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三國里「既生瑜,何生亮」給騙了,其實下聯才是重點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蘇軾筆下的周瑜,在蘇軾眼裡周瑜是個風姿颯爽,英俊瀟灑,氣度不凡,智慧過人,抱得美人歸的完人。可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周瑜卻是個善妒的人,他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很想將之除去,並且最終被諸葛亮氣死。這兩個人筆下的周瑜如此不同,人們都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可誰又知道下句呢?印象中的周瑜就是個小氣的人都能被氣死,又有何臉面談胸襟呢?其實我們都沒有注意下句“君未歸,孤何安”,這句話體現了周瑜什麼呢?那麼歷史中的周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與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

別被三國裡“既生瑜,何生亮”給騙了,其實下聯才是重點

1、風姿颯爽,美輪美奐是他

歷史上的周瑜的確是個極美的人,他風流倜儻,英俊瀟灑,被很多人讚不絕口,當地很多人因為他的美貌,稱他為“周郎”。這樣的容顏,自然也讓人多少為之傾倒,他最終也抱得美人歸,迎娶了大喬和小喬,成為一段佳話。

別被三國裡“既生瑜,何生亮”給騙了,其實下聯才是重點

2、才華橫溢,年少有為是他

在赤壁之戰中,他“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憑藉著他精妙的指揮,最終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如果沒有他的才華橫溢,又怎會有這樣有謀略的佈局?他不僅貌美,而且很有才華,年紀輕輕的他就得到了孫權的重用。

別被三國裡“既生瑜,何生亮”給騙了,其實下聯才是重點

3、胸襟寬廣,與人為善是他

在《三國演義》裡,周瑜是個特別小氣的人,然而歷史中的周瑜卻截然相反,歷史中的周瑜是個有著寬廣胸襟的人,當時他追隨後孫權後,很快得到孫權的重用,最後孫權還託孤於他,看到孫權如此重視周瑜,很多孫權的肱骨之臣對此很不服氣,認為自己追隨孫權多年還不及一個才來不久的新人重要。於是便處處為難周瑜,與他作對,但是周瑜並未放在心上,而且處處禮讓,最終他的胸懷打動了這些大臣,大臣們也漸漸明白為何周瑜能得到孫權的重用了。“君未歸,孤何安”,這局話就是說周瑜希望諸葛亮可以歸順吳國,可以為孫權效力。這樣我們還會說他是心胸狹窄之人嗎?

別被三國裡“既生瑜,何生亮”給騙了,其實下聯才是重點

至於諸葛亮,周瑜並未於他有多少交集,更別與他之間發生那麼多故事了。《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只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才能而把周瑜進行了黑化。其實事實並不如《三國演義》中所述那樣。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卻有人無限接近於完美,周瑜就是這樣一個無限接近完美的人,美輪美奐的容貌,聰明絕頂的才情,無比寬闊的胸襟……孫權有周瑜是幸運的,三國有周瑜是幸運的,歷史有周瑜這樣一位人才更是幸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