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但是爲什麼還要打蘇聯?

第一軍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德軍並沒有陷入兩線作戰。

當時,德軍在西線已經打垮了法國,將英國趕到了島上。

敦刻爾克,英軍被打得屁滾尿流,扔下了英國盟友,這才撤退了幾十萬人。

此時南歐大陸,剩下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士這些國家基本都是親德甚至就是幫助德國的。

至於希臘、南斯拉夫的戰事,也用不了德軍多少兵力,再向東的土耳其也是親德的力量。

總體,西線已經沒有敵人,希特勒這才敢於進攻蘇聯。

當時希特勒的目的是將蘇軍主力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殲滅,佔領蘇聯的歐洲部分,將紅軍趕到西伯利亞和遠東,通過空軍炸燬西伯利亞的蘇聯工業區,迫使蘇聯割地停戰。

當時俄羅斯超過五分之四的人口和絕大部分經濟區在歐洲部分。

真的退到西伯利亞和遠東,紅軍也就死翹翹了,只能期望美軍來打垮德軍。

如果按照這個計劃,德軍確實可以速戰速決,其實他們只用了4個月就打到了莫斯科,吃掉了400萬蘇軍。

這其實要感謝芬蘭人。蘇軍在芬蘭拙劣的表現,讓希特勒過於輕視他們,認為蘇軍不堪一擊,實力不強。

希特勒沒有想到蘇聯可怕的戰爭潛力。

戰爭爆發後,蘇聯共動員了3450萬人。二戰結束時,蘇聯紅軍總兵力達1280萬人。

換句話說,希特勒殺掉1個蘇軍的時候,後方已經新編組出2個蘇軍。


薩沙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今天就德國進攻蘇聯的問題上,簡單發表自己的見解,歡迎批評指正。

首先,希特勒放眼世界,蘇聯是唯一可以下手的目標。當時的歐洲大陸已經被希特勒踩在腳下,大英國帝國萎縮在大不列顛島上瑟瑟發抖,龐大的英國海軍保衛本土尚且不足,根本無力進攻歐洲大陸;遙遠美洲大陸上的美利堅自顧自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根本無意干涉歐洲大陸上的戰事;此時的蘇聯剛剛經過大清洗,無論是軍事指揮系統還是內政系統都無比的混亂,大量有實戰經驗的軍官和士兵被處決,入侵芬蘭這樣的小國都折戟百萬。相對弱小的德國海軍無法取得海面上的優勢,只能放幾艘潛艇打打英國的後勤補給線,強大的德國陸空軍只能放到東歐大平原試圖吃掉美味多汁的蘇聯。

其次,日耳曼民族對斯拉夫民族長久的恩怨,促使德國攻打蘇聯。以日耳曼人為主體建立起來的西歐各國對斯拉夫民族固有的成見和仇恨,使希特勒能夠拉起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甚至很多被德國入侵和吞併的國家,都有大量的國民參加到德國對蘇聯的入侵中。可以說德國對蘇聯的入侵是順應西歐大多數國家民心的,如果最終希特勒取得了對蘇戰爭的勝利,那麼其獲得聲望足夠把整個歐洲合併成一個國家。

第三,如果對蘇聯放任不管,將使德國腹背受敵。在德國巴巴羅薩行動發動之際,蘇聯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對德軍事準備。放著一個朝氣蓬勃的,無論在人口、領土面積、礦產資源和工業規模都遠超自己的國家在身邊不管,是任何一個有腦子的國家領導人所不能作岀的決定。如果費盡全力去捉一隻鑽進洞裡的膽戰心驚的小狐狸,而忘卻了身後膘肥體壯的北極熊,付出的代價將是慘重的。

第五,資本主義國家對共產主義國家的深刻恐懼,促使德國下定決心入侵蘇聯。德國與英法的戰爭歸根到底是資本主義世界主導權的爭奪,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使歐洲各國對蘇聯懷有深刻的恐懼,尤其是蘇聯在沙俄留下的爛攤子上用極短的時間完成了對歐洲列強國力的超越,更加深了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統治階級的恐懼。自認為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領導者的希特勒,責無旁貸的將蘇聯列為最緊要的敵人,積極動員手中所有的力量,力圖一戰而勝。

第六,石油資源的匱乏,迫使希特勒鋌而走險。德國是一個貧油國家,而由於英國海上的封鎖和層層阻擊,使德國有限的石油捉襟見肘。眼看中東豐富石油資源而不可得,只好把目光放到蘇聯的外高加索產油區,只要獲得足夠的石油,破解困擾德國海空軍力量最後一道枷鎖,依靠德國的工業能力就能迫使英國投降並與美溝和,從而成為世界霸主。

