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檢察「微黨課」第八期—新時代下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新時代下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黄骅检察「微党课」第八期—新时代下如何读《共产党宣言》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週年,5月5日將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紀念日。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70年來,這一偉大著作一直放射著真理的光芒,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共產主義戰士,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在中國共產黨人心中,《共產黨宣言》地位甚高、味道甚美。170年後,新思想開啟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引領中華民族向著偉大復興的目標奮進,譜寫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學好用好《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最好的紀念就是繼承經典之志,勇於創新,接續奮鬥。為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週年和馬克思誕辰200週年,本期《理論週刊》推出重溫《共產黨宣言》專題,特邀專家學者從新時代下如何讀《共產黨宣言》的角度,探尋當今如何感受思想偉力的方法論,以及如何讓經典走入時代,促進理論為億萬人民所瞭解所接受,畫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圓。

任何能夠被稱之為經典的著作,都不僅屬於生產它的那個國家,也必然還屬於世界各個國家;都不僅屬於生產它的那個時代,也必然還屬於它之後的新時代。馬克思、恩格斯1848年寫就的《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無疑是真正的經典,它解釋了世界,也改變了世界,它激活了時代,也跨越了時代。在新時代,該如何直面、走進、融入這部真正的經典?我們應該從這部經典中讀出什麼來、能讀出什麼來、如何讀出來?更關鍵是如何與偉大的思想家對話,如何讓經典進入我們的新時代?

《宣言》總有種神奇的魔力,讓你越走近它,就越覺得它是寶藏;它總是給我們留下一串鑰匙,讓我們打開一重、兩重門,卻發現裡面還有千重門;它總是給我們打開一扇、兩扇窗,讓我們自己去發現、去打開更多的窗。特別是那些認為《宣言》已經過時的讀者,應重拾《宣言》,一次次地挖出思想的寶藏,感受理論的神奇。

是政治文本而不是學術著作?

《宣言》既有口號又有理 既有激情又有理性

《宣言》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黨綱,是共產黨人公開說明自己觀點、目的、意圖的文獻,它首先是政治宣言、革命宣言,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革命性色彩。

馬克思、恩格斯把“宣言體”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邏輯架構清晰,論斷鏗鏘有力,語言簡潔明快,加上很多膾炙人口、戰鬥力十足的名句——“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宣言》確實容易激發受到剝削壓迫、不公平對待的人們的鬥志,讓他們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中,為爭取自身權益而鬥爭。這也是它能從理論變成實踐、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因所在。但正因如此,今天的讀者難免產生困惑:讀《宣言》難道就是要重溫一下革命的激情,懷念下歷史的激情嗎?

應該看到,革命家的馬克思、恩格斯與思想家的馬克思、恩格斯是統一的。作為思想家的馬克思、恩格斯看清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堅信人類社會發展的走向,確定推動社會變革的積極力量,才會成為那個時代的革命家,才會寫出經久不衰的《宣言》——作為政治宣言又作為學術作品,既有革命激情又有厚重的思想。可以說《宣言》是最優秀的政治宣言,是值得反覆推敲的學術佳作,它自身能夠用邏輯論證和理論演繹使人信服。《宣言》既有口號又有理,既有激情又有理性。它是講理的,講明瞭人類社會發展大道理與歷史進程大邏輯,這些大道理、大邏輯才是新時代的我們更需要的,也是各個歷史階段的人們都需要的。

今天讀《宣言》,我們不能糾結在“消滅私有制”“工人沒有祖國”等口號的表面上,而應把握其中的學理邏輯、深邃思想,把握它揭示的規律。沒有細讀深思,就說“‘消滅私有制’太搞笑了,完全不可能實現”這樣的話,不僅是對偉大思想家的侮辱,而且也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是歷史文本而不是時代作品?

