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下跌不要忙著換匯,真正的危險在這裡!

人民幣下跌不要忙著換匯,真正的危險在這裡!

據說今年太熱,所以世界盃天天爆冷。資本市場也不逞多讓,到處唱響涼涼。

不過生活總在不經意處給人驚喜,昨天人民幣跌破6.64,上週開港股出金去打小米的錢,匯率居然賺了2個點。

人民幣最近出現了快速貶值,可能沒有外幣需求的小夥伴還沒注意到,人民幣兌美元短短數個交易日,已經抹平了半年來的漲幅。

1、要說這事兒對個人有什麼影響呢?

直接影響三類人群:出國旅遊的人、留學的人和做外貿工作的人。

邏輯也很簡單,相同數額的人民幣能夠換得的美元減少了,出國去玩的價格就貴了,留學生付學費和生活費用也漲價了。

做外貿業務影響更大,出口商品便宜了,有利於擴大出口額,賺的美元可以兌換更多人民幣,所以利好出口。但是進口商品可就貴了,成本增加,如果漲價也會影響到國內市場的銷售。

另外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人民幣貶值之後我們大量進口的物資像原油啊、大豆啊等等就相當於漲價,有可能帶來生活成本的上升,推動物價上漲,我們把這叫做輸入性通脹。如果你很喜歡消費進口商品,化妝品、進口食品、保健品都有漲價的壓力。以上都是從消費層面的分析。

2、資產層面會有那些影響呢?

可能有人覺得人民幣貶值啊,錢不值錢了,就天然呆地想到買房。房產號稱是最好的保值資產嘛。但是這樣想就犯了一個大錯,沒搞清楚對內貶值和對外貶值的不同。

當貨幣對內貶值的時候,買房子保值大方向上思路是對的。但是人民幣匯率下跌是對外貶值,這個影響就要從頭分析。

匯率跌,如果央行出手干預阻止匯率下跌,就要買入本幣,賣出外幣,外匯儲備減少,同等的基礎貨幣進入央行體系被註銷,基礎貨幣等比例減少,也就是國內貨幣減少了。

如果央行不干預匯率下跌,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預期回報率下降,引起熱錢出逃,他們將人民幣在銀行換成美元,這部分人民幣就回到央行的體系內被註銷,同樣的外匯儲備減少,基礎貨幣等比例減少。不過貶值會利好國內出口,出口增強會帶來外匯儲備的增加。

但不論哪種方式,人民幣匯率貶值造成的結果都是外貶內升。

上面的邏輯不好理解的話,想想十幾年來人民幣升值的感受。如果只生活在國內,不會感到財富增加,反而覺得錢越來越毛了,資產價格暴漲,人們都追著買房。這就是人民幣外升內貶的結果!

如果匯率長期緩慢貶值,熱錢會撤離國內的資產,利空股市和房市,同樣的錢能購買的資產增多了。這意味著如果你揹著房屋貸款,或者其他的債務,那麼未來將用更值錢的錢去償還,債務負擔就增加了。

2016年那波人民幣貶值的過程中,大量討論保房價還是保匯率,講的就是通過刺破房價泡沫消滅多餘的貨幣,保住匯率穩定;還是通過匯率貶值,最終刺破房價泡沫,恢復資本平衡。當時我們選擇了既保房價,又保匯率,通過加強外匯管制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維持了平衡。

現在美國持續縮表,美元維持強勢,貿易的矛盾不論怎樣發展都利空出口,在這種情況下允許人民幣貶值就可以釋放一定壓力。是否會外貶內升關鍵看有沒有形成長期貶值的預期。

3、這輪貶值會走多遠?

最近匯率貶值顯然是在央媽允許的情況下,因為適度貶值有利於化解國內壓力,這週三經濟學家鄧海清在人民日報社主管的《證券時報》發文稱:人民幣破7是大概率事件。可以說是給市場的強烈信號。

那人民幣會持續大幅貶值嗎?槓姐覺得這個可能性極小。因為一旦人民幣失去信心將引發金融動盪,這顯然不是國家願意看到的。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經濟形勢越來越複雜,人民幣適度貶值已經成為選項。過去央行可以放水是因為有巨量的外匯儲備,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如果外匯儲備流失人民幣遲早迎來外貶內升的過程。

最後建議:

❖ 外幣資產配置意義不大。

很多人聽到匯率貶值首先想到的就是兌換美元,進行外幣資產配置。但這事兒槓姐覺得對普通人意義不大。首先能夠兌換的外幣額度有限,而且銀行提供的低風險美元理財收益太低,抵消升值帶來的收益。

通過QDII和滬港通基金等資產配置,雖然規避了換匯的限制,但是這類基金本身風險較大,不適合低風險的投資者,更不是合理的避險渠道。

❖ 注意個人家庭負債。

如果人民幣形成對外貶值對內升值的趨勢,那麼十多年來的投資思路就要變了。一味借貸買房子恐怕是最糟糕的選擇,負債水平高的人也要小心,務必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

槓姐語錄:沒有什麼風險是三五個跌停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再來三五個。最後就比誰手裡有現金。

文源:槓精說錢(GJshuoqian )此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說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