最後,入侵蘇聯的根源是歐洲的宿命。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之後。西羅馬的繼承者查理大帝建立了法蘭克王國,但他的三個兒子(有說是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簽訂的《凡爾登條約》分別建立三個國家,也就是德法意三國的前身(英國是法國貴族自行開拓的領土,只不過後來獨立了)。東羅馬也就是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消滅後,一位公主遠嫁莫斯科公國,也就是說後來蘇聯的前身沙俄帝國繼承了東羅馬的衣缽。歷代的歐洲豪強只要實力達到冠絕歐洲,都會走上武力統一歐洲的路線,在希特勒之前拿破崙是最接近實現這個目標的人,可惜兵敗莫斯科城下。因為歐洲人心中的歐洲是羅馬帝國時的歐洲,只有將分裂岀去的東羅馬傳承重新收回來,才算是完整的歐洲。


汪淳浩瀚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攜帶意大利及其匈牙利等四個僕從國實施“巴巴羅薩”的計劃。德國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分別從北、中、南三個方向對蘇聯發起雷霆般的打擊。起初蘇聯被打的暈頭轉向,但很快通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扭轉了被動局面,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於是,至今有很多人會問,如果德國不對蘇聯發起進攻,世界格局就會改變,西歐就會被統一。事實上,德國發動對蘇聯的進攻有著充足的理由。首先,德國和蘇聯的政治意識形態不一樣,蘇聯的體制在德國眼裡就是異類,不符合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法則。其次,蘇聯在當時已經初步完成了工農業的近代化進程,具備了和西歐美國一爭高下的資本。如果現在不拿下蘇聯,日後就更沒有機會了。


第一軍情

請注意德國進攻蘇聯是在1941年6月22日,當時對於德國來說是進攻蘇聯最好的時機,簡直是千載難逢,為什麼這麼說呢?

西線戰場,英國軍隊被圍困在英倫三島,每天遭受著德國空軍的轟炸,別說反攻回歐洲大陸了,就連軍艦出港都很難做到,否則不是被天上的飛機炸,就是被水底的潛艇轟。就在上個月英國皇家海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剛在北大西洋被德艦俾斯麥號擊沉,全艦1418名官兵僅3人生還,艦隊司令霍蘭中將陣亡。

南部戰場,意大利軍隊被英國軍隊虐菜後,2月希特勒把隆美爾調到了北非戰場,然後隆美爾開始虐菜英國軍隊。

西線和南線,在當時的情況來看,德國都會保持很長時間的優勢,英國軍隊根本對他們造不成任何威脅。

再看東線。當時蘇聯內部經過了幾年的大清洗,到1940年之前,蘇聯軍中將領幾乎全部被屠殺,五位元帥被殺了三個,包括圖哈切夫斯基元帥,陸軍十六個集團軍中有十五個集團軍的司令、副司令被處決,57個軍中的50名軍長被處決,199個師長中的1936個被處決。海軍方面,四名海軍司令及副司令全部被槍斃,6名海軍上將、9名海軍中將被處決,其他還有空軍司令、裝甲兵司令等。部隊中所有軍、師一級的政委,全部被殺。

(芬蘭士兵)

大清洗之後的蘇聯軍隊戰鬥力下降嚴重,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50萬蘇聯紅軍被18萬芬蘭軍隊打得丟盔棄甲。蘇芬戰爭結束後,斯大林意識到大清洗對軍隊的傷害,立刻開始著手軍隊的重建工作,提拔了大批新人填充到軍官序列中。

到了1941年6月,希特勒如果再晚一兩年進攻蘇聯,蘇聯軍隊的戰鬥力說不定會恢復到什麼程度,而且戰爭發動是在6月份,距離寒冬還遠。

更何況,其實斯大林也一直對德國虎視眈眈,他和希特勒一起瓜分波蘭後,就一直有一份入侵德國的計劃,就等著德國和英法聯軍兩敗俱傷呢。這一點希特勒也是知道的,他也怕再拖兩年,自己不主動出擊,蘇聯緩過勁來,從後面捅自己一刀。

