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之战:如何才能抢占先机、破敌制胜

2018开年,一篇名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了朋友圈,作者的岳父从感染流感到肺炎、从门诊到ICU,仅仅29天便与家人生死相隔。悲剧的发生让人措手不及,而在唏嘘之余深究其缘由则不难发现,这一切与对流感的认识不足、以及轻视流感的危险性脱不了干系。

流感病毒易变异,且全人群对其易感,所以每年“中招”的人层出不穷,更可怕的是伴随流感所出现的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各类并发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多达 65 万人死于由季节性流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文章中作者的岳父出现的并发症就是严重肺炎,这也是流感致死的首要原因。

|别轻敌:千万别把流感当成普通感冒

想要区别普通感冒和流感,可以先根据以下几点症状来判断:

- 普通感冒会伴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发热及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较少出现;

- 流感会出现突然高烧、持续发热且全身症状更为严重,如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有些患者还会伴有胃肠道症状。

|

放大招:“感染界双煞”助你尽早揭开“感染”真面目

流感的病程来势汹汹,不过大家也不必过度惊慌,只要应对及时、诊断准确、尽早对症下药,都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准确诊断流感、尽早揭开感染的“真面目”呢?

这两个名字陌生又拗口的“感染界双煞”正是医生们鉴别流感的得力助手,它们对于帮助临床鉴别感染与非感染、动态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PCT履历

Ø PCT是一种功能蛋白,正常情况下在健康人血液中浓度非常低,但在炎症刺激特别是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状态下,身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这种物质,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因此这类物质在判断感染类型、判断感染程度、指导抗病毒感染都有较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尤其在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PCT检测表现迅速,2-3小时即可检测到,感染后12-24小时左右达到高峰。

IL-6履历

Ø IL-6是参与脓毒症等感染的重要炎性介质,在感染发生后很快释放入血,可作为感染程度的指标。在炎症反应中,IL-6的升高早于其他细胞因子,2小时即达峰值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强强联手,1+1>2

伴随近年来疾病教育的普及,大家对流感等感染性疾病的了解逐步加深,但仍存在着不少误解。想要更好地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仅要掌握日常基本的预防手段,也应该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对可疑症状保持警惕、及时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