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啟示錄——質量管理本該如此

質量管理工程師 2016-10-24

這原本是一篇為筆者所在公司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所寫的徵文,奈何俗事繁多,無奈未按期提交,今發於公眾號裡,供大家品鑑。

光陰荏苒,轉眼間時光的車輪已跨過八十個歲月,八十載春秋,是一個普通人一生的長度。然而,有關80年那驚天動地的故事依舊在流傳。

紅軍長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方面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幅壯麗無比的歷史畫卷,無數動人的故事湧現,無數悲壯的事蹟留存,以上種種歌功頌德依然被後繼的文人騷客表述一空,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長征,談談長征對質量管理的啟示:

一、長征的歷史背景

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於中共臨時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雖然紅軍英勇奮戰一年,付出重大傷亡,但未能粉碎敵人的"圍剿".黨中央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啟示:對於長征的大背景我們無需贅述,天災人禍無需多言。就此背景對質量管理的啟示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可以歸結為“領導作用”。不論是在08版體系要求還是新修訂的15版標準中而言,領導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作為一名質量管理專業的從業人員,質量與進度的矛盾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如果說有什麼能夠觸動質量管理人的神經的話,那麼“領導作用”的體現首當其衝。往往令質量管理人無奈的地方莫過於此。最高管理者對質量工作的認識與態度直接決定了企業的質量水平。不論國有企業亦或是私有企業與外企,最高管理的態度決定一切。質量管理部門能不能夠順利的發揮其質量管理職能,直接取決於前者。很多時候,最傷質量管理人員心的並非是產品質量不穩定、質量問題頻發,而是最高管理者對待質量的曖昧。正如零缺陷管理之父菲德爾.克勞士比先生所言,質量管理人員的第一要務是教會自己的領導如何對待質量!

二、長征的過程

長征,簡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自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戰略轉移。這次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戰略大轉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統治黨中央長達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所造成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糾正這次左傾錯誤,戰勝千難萬險,足以引為自豪的英雄史詩。可以說,長征是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征程。實現這次偉大戰略轉移並一人一時之力,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全體紅軍指戰員、黨中央共同取得的一次偉大勝利。

啟示:與長征相類似,產品質量提升與改進亦非是一人一時之力,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全員參與。質量管理體系八項原則的第三條正是此句,“各級人員是組織之本,惟有其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為組織的利益發揮其才幹”。有關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早已無需多言。對質量管理而言,僅憑質量管理人員的努力遠遠不能夠滿足質量管理持續改進、穩步提升的需求,惟有發動全員參與方能取得“質量長征”的勝利。

三、長征的啟示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有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兩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他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者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他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佈,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的是到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他散佈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結束的。

啟示:長征能取得勝利,是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的勝利,是共產主義先進性的集中體現。這帶給我們的啟示,一是企業文化至關重要,二是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的正確運用!

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那樣一個白色恐怖橫行的時期,紅軍全體官兵能夠不畏艱難險阻,一路披荊斬棘恰恰共產主義優越性的集中體現。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很多管理者常常抱怨:“工人的操作水平越來越低,工人的覺悟越來越長”,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的“師傅”,一位從業近三十年技術領導曾說過,工人永遠都是好工人,只是用錯了激勵方法。在我們抱怨基層操作人員素質低下、質量意識淡薄的時候,請先反思:我們企業的質量文化是否已經建立?是否對基層操作人員進行了宣貫,宣貫的方式是否恰當?宣貫的效果是否進行了評價?在建立一套完整、正向的質量文化之前,請不要再抱怨一線員工的工作態度!

紅軍長征途中,得益於毛澤東同志的軍事天才,曾有過不少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今天我們談一談:“鼓新場之戰”。長征期間許多優秀的戰例被人傳頌至今,但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萬里長征進行到彈盡糧絕之時,走到了一個名叫[打鼓新場]的地方,整個中共,從上到下幾乎所有的人全都急不可耐的想要打下打鼓新場,補充糧草和資金,因為這個打鼓新場是全中國出了名的糧倉!唯獨,毛澤東是堅決反對,可是當時他在黨內的領導地位並沒有穩固,當時的“黨內總指揮”張聞天、和博古李德等人,用民主來壓毛澤東,毛澤東被逼無奈,只好用“若是你們堅持要打打鼓新場,這個前委我就不幹了!”事實證明,毛主席的判斷是明智的,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失利。

這就是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正確運用的典型案例。質量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多、涉獵複雜,在作出相應判斷的時候,應牢記這一條質量管理原則,從事實出發,科學的方法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以上是長征啟示錄,對質量管理人的一點啟發,望您喜歡!喜歡可打賞,可關注您的支持是我前進動力!

請支持質量管理工程師(微信號:HTCQME),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長按下圖,選擇識別圖中的二維碼,點擊關注。

各位看家,覺得好就支持一下吧!

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