事實也確實如希特勒預想的一樣,戰爭一開始,德國戰車就開始在蘇聯大平原上狂飆突進,僅41年下半年就俘虜了蘇聯士兵300多萬。

但他千算萬算,沒算到被兩個小弟坑了。首先是日本。美國本來奉行孤立主義,沒想著參戰,畢竟德裔美國人是美國的第二大種族,很多人反對與德國開戰,於是美國就在旁邊看了好幾年英國老表被痛揍。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同年12月日本就偷襲了珍珠港,把美國拉了進來。美國人一參戰,英國軍隊立刻開始回血,不僅如此,美國人還給了蘇聯人大批的援助,讓蘇聯人撐住了德國的一波流,東線戰場開始陷於膠著。

(一群意大利兵向一個英國兵投降)

其次是意大利也跟著坑爹,在北非戰場只要身邊沒有德國軍隊,多麼不可能輸的戰鬥都會輸掉,以至於後來希特勒不得不從東線戰場調了大量軍隊去北非堵窟窿。

以上,所以說,1941年6月希特勒發動蘇德戰爭,並不怕兩線作戰,而且當時也確實是最好的時機,但無奈後來的發展超出了他的預料,所以才有了最終的失敗。


漁樵侃史

德國為什麼進攻蘇聯,難道希特勒不知道兩線作戰的壞處嗎?可希特勒就這麼做了,原因就是當時蘇軍已經準備進攻德國了,希特勒不得已先發制人。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希特勒是政治流氓,明明與蘇聯都簽了〈互不侵犯條約〉,可還是背信棄義。其實在二戰時斯大林與希特勒等梟雄其實都是政治流氓,都有各自的目的。在希特勒橫掃西歐時,斯大林也看出了蘇德定有一戰,所以提前做了準備,在邊境也佈署了重兵,斯大林不能等希特勒拿下英國後在出兵,因為那樣德國將無後顧之憂,所以期大林隨時準備進攻德國,已經制訂了軍事進攻計劃,當時佈署在邊境的蘇軍達到幾百萬人。這當然瞞不住希特勒,當時德軍空軍主力都在打英國,可眼看蘇軍就要打過來了,不得已希特勒只能停止對英國大規模的狂轟濫炸把主力掉回東線去對付蘇軍。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閃電戰天下無敵,蘇軍一潰千里,德軍取得了巨大戰果,在很短時間內就取得了殲滅幾百萬蘇軍的戰果,連斯大林的兒子都被俘了。為什麼德軍會取得這麼大的戰果,主要原因是蘇軍兵力佈署在邊境一帶過於集中,很多部隊來不及反應就被分割包圍了。


天宇的文史情懷

1941年6月22日,德國不宣而戰,突然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由此開始了長達四年的蘇德戰爭。

德國明知會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為什麼還要進攻蘇聯呢?其實對於德國而言,儘管處於節節勝利當中,但是德國能夠選擇的餘地並不多,誇張一點說,德國進攻蘇聯也是被逼無奈。


德國在西歐戰場取得全勝,除了中立的瑞士,友好的西班牙,維希法國等,幾乎全部領土被納入德國版圖。

此時德國面臨兩方面問題。

英國

持續數個月的海獅行動已經表明,武力進攻英國本土不可取,德國將會付出巨大代價,即使能夠取得勝利,實力上的損失也讓德國不可能進行下一步計劃。


通過英國的強硬姿態可以看出,英國是不會投降的,會堅持到底,所以德國如果不能佔領英國,那就趁著英國被打殘,無力干預歐洲之際,迅速開始下一計劃,然後再解決英國。

蘇聯

蘇聯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蘇聯會遵守嗎,德國一直心存疑慮,德國在西歐攻城掠地,蘇聯也沒閒著,德國進攻波蘭時蘇聯從波蘭背後捅了一刀,德國進攻法國等國,蘇聯在吞併波羅的海國家,總之,蘇聯的擴張行動一直在進行,而德國的物資,尤其是礦產資源嚴重不足,需要從蘇聯進口。


如果蘇聯首先向德國開戰,德國只能束手待斃,德國只能孤注一擲。

德國進攻蘇聯所選擇的時機沒問題,此時英國無力干涉歐洲,蘇聯也沒有做好全面的戰爭準備,巴爾幹半島落入德軍之手,時間上處於六月,溫暖的夏季避免了寒冬對德軍的影響。

德國唯一的錯誤就是選錯了敵人。


綠色落日

先說答案

在當時的德國統治者看來,英法不堪一擊,而蘇芬戰爭中蘇軍拙劣的表現,讓德國統治者認為,蘇聯同樣不堪一擊,這就是德國決定開闢東線戰場進攻蘇聯的原因。

(蘇芬戰爭中芬蘭繳獲的戰利品——蘇軍坦克和汽車)

