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大批父母的养老钱化为乌有,涉及数亿元!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平安中宁”

「警惕」一大批父母的养老钱化为乌有,涉及数亿元!
「警惕」一大批父母的养老钱化为乌有,涉及数亿元!
「警惕」一大批父母的养老钱化为乌有,涉及数亿元!

5元办个会员卡

就能来门店吃喝玩乐

投40万就能免费养老

本金还能拿回来不少…

免费住养老院 还能拿利息

「警惕」一大批父母的养老钱化为乌有,涉及数亿元!

56岁的市民陈阿姨生活全乱套,她在一个叫爱福家的养老服务机构买了50多万元的养老产品,结果公司董事长涉嫌跑路,陈阿姨的钱全泡汤。

截至6月中旬,杭州共接爱福家报案人员2500多人,涉及金额数亿元。受害者以老年人为主,最多的投入上百万元,投入五六十万元的也大有人在。

「警惕」一大批父母的养老钱化为乌有,涉及数亿元!

一系列养老服务的兴起,让我们不禁感叹关爱老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个社会正越来越有温情。

然而,当逐利的双眼盯住这些“养老”服务,当居心叵测之人给这些“养老”服务穿上“理财产品”的外衣,并将它制作成糖衣炮弹进行非法集资违法活动时,你可想过它的可怕程度?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发布,报告显示,超过95.5%的调查对象目前(或计划)进行养老投资、理财,超过30%的调查对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而老年人受骗比例更高。

老年人是遭遇诈骗的“重灾区”,最主要的原因是轻信“高回报”。《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还显示,在家庭遭受损失后,高达57.0%的家庭选择了“自认倒霉,未告知其他人”,仅有22.8%的家庭通知了治安管理机构。

「警惕」一大批父母的养老钱化为乌有,涉及数亿元!

老人上当受骗,主要是老人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其实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老人只要与子女商量一下,80%以上的骗局都会被识破。但多数时候,老人被骗后并不希望子女知道,一是怕子女埋怨,二是怕子女担心。尤其在一些养老理财的案例中,老人之所以参与这些投资项目,出发点可能是为了给子女减轻负担,结果却将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

说法

这些打着“养老”旗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通常有三个突出形式:

一是以提供“养老服务”等名义吸收资金

此类非法集资行为没有提供养老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提供养老服务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养老服务为名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二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养老院”等名义吸收资金

这类非法集资行为不具有房地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地产销售为主要目的,打着投资养老公寓、养老地产等幌子,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还有部分以投资养老基地、养老建设项目等名义,承诺给付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三是以相关“销售产品”等名义吸收资金

此类非法集资行为是指养老服务机构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吸收公众资金。

提醒

「警惕」一大批父母的养老钱化为乌有,涉及数亿元!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形式非法集资的情形,比如借“投资理财”名义、P2P网络借贷为名、消费各种商品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的,此外还有诸如以投资、预售墓地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利用民间会社形式进行非法集资以及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谎称已经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进行非法集资等等,各种新类型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作为投资人,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绕开非法集资的陷阱,以下几个小贴士供参考:

一看公司是否有有关部门的批准从事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的业务;

二看投资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熟人介绍不代表产品一定可靠;

三看产品收益回报。根据国家规定,所有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息,有此说法的直接忽略,对于超高收益要警惕;

四看公司在网络上的评价;

五是咨询相关监管部门,请求专业指导分辨,比如对P2P网络借贷、银行机构理财、信托产品,可以致电当地银监局;对相关股权、期货、基金、券商理财等,可以致电当地证监局等。

别再被高息诱惑了!

毕竟,你贪的是别人的利息

别人贪的是你的本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