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乡音博物馆

01用方言留住记忆,用乡音留住乡愁

乡音博物馆栏目介绍

「乡音博物馆」

我们的乡音,我们的方言,正在迅速流失。我们这一代或许还能说些方言,但我们的下一代,更大的可能是只会说国语和外国语。

但方言承载着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更展现着地域独特的文化。我们想保护它,想留住它。

南腔北调的中国,不是更可爱吗?!为了不让下一代,失去传承的方言,让我们一起:留住乡音,留住乡愁。

我们诚挚邀请你参加「乡音博物馆」,以一首诗,或一段文字的形式,录制并分享来自你的家乡的方言,以此留下一段乡音,留住一抹记忆。

换个角度听乡音

「乡音博物馆」第三期

来自湖北武汉的雪Q,用武汉方言朗诵童谣。

▾ 点击收听 ▾

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乡音博物馆

【作品名称】《武汉童谣》

【朗读者】雪Q

【方言】湖北 武汉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是一种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学形式。

武汉是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悠久的历史产生了厚重的文化积淀,曾经出现了大量的童谣,在民间儿童中传唱。武汉童谣就是以口头文字形式体现的老武汉文化的一部分,风景、人文或者老巷口。

童谣于我,是别样的记忆,甚至于我这一代人,是记忆中吹过的耳畔清风,是梦里回荡的轻盈旋律,是一幕幕武汉街头滚烫的生活气息。

虽然我已然离开武汉,在另外的城市工作生活多年,但仍常想起武汉的种种:想念黄鹤楼,想念绑过的“燕子辫”、花衣裳,想念夏日里摇晃的蒲扇,想念天上那又大又圆的月亮和小朋友一起穿过大街小巷的童谣。

02 乡音朗读者记忆里的童谣

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乡音博物馆

◎黄鹤楼

黄鹤楼,层层高,雕龙画凤好花描。

年年有个端阳节,王孙公子真逍遥。

白纸扇,手里摇,手扶栏杆往下瞧:

观音矶,水飘飘;采莲船,碧玉箫,细锣细鼓只管敲。

▲煮海时间:终于,黄鹤楼再也不是“故人西辞黄鹤楼”或者“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悲伤与惆怅。这首童谣传达的是端午节黄鹤楼和长江上的热闹。

◎扇子

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说是朋友,你热我也热。

▲煮海时间:武汉的美是真的、但热也是真的!

毕竟武汉被冠以“三大火炉之一”的大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汉总给一种“火气大”的错觉,武汉话在外人眼里莫名透露者一种“很冲”、“像在吵架”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评语,雪Q是这样解释的:

▲武汉人都是懒得反驳的,或许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这语气里透露出的恣意痛快。而武汉人真讲起“礼性”,一句“劳为您家(麻烦您了)”就能一秒亲切,迅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乡音博物馆

◎月亮

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笆篓。

笆篓破,接菱角;菱角尖,杵上天;

天又高,万把刀;刀又快,切芹菜;

芹菜青,换口针;针又秃,换块肉;

肉又薄,换个锣;锣又响,换个桨;

桨来划,换个瓜;瓜又甜,好过年。

▲煮海时间:说实话,我一直以为只有我老家才会有这首童谣,后来发现全国都有,不过我们老家是: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竹篓,竹篓里面两个蛋,拿给娃娃下稀饭。

◎好吃佬·好哭佬

好吃佬,卖灯草,卖到河边狗子咬。

狗子狗子你莫咬,我把钱你去过早。

好哭佬,卖灯草,卖到河边狗子咬。

狗子狗子你莫咬,我把钱你去过早。

▲过早:武汉人对于吃早餐的特殊叫法。

◎翘气古怪

翘气古怪,上街买菜;

买的么菜?买的翘气古怪。

▲煮海时间: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翘气”两个字,居然脑袋里自动蹦出一个小姑娘生气的灵动画面。当然,“翘气”是很可爱的成分,可不是现在的“作”。

