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0A被曝26发26中:10枚防空导弹或拦不住它一枚弹

东风10A被曝26发26中:10枚防空导弹或拦不住它一枚弹

东风-10发射车

6月23日,官媒节目展示了多枚东风-10A巡航导弹实弹齐射发起攻击的震撼场景,同时也曝光了该导弹武器系统以及实弹打击演练的许多细节。实际上这次演习其实是在2017年,火箭军组织巡航导弹部队进行实弹演习的视频。在演习共计发射东风-10A巡航导弹26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射巡航导弹数量最多一次演习,被认为是新成立的火箭军对“萨德入韩”事件的强力回应。

中国巡航导弹的发展,很多人都认为,是由于中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见识到了美国巡航导弹的巨大威力而下决心开始研制的。这种说法却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通常我们所说的“反舰导弹”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详细的分类为“反舰巡航导弹”,而这些导弹除了攻击舰艇之外,还可以用作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比如在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印度海军就曾用苏联第一代反舰导弹“冥河”袭击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的油库设施。此外,如中国红旗-9、美国标准-2/6一类的远程防空导弹也都兼具这种能力。实际上巡航导弹这种造价较为高昂,杀伤力有限的武器更适合用来在第一波袭击中消耗并打击敌军的主要指挥设施和防空设施。而在这些目标基本瘫痪之后,空军的“铁炸弹”才是打击其他主要目标最具性价比的手段。美军在1991年1月17日,即开战的第一天疯狂的向伊拉克目标倾泻了122枚战斧式导弹。在开战的前两天即发射了216枚导弹。这两天发射的导弹数量占到了整场战争中的72%,而在之后1个月零9天的行动中仅发射了总数中的28%。

东风10A被曝26发26中:10枚防空导弹或拦不住它一枚弹

火箭军齐射画面

实际上这些导弹,尤其是反舰巡航导弹与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通用性极高。大部分情况下,只需要根据目标种类的不同换装不同的导引头和战斗部即可。以美国为例,其在1990年代以来的历次军事行动中大放异彩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就兼具对地攻击战斧和反舰战斧两个版本。前者依靠地形匹配和GPS导航进行末端制导,而后者则使用雷达导引头进行末端制导。与之相似,实际上中国最早研制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也是以反舰导弹为基础进行研制的。

东风10A被曝26发26中:10枚防空导弹或拦不住它一枚弹

东风-10发射

实际上,中国到1971年已经拥有了可以发射空对舰巡航导弹的轰-6D型轰炸机。以轰-6D型轰炸机和种类繁多的空对舰巡航导弹为基础,发展出中远程轰炸机+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组合成了当时的中国定下的一个“小目标”。1976年,以海鹰-2号岸舰导弹为基础的鲲鹏-5号空地导弹项目正式立项。不过受限于当时极为落后的防空发动机制造水平,这个项目的研制最终失败。从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又陆续研制了风雷-5号、红鸟-1号等型号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不过这些导弹都没有能够大规模列装解放军作战部队。

东风10A被曝26发26中:10枚防空导弹或拦不住它一枚弹

东风-10A试射

东风10A被曝26发26中:10枚防空导弹或拦不住它一枚弹

最早公布的东风-10发射画面

除了小型喷气发动机以外,制约中国巡航导弹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巡航导弹的制导方式。由于采用了地形匹配+GPS的末端制导模式,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精度相比于之前的“无人自杀飞机”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无论是地形匹配还是GPS制导,背后都要指向一个庞大而精准的卫星测绘/定位网络,这也是海湾战争中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给我们最大的震撼。目睹了卫星网络的巨大潜力之后,中国开始加速自身的卫星网络建设。这又直接导致了中国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二次发展。其产物则是我们现在主力装备的东风-10系列巡航导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