種植結構,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因抗性品種喪失帶來的經濟損失。

二是科學的田間管理。加強田間管理,提高馬鈴薯植株的免疫力,譬如疏鬆土壤、及時降低田間溼度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