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這些教育思想,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孔子的這些教育思想,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第81期 孔子教育思想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讓孩子能主動學習,個性鮮明活潑的發展,這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最理想境界。怎樣才能達到以上目標,下面我就根據我對孔子育人思想的理解談談自己的見解,但願家長及老師朋友能從中受到啟迪,以促成施教者教育理念的轉變。

1、學會做人

《論語》中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何為本?“本”孔子說的是做人之根本,有一顆赤誠的愛心,才會有仁義之心,這就是“泛愛眾,而親仁”,孔夫子認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養孩子具有仁愛之心,有思想,有獨立完善的人格的人。

2、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華,孔子基於每個學生心智不同,特長不同,才智差異,生活習慣成長環境的不同,他認為每個人的學習及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差異。“性相近,習相遠”,所以這就要求家長、老師要先去了解孩子的習慣和興趣愛好,已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相信這個觀點教育從業者和家長朋友普遍認同,但要讓自己的學生或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這確非易事。因為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與同齡的孩子差距太大,高考擇人的方式是一樣的,這也許是癥結所在,不像孔子時代的用人制度。如果真有家長能讓孩子由著興趣去發展,必有人生大智慧。

孔子的這些教育思想,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學會做人、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勤學善思

3、教學相長

教為輔,學為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一定深諳其意。家長與孩子關係在人格上平等,生活學習中遇到問題應相互探討,共同進步,家長切莫先入為主,追求平等和諧的父子、母子關係。這樣才不致扼殺孩子學習求知的興趣。

4、勤學善思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勤學的最高境界,“梅花香自苦寒來”,博學多思是治學之道,思則要求孩子在學中發現問題,發現問題也是學習的重要能力,有問題,不要盲目去做,要做明白事,就要去思考。

孔子的這些教育思想,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