時代背景

一戰戰敗,德國欠下了鉅額的戰爭賠款債,魏瑪共和國政府償還戰爭債務的方法是:印鈔票來還錢。

這種毫無道理的行為導致了馬克的信用崩潰,國民經濟全面陷入癱瘓,惡性通脹毀滅了一切正常經濟活動。

掌握了德國貨幣發行權的猶太人,在這次經濟災難中,發了大財。

發了財的猶太人,用很低廉的價格,惡意收購了大量的德國企業,把投機生意,從金融資產延伸到實業界。

而另一邊,因為經濟崩潰,民不聊生,共產主義運動在德國開展的如火如荼,在一個群體性絕望的社會中,它很受歡迎。

對德國的大資本家們來說,猶太人和共產主義分子,都是會要他們命的敵人,前者的手段是惡意收購和投機,後者是得勢後沒收他們的資產。

他們選擇了聲勢漸起的小鬍子作為自己的代言人,小鬍子的三大目的:戰勝一戰對手英法俄,抵禦猶太人的經濟進攻,防止共產主義在德國的蔓延。

小鬍子上臺後,首先任用了一大批經濟和金融領域裡的高手,其中最卓越的就是經濟部長沙赫特。

他們先是廢除了信用已經破產的舊馬克,又以土地作為儲備,發行了新馬克,重建了德國的信用體系,成功狙擊了猶太人的投機活動。

為了讓猶太人永不停息的投機活動徹底終結,小鬍子選擇了一勞永逸的消滅猶太人的行動。

挫敗了猶太人的投機活動,小鬍子開始著手對付他的第二個敵人,共產主義分子。

利用國會縱火案,德共的力量被擊潰,一蹶不振。

而面對對德共存有好感的民眾,小鬍子競選的時候,承諾他們五年內每家人餐桌上都會有牛奶和麵包,還承諾要洗刷德國在一戰中的屈辱。

小鬍子新政策的經濟效率,十分的驚人,只用了三年,就兌現了對選民的承諾,牛奶和麵包都有了,五年之後,德國經濟就基本實現了充分就業。

小鬍子看到崩潰的英法經濟,認為英法顯然都是廢物,所以他斷定,即便他公然傲慢的撕毀凡爾賽條約,英法也不敢吭聲。

果然,他判斷的沒錯,英法的確沒敢吱聲,二戰爆發,戰爭打響後,英法聯軍,不到6個星期就被德軍擊敗,小鬍子覺得西線的英法被收拾妥了,他的視線轉向了東線。

小鬍子在判斷,蘇聯是不是一個和英法一樣的廢物。

而恰巧這節骨眼上,蘇聯和芬蘭打了一仗,蘇聯紅軍在芬蘭的表現,讓小鬍子判斷蘇聯也不過和英法一樣。

作出這個戰略判斷之後,閃電俠小鬍子便在東線發動閃電戰,打響了戰爭。

如果不是蘇聯在蘇芬戰爭中的廢物級表現,小鬍子不會那麼早就進攻蘇聯。

可惜,鋼鐵俠斯大林(斯大林是鋼鐵的意思,而且他的人生確實很鋼鐵)雖然在戰爭開始被閃電俠揍的鼻青臉腫,但俄羅斯的嚴寒升級了他的鋼鐵裝甲,於是,他反殺了閃電俠。


平凡2850

德國進攻蘇聯,最大的失敗是希特勒的戰略設想沒有達到,希特勒用閃電戰,一個多月就迫使歐州最強大的陸軍法國就投降了,希特勒沒有想到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紅軍的堅強,都打到莫斯科的郊外了,看得到克里姆林宮的大紅色五角星了,卻只能到此為止了。英勇的蘇聯紅軍在被德軍閃電戰奇襲後損失了幾百萬的軍隊,也曾經混亂不諶,有不少的高級將領臨陣脫逃,失敗的情緒象溫瘟一樣瘋傳,很多城市的軍隊武裝不抵抗望風而逃,就在德國人以為蘇聯就完蛋了,斯大林在莊嚴的紅場用廣播號召全蘇聯的人民不管男女老少拿起武器反抗德國侵略者,全國各地的工廠二十四小時加班,英勇的蘇聯人民就象聽到了神的召喚,各佔領區的游擊隊配合野戰兵團在短短的一年中就扭戰了戰略態勢,從1943年下半年德國軍隊也再組織不了更大有效的大兵團進攻,只能死守等著捱揍,直到朱可夫領導強大的蘇聯紅軍攻進柏林城。希特勒進攻蘇聯只是看到軍事上的強大,絕沒有想到斯大林的偉大號召力是那麼的可怕,那麼的強大,一夜之間就讓潰不成軍的蘇聯軍隊變成英勇無畏,再加上英美法聯軍在諾曼底的登陸,德軍沒有喘息的機會,不可一世的德軍不投降就被全部消滅,德國最後只能無條件投降。


