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左傳》出現在大阪,文明遷徙之後的思考

通往歷史的路,有很多。

人類的歷史,從有文字記載開始。

遷徙不定的人類,文明卻在流動中日漸鮮活。

當《左傳》出現在大阪,文明遷徙之後的思考

談文明古國,常以中國忝列。迄今為止,我們對於《左傳》的印象如何?

相傳,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給《春秋》做註解,所以有了這本《左傳》。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全稱是《春秋左氏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左傳》記載的歷史是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總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

著名的“春秋三傳”指的就是《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

在歷史的進程中,我們並沒有將《左傳》丟棄,在歷史博物館,在沉積的歷史文獻之中,在保存完好的古物裡,對於文字的脈絡,《左傳》是歷史的見證。

當《左傳》出現在大阪,文明遷徙之後的思考

當大阪在震後的牆壁上,發現這些神秘的文字:孝敬、忠信為吉德,盜賊、藏奸為凶德。

有人說,可能是辟邪的吧。

也有人說,會不會是什麼靈異現象?

有讀懂文字的人表示,這些文字出自《左傳.文公十八年》。

這些文字,對於孝順父母、尊敬親長的教導,其實與今天並無區別。相反的,那時候的嚴苛和謹慎,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最強有力的思考。

至於《左傳》為何會出現在大阪的牆壁內層?

對於這段流動的文明,又有哪些思考呢?

當《左傳》出現在大阪,文明遷徙之後的思考

對於某些熟悉的痕跡,比如日本的建築古法,在牆上糊上“和紙”等,或更多禮儀風俗,可以參考唐朝的史書記載。

當全盛的漢朝,在浩瀚的歷史中留下了斑駁痕跡。407年的歷史,鑄就了一代又一代人對於這段歷史的記憶。

在衝突和戰爭之後,唐朝時候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也逐步有了新的變化。

當江戶時期興建的建築隔板裡面出現《左傳》,讓我們對於文明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我想,對於歷史,我們總是會有不一樣的期待,不是麼?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謝謝)

沐南墨:我們一起思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