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崗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穰東鎮南600米的太子崗上,北臨郝莊村,南靠鄭莊,西瀕官莊及雙廟村。
太子崗遺址是鄧州市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面積最大的一處,文化內涵豐富,是研究鄧州乃至南陽盆地史前文化的重要遺址。
太子崗遺址高出地面6米,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500米。出土有陶器、石器、鴨嘴形足鼎、小口卷沿罐、高領罐等文物,以泥質紅陶為主,黑陶次之,其性質分屬仰韶和屈家嶺文化。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太子崗得名由來
太子崗得名緣自陳朝陳後主,據《明嘉靖南陽府校注》:“陳後主(陳叔寶),幼為周師所居留穰,後歸為陳太子,坡蓋以後主得名”。南朝梁武帝時,發生了侯景之亂,梁大將軍王僧辨和陳霸先從江陵擊敗了侯景軍。公元554年,西魏軍又攻佔了江陵,陳霸先全家被俘虜,他的侄子陳頊和妻子柳敬言及其乳嬰(即陳後主)被迫逃到穰(今河南鄧州市境),後來,陳頊隻身逃走,柳敬言母子流落到鄧州市穰東鎮南,在一荒坡崗子上搭庵度日。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景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陳,陳霸先當皇帝兩年便駕崩了。陳頊繼承了王位,後傳位給太子陳叔寶,由於陳叔寶這個太子在崗子上居住過,所以人們一直叫這個崗子為太子崗。
閱讀更多 村頭老馬看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