手機用戶路子思

希特勒是一個戰略瘋子,戰術天才,你們既可以說希特勒是個瘋子也可以說他不是,征服世界的戰略本身就是瘋狂的,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做到過,而他卻一意孤行,要知道德國一旦戰敗,德意智民族將面臨滅頂之災,後面的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迄今為止德國仍在歐洲抬不起頭,勝利的希望不能說完全沒有,畢竟事事無絕對,但成功率極低,當時的形勢雖歐洲大陸除蘇聯之外基本已被德國控制,但被佔領國的人民反抗意識極高,因為才剛佔領並沒有被完全的同化,所以各地才會出現那麼多的游擊隊來牽制德國的力量,被拉去當壯丁的也是面和心不和,隨時準備逃跑,投降,甚至反戈一擊。大英帝國雖名存實亡但畢竟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法國戰場上主要是法軍主力被殲滅,英國遠征軍本身就極為有限,再加上並未傷其元氣便轍回英國本土,英國陸軍主力保存較為完整,這在後來北非戰場上就體現出來,海空軍更為強大,不列顛空戰英軍以900多架飛機的代價硬是拼掉了德國近2000架飛機,海軍更是叫德國潛艇疲於應付,極大的吸引了德海軍的力量,後面英國更是成為了美軍登陸歐洲的跳板,因此當年希特勒沒有實施海獅計劃就實施了巴巴羅薩計劃完全是個錯誤。希特勒的德國太小瞧了這個唯一被世人稱為的戰鬥民族的國家,他並沒有吸取拿破崙的教訓,俄國人高大凶悍,這跟他們長期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同猛獸搏鬥的結果所致,日耳曼人雖身體條件也很好,但碰到俄國這樣的北極熊也只能自嘆不如,德國老兵說過,要殺死一個蘇聯兵必須打一槍推兩下,蘇聯擁有2200萬平方公里,兩億五千萬人口,德國本土加被所佔國家土地面積同蘇聯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德國本國人口只有八千萬,蘇聯是它的3倍多,經濟實力在當時德國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雖不像德國這麼富裕但經濟總量也能排進世界前六,在經濟上德國並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武器裝備上蘇軍也很精良,飛機,坦克,大炮一應俱全,數量也不少,說句實話,以當時蘇聯的實力就算美國不幫忙,德軍也未必能滅了它,大家不要忘記二戰時的德軍主力是被蘇聯給耗死的。希特勒的天才在於他發明了一系列的大師級的戰術,閃電戰,特種作戰,避重就輕,大迂迴大包抄。在作戰的科研中也取得了對人類都有著重大意義的成果,高速公路,導彈,原子彈。在宣傳方面他竟能使整個德國如此瘋狂,這不得不說也是一種了不起的本事。但這位魔頭不但犯下了戰略上的錯誤也過高的估計了德國的能力,德國有兩個國家是打不過的,一個是蘇聯,一個是美國,蘇聯,你跟他玩命玩不起。美國,你跟他玩錢玩不起。儘管,希特勒是一位軍事天才,但他野心過大,信心過大,最終導致了自身的毀滅和國家的災難,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做事要量力而行,做人要正義坦蕩,否則你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害人害己,最終失敗。


手機用戶64633468635

掠奪資源是最主要的,歐洲的產糧區,產油區基本都在南歐和東歐,控制了蘇聯,基本上就可以穩坐千秋帝國夢,靜下心來慢慢收拾英國,另外蘇聯製造卡廷慘案,希特勒他知道斯大林蘇聯是個什麼東西,不想給他當槍使,去貿然進攻英國,因為此時的英國還有數量龐大的海軍,空軍,以及雄厚經濟實力的海外殖民地撐著,同事與美國關係密切,而蘇聯呢,斯大林暴政讓人民憎恨,大清洗更是人心惶惶。正因如此突襲時,德國是以解放者的身份進入蘇聯境內的,所到之處都是鮮花和掌聲,並很快去的決定性勝利,要不是氣候因素,以及美國的支援,估計真的會在當年的聖誕節莫斯科的紅場,斯大林會給希特勒擦皮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