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乡音博物馆

◎姑娘谣

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

红缎子鞋,皮底铰;燕子头,反镜照;

新市场里买戏票,三层楼上靠一靠。

▲雪Q:“汉口的姑娘生的傲,麻纱裤子穿一套”,汉口作为武汉的商业中心,总是云集着最时髦爱臭美的武汉姑娘伢。

说起武汉姑娘,外地人总是觉得她们“肤白”“貌美”“火气大”,确实武汉姑娘自古跟“温良恭谨”不太沾边,更多的是大方爽朗,她们憎恨虚情假意的“鬼做”,讨厌拖泥带水的“不刷喇”,嘲笑“翘气古怪”的闹别扭,鄙夷为人处世很“尖”(小气)。

这样真性情的武汉姑娘,真的很难遇上了,难怪有句话这么说到:到了武汉嫌结婚早呀!

◎妖精

妖精妖精得了妖精病,请了妖精医生来看病,

妖精医生说冇得病,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叉,

咕噜咕噜三娘娘,管金叉!

▲煮海时间:妖精,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03 乡音朗读者心里的武汉

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乡音博物馆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出处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南宋诗人袁说友《游武昌东湖》:“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

在你的印象里,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但是你知道吗?现在的武汉有十座长江大桥了!

和老一辈的武汉人聊天,他们总是不无骄傲地说:“你走到外面说武汉可能还不是那么有名,但说起汉口,那可是不得了。想当年,‘大汉口’那可是与‘大上海’齐名的大都市,这后来嘛,有点可惜了。想当年武汉是差一点要当上首都的, 武汉话差点就是普通话了!”

是的,有N个方言都有着的‘差一票’传说!更别提武汉还有那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像黄鹤楼、东湖、晴川阁等等。

在武汉人的认知中,这样一座好城,在过去的历史中因为“欠缺一些运气”而进步缓慢,而最近几年武汉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又让人重拾“大武汉”的荣光。“你知道吗?武汉现在有十座长江大桥了!”

「武汉小典故」

武汉不只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大城市,它还在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这座城的历史和故事。

武汉有一个地方叫「琴断口」,相传伯牙摔琴的地方,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头一次来汉水,见这里风景如画,一时兴起,便端坐月下独自抚琴。弹得兴奋时,兀地发现有人偷听。这风景原是自家独赏的,有如这琴声,也是自家独听的。居然有人在此偷窥偷听。俞伯牙想想很生气,心一恼,情一躁,便把琴弦拨断了。

这个偷听的人,就是钟子期。钟子期打樵经过此地,听到这美妙琴声,忍不住伫足,久久不忍离开。钟子期见琴断人恼,便忙不迭上前赔礼,并把他听琴的感受说与俞伯牙听。

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乡音博物馆

俞伯牙不信这荒野樵夫能听懂自己的高雅琴声,于是志在高山弹奏一曲,钟子期曰:“巍巍乎志在高山。”俞伯牙又志在流水弹奏一曲,钟子期曰:

“洋洋乎志在流水”。俞伯牙遂将钟子期引为知音。

此即高山流水之来由。于是好事者便将这地方取名琴断口。琴断口附近还有一条小河名琴断小河。

琴断小河北面有一个土丘,说的是俞伯牙一年后再来汉水寻知音钟子期时,不料钟子期已然过世。俞伯牙闻知悲痛不已,然后便把他的琴砸了。那小丘原本不成山形,为纪念俞伯牙和钟子期心息相通的情意,后人便将那小丘改名碎琴山,并在汉阳筑古琴台以示纪念。

下一期预告

来自北京的天辉,为你朗读老舍的《北平的秋》节选,带你领略北平风光。

——乡音博物馆

煮海时间#乡音朗读者留言板#

曾经多少次,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只要听到有人讲家乡话,总是会心一笑,内心随之涌起暖意,即便彼此素不相识,却有着由乡音联接的渊源——我们来自同一个故乡,武汉。

——乡音博物馆第三期朗读者 雪Q

2018年6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