我們與馬克思與恩格斯是“同時代人” 與《宣言》處同一大歷史時代

經典離不開生成它的那個時代,但一旦將其固定在那個時代,它就會讓我們產生無法親近的距離感。《宣言》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歐洲,當時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穩固確立,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激化,工人階級受到普遍剝削、生活條件惡劣,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日趨尖銳。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寫道:“《宣言》是一個歷史文件,我們已沒有權利來加以修改。”面對他們都沒有權利加以修改的“歷史文件”,首先,我們也必須承認它的歷史性,必須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理解和評價它,不能將其作為脫離時代、橫空出世的文本隨意解讀。更關鍵的是,在新時代讀《宣言》,我們又絕不能僅僅把它當作塵封在歷史博物館之中的歷史文件或歷史的記憶。

讀一本經典,其實就是在讀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宣言》既是歷史文件,又是時代作品。不深入《宣言》的時代性,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宣言》的恆久魅力。可承認的是,在我們生活的21世紀中國,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背景下,無論再怎麼強調《宣言》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我們與之在客觀上是仍存一定的時空距離的。我們所處的時代同《宣言》所處的時代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無產階級的悲慘處境、暴力革命、階級鬥爭確實不再存在或很少存在了。但我們也會驚訝地發現,當今社會並沒有走出《宣言》所分析的資本主導的歷史階段,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帶來的困境並沒有解決,不公平、不平衡的生產關係還沒有得到理順,沒有階級和階級對立的新社會依然是值得奮鬥追求的目標,那我們就應該確認,我們所處的新時代還處在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大歷史時代中。

我們讀《宣言》必須要認識到馬克思、恩格斯是我們的“同時代人”,我們生活的時代與《宣言》的時代是同一個大歷史時代,而只是發展程度有較大進步而已。馬克思、恩格斯站在時代的起點處,預見性地指明瞭這個時代的問題,揭示了這個時代的規律,給我們提供了思考這個時代的工具。

什麼是《宣言》的正確打開方式?

經典必須走入時代 畫出最大思想同心圓

面對《宣言》,我們會有不同的“打開方式”,最習以為常的莫過於套路式的:先講《宣言》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理論基礎;接著講它的七篇序言和四個部分的正文……結論是雖然時代發生了變化,但其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依然是對的。我們既要堅持又要發展,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來發展馬克思主義。這種打開方式不能說是不正確的,這是我們整體上把握《宣言》必須做的工作。但這種方式只停留在客觀把握上,《宣言》還只是客觀對象,還不可能真正走進我們的時代,它似乎總與我們隔著一層膜。單純的學習、梳理、總結不足以顯示經典著作本身的魅力,反倒會更加強化經典著作是歷史產物的印象。

在今天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缺的不是闡述它的邏輯框架和重大意義,也不是講清楚這些文本本身的思想、文風、情懷有多好。真正缺的是,讓這些著作中的理論、觀點來回答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我們思想觀念深處的困惑,讓人們感受到這些理論、觀點的說服力。經典必須走進時代。不能一讀《宣言》,就只是回到歷史中去,我們應該讓《宣言》回到時代中來。我們急需要做的是:以問題激活文本,讓理論回應現實。我們要在新的語境下重解相關的概念、範疇、命題,給出合理的、有說服力的解釋,並用這些範疇來剖析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舉行第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化經典著作研究闡釋,推進經典著作宣傳普及,讓理論為億萬人民所瞭解所接受,畫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圓。如何畫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圓?我們可以通過熟讀精思、學深悟透《宣言》來思考回答如下問題:今天到底該如何理解階級?階級分析法的價值和限度在哪裡?在今天誰是資產階級,如何看待它的善與惡、它的革命性與反動性?如何正確審視中產階級問題?該如何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該如何理解共產主義的基本主張等?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有面對的勇氣與深究的能力,並進行創造性解釋。否則,時代本身早就發生了變化,我們對這些概念、範疇、命題本身的理解卻還停留在以前的層次上。我們只是講它們的好和對,卻無法讓它們落地,落到分析時代問題之中,落到人們的思想觀念深處。不直面問題,不解決難題,就永遠進入不了思想的深處,就永遠感受不到思想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