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鸿:和谁结婚,你都要独自走完这一生

不管任何时候,请你记住:婚姻不负责自我救赎,你人生的功课必须要自己去完成。

——彬彬说

俞飞鸿:和谁结婚,你都要独自走完这一生

前段时间,俞飞鸿又火了一把。

火的缘由是:47岁的她对于单身和婚姻的看法。

观看完整视频,猛戳下面↓

窦文涛问:你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单身呢?

俞飞鸿云淡风轻地这样回答,“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啊?对我来说,单身或者婚姻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题,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俞飞鸿:和谁结婚,你都要独自走完这一生

在女性意识觉醒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有了跟俞老师一样的看法——婚姻不再是女性必须的归宿,我们越发注重对自己的投资,追寻诗和远方。

当然也有一部分女性,希望尽快找到另一半,与之结合成为终身伴侣。

这篇文章的意义不在评判哪一种观念的好坏,而是对“恨嫁”女性的一些提醒。

因为越是了解反思自身,越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个人的孤独终老

“恨嫁”的根源是对一个人孤独终老的恐惧。

日本“无缘社会”纪录片中,若山钵子年轻时独立能干,自己赚钱买下公寓。却因忙于工作和照顾母亲,耽误了结婚。

三年前,若山钵子由于癌症无法出门又无人照顾,此后,她总是一次性买足三个月的食物。

79岁的她,只要一想到自己有一天在房间化成白骨也无人知晓,便会掉下眼泪。

而中国也在走向“无缘”,去年单身且异地生活的20岁到39岁的青年人超过5000万。

远离家乡,独自在快节奏的大城市打拼。

在那个城市,我们可能举目无亲,朋友寥寥无几,严峻的生活压力让人在休息时只想在家睡觉。

逐渐丧失地缘、血缘、社缘。离开工作便一无所有。孤独催生的恐惧,促使人们急切的希望找到另一半。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当洗洁精用完时,拿肥皂洗碗,如果有个人陪伴身边,不用他能想着提前准备好。而是这时能看着他偷笑,你猜我刚才拿什么洗的碗?

劳累一天回家后,期待会有灯光闪亮,有人等待,抱抱你说辛苦了,而不是空荡荡的房间。

可常常“恨嫁”的女性却迟迟无法嫁出去,或许他条件不符合期待,或许他没房没车。

但这一定不是根本的原因,而是你的内心即使面对恐惧,仍然有一个无法割舍的标准——当你告诉他用肥皂洗的碗时,他会和你一起大笑,而不是说声哦,然后继续低头玩手机。

俞飞鸿:和谁结婚,你都要独自走完这一生

你希望他懂你,希望被看见,可是找一个能谈得来的伴,真的没那么简单!

什么年龄该做什么样的事

中国人似乎有一种“什么年龄该做什么样的事”的执念。

就像高考,不论我们当年的高考过去多久,每年高考的到来,仍旧引起我们的回忆和感慨。

因为高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该做的事。甚至会有一考定终生的说法。

但经历之后你会明白:其实真正决定一个人未来路程的,并不是高考,而是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渴望。

结婚也是如此,贾静雯和修杰楷的再婚生活通过“妈妈是超人”展现在大众面前,当初离婚时憔悴不堪的那个人,现在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

俞飞鸿:和谁结婚,你都要独自走完这一生

未来是否会幸福,并不是你是否结婚,是否找到一个对的人。而是在生活的一些暴击中,坚信你值得获得那些美好,并渴望它。

一如高考,在此之前,你是按照标准流程去生活的。但是之后,你的人生将没有固定答案。

因为后来的人生不再是一道客观题,成功失败不再以考卷的分数衡量。这就需要你的内心中有一个自己的主观标准。

如果心中没有自己的打分标准,只能像当初解答语文题一般,按照社会已有的看似最优的答题思路进行,分数也只能交由他人评价,取平均值。

而内心的打分标准是在你不断探索中建构的,你独特的人生将在每一次快乐或难过时调整方向,就像俞老师说的,找到自己最舒适的位置。

概括说来,那可能是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可能是不停歇地折腾一生。它可以细化为周末的一顿火锅,夏日的一场球赛,一次朋友聚会,或者结婚。

但希望你清楚自己的标准,带着稳定的情绪,渴望另一半的到来。而不是将它作为一件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

和谁结婚,你都要独自走完这一生

之前,台湾一部情感家庭短片《餐桌上的陌生人》,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短片中的夫妻也曾经海誓山盟、无话不谈过,可是经过婚姻的洗礼后,他们的生活变得无聊和沉闷、敷衍和漠视。

他们之间的交流仅围绕在吃饭和孩子上:

“孩子今天作业写完了吗?”

“晚上回来吃饭吗?”

“周末加班吗?”

……

这种冰冷的真实让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死水般的生活让我们觉得,婚姻里,两个人的孤独比一个人的孤独更可怕。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绝望了,甚至开始质疑婚姻的意义。其实婚姻的意义是由你赋予的,你不能指望婚姻本身来实现。

就像自媒体作者小莉说的,不管和谁结婚,你都要独自走完这一生。

总的来说,中国的女人, 向婚姻里要的东西,太多了。

你向婚姻里去寻找,你那无意义的人生的人生意义,结果发现更加没有意义。

你把婚姻当做人生的追求和目标,结果你发现这个目标要完成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光你自己努力是不够的,你得拉着别人一起来配合!

如果你反过来,对自己要求高点儿,对婚姻要求低点儿:

赶路的时候,偶尔有人说个话,搭腔就好,不搭腔也不碍事;

天冷了,有人暖暖脚,有就用,没有就下楼买个暖水袋;

遇到大事了,可以找个人一起商量,能帮就帮,帮不了自己扛;

有了孩子,有个人扮演父亲的角色,愿意付出最好,不愿意,自己一个人也要把孩子带好。

上天把怀孕生子的权利赋予女人,你既然有权利决定生与不生,你就应该全权决定养与不养。如果你没有一个人把孩子独自养大的信念,就不要生了。

说到底,结婚只是你生活的一种形态,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和老张结婚也好,和老王结婚也好。

你的路都是你自己的,你要独自把它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