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其實下半句也經典到爆

三國時期的豪傑留下了很多讓現代人耳熟能詳的詩詞、警句,這些經典不僅在現代也是很適用,更是給後人研究三國人物的性格特徵提供了有史可考的論據。人們往往從古人的一句話中就能揣摩出這個人的心胸、理想和愛好。

我們只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其實下半句也經典到爆​很多人看了電視劇演繹的三國故事後都認為周瑜是個心胸狹窄,脾氣比本事大的庸才。跟諸葛亮的見識和才智比起來,周瑜似乎只剩下暴跳如雷的份,甚至最後被諸葛亮一句冷嘲熱諷的話,活活把自己氣吐血了。諸葛亮對周瑜喊話“周郎妙計安天下”,前半句表面誇周瑜有才能,天下難尋,後半句“賠了夫人又折兵”專往周瑜的傷口上撒鹽,說他的痛處。

我們只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其實下半句也經典到爆​周瑜果然就上了諸葛亮的當,在馬上氣得吐血,年紀輕輕把自己憋屈死了。“既生瑜,何生亮”人們認為,說這句話肯定是周瑜在抱怨:“既然上天要成全我周瑜,為什麼還要讓諸葛亮出現”,很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都定下了“周瑜就是一個小氣的人”的定論。

但是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其實是屬於互相仰慕,惺惺相惜的方式相處的。周瑜這樣說並不是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而是感慨兩個人的智慧和謀略有諸多相同之處,互相尊敬和仰慕。除了這六個字,實際上在《三國志》中有記載,這句廣為傳頌的話還有下半句,這句話正能說明真實的周瑜並不是妒賢嫉能的人,相反卻是大度有格局的人,只不過相比前半句而言,後面這句話知道的人非常少,估計只有不到5%的中國人聽過。

我們只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其實下半句也經典到爆​史料中記載,實際上週瑜的才學和能力在三國時期算是數一數二的,他的東家還給出過“江東人才無人能繼”的高度評價。真實的周瑜不僅知大義,而且顧大局,他為了勸諸葛亮來東吳和自己一起為主公效力,因此說“君未歸,孤何安”,十分謙卑的表示如果對方願意過來一起共謀大事,他願意讓出自己的位置,讓諸葛亮常伴主公身邊。

這麼有誠意的挽留足以說明周瑜是一個大度有心胸的人才,而電視劇的演繹為了劇情需要,就要突出諸葛亮的個人魅力,這樣一來周瑜在電視劇中就起到了襯托諸葛亮的作用,而俠義與才智兼具的周瑜在電視劇中可說是相當吃虧了。

我們只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其實下半句也經典到爆​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就是證明其文韜武略的最好證明,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梟雄,當曹操揮軍南下要奪下江東時,很多人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打還是該降。有勇有謀的周瑜理智分析雙方兵馬實力和當前形勢,向主公力爭讓自己出兵對抗曹操。

我們只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其實下半句也經典到爆​也是經過這次大戰,周瑜把曹軍兵馬殺的落荒而逃,一把大火讓曹軍丟盔棄甲。通過這次成功的戰役,周瑜一舉成名,成了三國時天下無人不知的周郎。諸葛亮對周瑜的攻心計自然用的巧妙又省力,但是兩軍陣前不動刀不動搶,光靠打嘴仗就把人氣的吐血卻也有些投機取巧,贏得不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